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元火工作室 第41页

元火工作室 第41页

  • 学术文献(一)|阿日布杰:《蒙古族草原长调的歌唱方法》

    学术文献(一)|阿日布杰:《蒙古族草原长调的歌唱方法》

    △阿日布杰先生蒙古族草原长调的歌唱方法阿日布杰当我们听到蒙古族草原长调的那种高昂嘹亮、优美动听、自由舒展、细腻悦耳的歌声时,仿佛眼前展现出一望无际、美丽富饶的千里草原。因而,很多歌手或声乐爱好者想学它、掌握它,进而通过长调抒发自己的感情。但由于对这种歌唱方法的了解和掌握不够、无法演唱。比如很多听了胡松华同志演唱的《赞歌》,非常喜欢这首歌曲。也想学它、唱它。但由于对《赞歌》前后两段长调的演唱风格和发声方法缺乏认识,无法琢磨,只好长叹一口气,哼哼中间段落算了事。可是这首歌曲的最精华部分恰恰在此。打倒林彪“四人帮”后,文...

    2024-05-14 2596
  • 少数民族研究:论蒙古族传统音乐文化观

    少数民族研究:论蒙古族传统音乐文化观

     论蒙古族传统音乐文化观好必斯(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 ,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摘 要:蒙古民族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由于其特定的自然环境、生存环境和特殊的游牧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以及社会变迁等因素,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世界观和文化观。在其政治、宗教、文化及早期哲学思想方面有其自己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而在此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及民族意识和审美意识背景下,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音乐文化观念。关键词:蒙古族;传统音乐;文化观;音乐观蒙古民族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由于其特定的自然环境、生存环境和特殊的游牧生产方式...

    2024-05-14 2406
  • 蒙古族短调民歌词曲关系演变历史轨迹--乌兰杰著

    蒙古族短调民歌词曲关系演变历史轨迹--乌兰杰著

    论文提要  论文由四个部分构成:(一)原始音乐时期的词曲关系;(二)古典歌曲时期的词曲关系;(三)近现代蒙古社会转型时期的词曲关系;(四)近现代科尔沁地区产生长篇叙事民歌,以及由此引发的草根白话运动。论文以构成歌词的词汇数量为中心,划分为原始音乐时期的二言体、三言体歌词结构;古典歌曲时期的四言体歌词结构;近现代蒙古社会转型时期的七言体歌词结构。最后,论文提出科尔沁地区的长篇叙事民歌及其七言体是近现代蒙古族“白话运动”的载体,成为民主主义、爱国主义的时代号角。 关键词:歌词、词汇、格律、二、三言体...

    2024-05-14 2493
  • 【乌兰杰蒙古族音乐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专题】(之一)|博特乐图:《乌兰杰蒙古族音乐研究述论》(下)

    【乌兰杰蒙古族音乐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专题】(之一)|博特乐图:《乌兰杰蒙古族音乐研究述论》(下)

    由内蒙古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民族艺术学院、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中国少数民族文学艺术研究所、呼和浩特民族学院音乐系、内蒙古音乐家协会、内蒙古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包头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呼伦贝尔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艺术学院、内蒙古北方草原音乐文化研究会主办的“乌兰杰蒙古族音乐研究学术研讨会”,于2017年10月27日至28日在呼和浩特举行。会议有100多人参加,宣读论文32篇。本平台选登数篇,以飨读者。    内容提要:乌兰杰先生是当代蒙...

    2024-05-14 2694
  • 蒙古族音乐美学初探 -原创:乌兰杰

    蒙古族音乐美学初探 -原创:乌兰杰

    关键词蒙古族音乐美学  音乐本体论  “胡兀儿——抄兀儿”  “潮尔”双声  和谐理念  长调民歌音乐美学特征。论文提要 论文中通过对“呼克吉木”(音乐)、“呼克”(调式)等词汇的考据分析,提出音乐本体论的基本概念。追踪蒙古族音乐中存在的“潮尔”双声的演变轨迹,提出“和谐”理念为蒙古族音乐审美意识中的恒定因素。对于长调民歌的音乐审美范畴及其美学特征,做了分类和阐释。引  言  蒙古族音乐美学——属于草原艺术美学的一个分支,以研究探讨蒙古族音乐的本...

    2024-05-13 2525
  • 学术论文|独树一帜的艺术流派  —— 蒙古族三弦音乐给予我们的思考

    学术论文|独树一帜的艺术流派 —— 蒙古族三弦音乐给予我们的思考

    独树一帜的艺术流派  —— 蒙古族三弦音乐给予我们的思考作者:谈龙建在中国弹拨乐器的系列中,三弦是个大家族,除了运用于民间戏曲、说唱、歌舞音乐、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地方乐种以及民族管弦乐中的汉族三弦以外,运用于许多少数民族音乐中的三弦也具有独特的形制和音乐风格。例如:拉祜族小三弦、白族龙头三弦、苗族三弦、景颇族三弦、彝族小三弦等都是三弦家族的成员,而且,少数民族的三弦类乐器(无品无柱的弹拨乐器)如:火不思、塞塔尔、藏族扎年、侗族小琵琶等与三弦有着血缘或基因的关联,其中蒙古族三弦是从音乐风格、音乐...

    2024-05-13 1806
  • 以风葬送别中国鄂伦春族最后一位萨满

    以风葬送别中国鄂伦春族最后一位萨满

    我和我的地球文史|中国‍‍‍‍‍‍请将国家地理中文网公号设为星标,不然可能无法收到每日推送关扣尼,女,鄂伦春族,1935年生于鄂伦春族倭勒河部落的古拉依尔氏族,15岁时成为族里的萨满,她是家族里能追溯到并且有据可查的第15位萨满。2011年,一部讲述中国鄂伦春族最后一位萨满的纪录片《神翳》(The Opaqued God)备受争议,有人说其宣扬“封建迷信”,也有人称其透视了文化在传承中的心酸悲凉。影片的主人公老萨满关扣尼更被称为——寂寞的通灵者。1950年,年仅15岁的关扣尼独自上山时突然感到身体不适,胸口和左胁疼...

    2024-05-10 3026
  • 山岭上的鄂伦春萨满

    山岭上的鄂伦春萨满

    1953年夏的呼玛河畔,举行了盛大的送神仪式,各个流域老萨满师跳啊跳啊,跳了三天三夜的神舞,从四面八方赶来的鄂伦春人们一起高声呼喊着“登都任、登都任”——神飞走了。关扣妮是这场仪式的参与者与见证者之一,她当时坐在地上,看着老萨满们最后一次略显沉重的舞步,好像是在向一个时代告别。(图源:宏雷)文 | 木子夕编辑 | 木子夕1.鄂伦春与萨满鄂伦春族是中国东北历史最为久远的民族之一,他们世代生活于大小兴安岭的山林中。以山林为居,以捕猎动物为生,因此鄂伦春人又被称为“山岭上的人”和“使用驯鹿的人”。鄂伦春人信奉萨满,“萨满...

    2024-05-10 2595
  • 【下山定居70周年】“鄂伦春记忆”——鄂伦春族的族称族源

    【下山定居70周年】“鄂伦春记忆”——鄂伦春族的族称族源

    “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歌曲中唱到的鄂伦春,是我国东北部的一个少数民族。作为北半球渔猎民族“活化石”,鄂伦春人生活在大小兴安岭,曾以狩猎为生,衣皮食肉,桦皮为屋,具有独特的生活习俗。如今,这个从山中走来的少数民族在幸福中深深地扎下了根。鄂伦春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鄂伦春族由原来狩猎生活转变为当前以养殖、种植为主的生活方式,同时也给鄂伦春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带来了新的挑战。在庆祝鄂伦春族下山定居七十...

    2024-05-10 770
  • 1963年的鄂伦春

    1963年的鄂伦春

    转自《内蒙古民俗网》欢迎关注卓索图蒙古文化ᠵᠤᠰᠤᠲᠤ ᠶᠢᠨ ᠴᠢᠭᠤᠯᠭᠠᠨ 卓索图盟 昔日的卓索图盟,包括喀喇沁三旗和土默特二旗,另附锡勒图库伦札萨克、喀尔喀闲散多罗贝勒(也称唐古特喀尔喀旗,康熙元年即1662年由杭爱山来归,康熙四年即1665年封多罗贝勒)二部。前者是喇嘛旗,和后者共同游牧于土默特左翼旗境内,与土默特左旗同进出,故一般不单列。位于今辽宁省西部、河北省东北部、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地域包括今辽宁省的阜新、北票、朝阳、喀左、凌源、建昌等市县,建平县南部地带;河北省的平泉;内蒙古...

    2024-05-10 690
  • 摄影丨见证1980年鄂伦春的狩猎生活

    摄影丨见证1980年鄂伦春的狩猎生活

    当一个满族人闯进了边地猎民的世界,他将如何看待和记录这个世界,猎民们又会如何接纳他?顾德清能回答这个问题。这个来自齐齐哈尔的满族汉子,少年时就幻想能有一支猎枪,生活在森林木屋里。后来,他来到内蒙古学习舞台美术,成了摄影师。年轻时,他曾经去过兴安岭的猎区,被鄂伦春民族的文化所吸引,念念不忘。改革开放后,1980年代开始,他带上胶片相机和胶卷,再次来到那里,来到鄂伦春部落身边,拍摄下他们的服饰、猎马、狩猎生活…从一个猎场转移到另一个猎场。今年的第一次收获。青年猎手的英姿。露宿至清晨,宿醉未醒。冰天雪地都是打围的好时机。...

    2024-05-10 748
  • 【记忆】映画鄂伦春(一)

    【记忆】映画鄂伦春(一)

    1960年鄂伦春旗人民政府办公楼 2021年鄂伦春旗四大班子楼转载请注明出处  鄂伦春自治旗融媒体中心...

    2024-05-10 654
  • 十八站鄂伦春老照片

    十八站鄂伦春老照片

    十八站乡,以清代设置的驿站得名。清初,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开辟墨尔根至雅克萨的驿道,于今乡境东南部设置驿站一处,从墨尔根起依序排为第十八站,故名。十八站隶属黑龙江副都统管辖。中华民国成立后,先后隶属呼玛厅设治局和呼玛县管辖。十八站鄂伦春民族乡辖6个行政村:分别是永丰村、兴建村、创业村、奋斗村、鄂族村和汉族村。2011年,全乡共有常住人口5407人,其中农业人口2140人;有鄂伦春族人口567人,占全国鄂伦春族人口的1/14。十八站乡鄂伦春族在下山定居以前,生活在山中,对生活和大自然充满了热爱,他们利用桦树皮...

    2024-05-10 707
  • 逊克鄂伦春老照片

    逊克鄂伦春老照片

    寒冷的气候铸就了逊克人的豪迈与豁达,不息的龙江水孕育了逊克的淳朴民风。鄂伦春、俄罗斯、满族、朝鲜族、达斡尔族等少数民族与汉族、回族等和谐相处,相容共生,共同谱写出独特的名族风情。鄂伦春族1963年9月,新鄂乡庆祝鄂伦春民族定居十周年1964年8月15日黑龙江省各民族参观团参观毛主席旧居韶山留念1973年黑河地区庆祝鄂伦春居民定居二十周年1973年,在逊克县新鄂公社召开黑河地区庆祝鄂伦春民族下山定居二十周年大会,省统战部部长杨子荣讲话1975年8月新鄂大队鄂伦春族人关书江、葛林和齐市知青包广福以及县水利局技术员在沾河...

    2024-05-10 886
  • 呼伦贝尔鄂伦春自治旗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呼伦贝尔鄂伦春自治旗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鄂伦春猎人常年居住的“撮罗子” 1957年摄鄂伦春人新居1960年鄂伦春族猎民大搞捕鹿养鹿托扎敏小学教师鄂敦(左三)在和学生们复习地理课 1961年摄猎民们在密林中野营小憩这是皮革加工厂妇女在整理兽皮鄂伦春族社员们向供销社出卖各种猎物,增加公社和社员的收入1964年11月26日至12月29日,全国少数民族群众业余艺术观摩演出会在北京举行……鄂伦春自治旗的鄂伦春族舞蹈《第一次出猎》,由鄂伦春社员白根太(左)和额尔敦扎布(右)表演。鄂伦春猎民新村一角。鄂伦春猎民在喂养猪和鸡。鄂伦春五好猎民吴福海和吴永山(右)在一起交谈...

    2024-05-10 754
  • 走出大山:鄂伦春定居老照片

    走出大山:鄂伦春定居老照片

    鄂伦春族是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被称为“中国最后的狩猎民族”。1951年成立的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旗之一。在国家的关怀下,鄂伦春猎民们走出大山,开始定居生活,下面是鄂伦春人刚刚下山时候的老照片。1961年鄂伦春族妇女展示缝制的手工艺品1961年,鄂伦春族妇女手握画笔在桦皮盒上绘画1953年,一名鄂伦春妇女到河面上敲碎冰块背回营地化水(资料照片)1954年穿行在林间的大轱辘车鄂伦春族游猎时期的住房1953年拍摄的游猎中的母女1976年,一名猎民头戴狍角帽,背着猎获的猎物两个鄂伦春儿童在玩射...

    2024-05-10 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