首页 元火工作室 第226页

元火工作室 第226页

  • 兀良哈三卫到底去了哪?

    兀良哈三卫到底去了哪?

    蒙古北元达来逊汗(1548—1557年)为躲避右翼俺答汗的威胁,向东迁徙到兀良哈三卫驻牧地区,吞并了福余、泰宁二卫。继达来逊汗之后,有喀喇沁右翼之封建主巴雅苏勒(俺答汗所辖势力)又从开平徙至昭乌达盟(今赤峰市)巴力嘎苏台。与此同时,土默特(蒙古贞)万户之俺答汗,为实现收复朵颜山兀良哈人的目的,采取了联姻政策。首先让长子僧格都仍洪台吉率其部众和兵力,徙至朵颜卫兀良哈人的牧地满桃一带栖居。当时的情况是:达来逊的察哈尔部势力,巴雅苏勒的喀喇沁部势力靠近于朵颜兀良哈人的牧地,而僧格都仍的土默特(蒙古贞)部势力,则与兀良哈人...

    2019-10-25 16312
  • 黑龙江丨准格尔蒙古族——齐齐哈尔依克明安旗

    黑龙江丨准格尔蒙古族——齐齐哈尔依克明安旗

    在今天的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裕县(名字来源于乌裕尔河),有一支鲜为人知的蒙古族后裔,他们的祖先来自遥远的新疆,是被清朝征服的准格尔蒙古族后裔,后被清政府从新疆迁来黑龙江,如今已经二百余年,初来时,成立依克明安旗,1948年旗建制撤销,并入富裕县,从此,这个在历史上存在了191年蒙旗彻底消失在历史长河中,而那里蒙古族群众由于人口较少,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生活中他们却依然顽强的生存在那片土地,并保存了一些传统习俗和文化。富裕县的赛马依克明安是蒙古语,“依克”为“大”的意思,“明安”是“千”的意思。依克明安是西部卫...

    2019-10-25 14908
  • 林中百姓,卫拉特蒙古人

    林中百姓,卫拉特蒙古人

    卫拉特历史悠久,是蒙古最古老的部落之一。卫拉特人,蒙古语意为“林中百姓”,这个操蒙古语族西部方言的部落,最初的栖息地在贝加尔湖以西叶尼塞河上游,以狩猎为生。一直向西迁徙发展的过程,就是它形成发展的历史。13世纪初成吉思汗将其归附,并将居住在八河流域的斡亦刺惕部众分为四个千户,这个四千户是早期四卫拉特,也是四卫拉特名称的起源,从此成为了蒙古族的组成部分。元朝末年明朝初年,其社会发展迅速,部众人口猛增至四万余户,领地也大有扩张。除了原来的叶尼塞河上游广大地区外,西越阿尔泰山,扩张到额尔齐斯河上游,西南与哈密、别失八里相...

    2019-10-25 20898
  • 乌云毕力格:关于《阿萨喇克其史》作者的若干问题

    乌云毕力格:关于《阿萨喇克其史》作者的若干问题

    *文章原载于民族研究2009年第6期。作者乌云毕力格,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西域历史语言研究所教授。《阿萨喇克其史》是1667年成书的一部珍贵的蒙古文史书。该书的作者为喀尔喀蒙古贵族善巴(Byamba)。该书至今只有一种手抄本被发现,珍藏在蒙古国国立图书馆珍本库。该孤本是一部藏式贝叶装纸质手抄本,长38厘米,宽9厘米,每叶29-30行字,共33叶65面,用竹笔黑墨以工整的蒙古文书写体写在毛边纸上。2002年,蒙古国功勋教授沙格都尔苏隆与韩国著名蒙古学家李圣揆二人影印出版了《阿萨喇克其史》。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学术界一...

    2019-10-25 9965
  • 窝阔台汗国与大元帝国的决战

    窝阔台汗国与大元帝国的决战

    *本文原载于公众号“冷炮历史”。1279年崖山海戰後,忽必烈治下的蒙元帝國,終於成為了東亞大陸上無可爭議的主宰。此時的元朝,主要威脅來自西北方向上的叛王海都。自1268年公然打出反對大元的旗幟後,海都與西北不服忽必烈掌握大權的蒙古諸王互相配合,屢次侵入大元西北邊區,幾乎顛覆大元在吐魯番和高昌地區的統治。海都的窩闊台汗國,主要分佈在西方的欽察汗國、伊兒汗國與大元之間。他的反叛,讓忽必烈的使者不能順利傳達大汗旨意。這讓歷經三代人征戰才建立起來的蒙古汗國顯得有些有名無實。 為了消滅這個卡在東亞與中亞大動脈上的頑...

    2019-10-25 8753
  • 蒙古丨蒙古族与佛教

    蒙古丨蒙古族与佛教

    据《藏族万年大事记》记载:蒙古族最早接触到的佛教就是禅宗(这很有可能是受到辽代契丹的影响)。公元1206年,也就是大蒙古国成立的第三年,“蒙古族汗王成吉思汗利用西藏各宗教集团和政治势力不统一的时机,进入青海柴达木地区和甘肃一带。曾致书后藏萨迦寺,表示愿意信奉佛教同藏族建立良好的密切联系。当时西藏各地的首领都无力抵御,请求归顺蒙古可汗”。元太祖九年(1214年)成吉思汗召见佛教中的禅宗临济宗的僧侣海云和他的师父中观,开始接触到佛教。其实很早时期蒙古人的祖先鲜卑人、吐谷浑人都和藏羌族人接触过,他们不断从青藏高原北部挥师...

    2019-10-25 17549
  • 蒙古与高丽

    蒙古与高丽

    从1231年至1273年,元朝(蒙古)先后九次征伐高丽,最终高丽投降,成为元朝的征东行省。1231年蒙古军进攻高丽,国王和王室贵族迁都江华岛;1258年高丽崔氏政权垮台,国王投降蒙古;不服投降蒙古的三别抄发动抗蒙古战争,1273年蒙古占领济州岛,结束抗蒙古战争。韩国江华岛战前形势1216年,一支原依附于蒙古人的契丹军队造反失败后,流窜进入高丽境内,占领高丽江东城,并以此为据点四处烧杀抢掠。1218年,蒙古大将哈真统帅大军追击契丹叛军进入高丽,高丽国王派遣将军赵冲领军协助,并向蒙古军提供粮草。1219年,江东城守敌投...

    2019-10-25 8016
  • 马晓林 :元代蒙古人的祭天仪式

    马晓林 :元代蒙古人的祭天仪式

    作者马晓林,南开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原文发表于《民族研究》2018年第3期。蒙古人以天為最高信仰,“每事必稱天”,“無一事不歸之天”。對天的祭祀,可以說是蒙古禮俗的核心。關於元代的蒙古祭天,以往一些通論性著作中有一定涉及,較專門研究僅有日本學者今井秀周《蒙古的祭天儀式——從蒙古帝國到元朝》一文。但今井氏史料搜集未盡全面,且將不同的儀式混為一談,因此很多問題值得進一步討論。 本文擬重新梳理和辨析相關史料,探討元代蒙古人的祭天儀式,以及儀式中多元文化的交融互動。  蒙古国苏布日嘎峰国家祭天仪...

    2019-10-25 9606
  • 1925年纪录片丨日本人拍摄的赤峰巴林右旗《蒙古横断》
  • 13世纪的蒙古游记:《普兰迦儿宾行记》《鲁布鲁克蒙古游记》

    13世纪的蒙古游记:《普兰迦儿宾行记》《鲁布鲁克蒙古游记》

    西方关于13世纪的蒙古见闻,有如下著作:①嘉宾尼(卡尔平尼),1245----1247年到蒙古见拔都贵由汗,撰写《蒙古史》(《普兰迦儿宾行记》);②鲁布鲁克,1253年去蒙古,见蒙哥汗,撰写《鲁布鲁克蒙古游记》;③马可波罗,见忽必烈汗,写《马可波罗游记》;④亚美尼亚国王海屯去哈拉和林见蒙哥汗写《海屯行记》;⑤意大利修士鄂多立克撰写《东游录》。13世纪是世界史上的一个大动荡的世纪。从13世纪初, 成吉思汗及其后裔在大半个世纪中发动了一系列大规模的远征, 以雷霆之势扫除了无数封建壁垒建立起了一个横跨亚欧大陆的蒙古大帝国...

    2019-10-25 10100
  • 蒙古丨图拉河旁发现的石碑或为比阙特勤碑还早的蒙古语碑

    蒙古丨图拉河旁发现的石碑或为比阙特勤碑还早的蒙古语碑

    在蒙古國圖拉河旁Hüis Tolgoi發現的七世紀的石碑,經過EHESS(法國社會科學高等學院)的蒙古學家Mehmet Ölmez, Étienne de la Vaissière, Dieter Maue, Alexander Vovin的先期破解研究,近期宣佈為Brāhmī(婆羅米文)文字編寫的蒙古語族語言石碑。主流看法通常是假設五到七世紀的蒙古語族生活在东蒙古地区和满洲地区,但是這個考古發現確實證明了那個時代的蒙古中西部也有蒙古語族存在。EHESS認為本碑不属於泥利可汗或者柔然人,而是铁勒人所立。以上来自Ét...

    2019-10-25 8686
  • 朱泓:人种学上的匈奴、鲜卑与契丹

    朱泓:人种学上的匈奴、鲜卑与契丹

    *作者简介:朱泓,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中心主任,吉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人种,或者称种族,与民族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众所周知,识别民族的依据主要是语言、习俗等项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因素,即侧重于对某一特定人群社会文化属性方面的考察。然而,划分种族的标志则是体质结构上的某些共同的遗传性状,—般是以肤色、眼色、头发的形状和颜色以及头形、面形和其他遗传学特征为依据的,即着眼于对其自然生物属性的考察。但是,既然二者的研究对象都是某一特定的人群,那么它们之间又必然会存在着内在的密切联系。对古代民族人种成分的分析,必将有助于...

    2019-10-25 10609
  • 古代蒙古的饮金为誓——党宝海

    古代蒙古的饮金为誓——党宝海

    *本文原载《欧亚学刊》第6辑(中华书局,2007年)。一班珠尼河盟誓二以上两个饮金结盟的例子都发生在国与国之间或两派重大政治势力之间。实际上,这种立誓方式也出现于普通人之间或日常生活中,而它本身被赋予的神圣性没有丝毫改变。以下我们看几个时间稍晚的例子。忽必烈时,云南都元帅宝合丁毒死忽必烈之子云南王忽哥赤,王府文学张立道为了反击宝合丁,暗中组织力量。在当时的险恶形势下,自己的同谋必须非常可靠。为了保证彼此的忠诚,张立道等人饮金屑立誓。《元史》卷167《张立道传》记载:[立道]潜结义士得十三人,约共讨贼,刺臂血和金屑饮...

    2019-10-25 8906
  • 狩猎神器:布鲁与布鲁头

    狩猎神器:布鲁与布鲁头

    *作者老赵,原载于公众号“艺乐汇”。布魯,是草原民族流傳久遠的投擲器。一般認為布魯是蒙古語,意為投擲。不過,推究起來,布魯可能蘊含了早期的“木棍”含義。唐初西傳中土之馬球戲稱波羅球Polo,騎馬用球杖打球、擊球或擊鞠,一說源於波斯,至今學術界缺乏明確的詞源依據,名叫波羅的馬球杆與名叫布魯的投擲杆,都是彎曲的木棍,其中頗有意味。阿拉善右旗狩猎纹岩画(北朝)另有鮮卑樂器名拔逻回,《禦覽》五八四樂部角條引《宋樂志》:大角“角長五尺,形如竹筒,本細末大,未詳所起,今鹵部及軍中用之……此器俗名‘拔逻回’,蓋胡虏警軍之音,所以...

    2019-10-25 15989
  • 图集丨1979-乌珠穆沁

    图集丨1979-乌珠穆沁

    ...

    2019-10-25 6971
  • 图集丨1899年赤塔的布里亚特蒙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