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尔玛克”

“斯尔玛克”是生活在牧区的哈萨克、柯尔克孜、蒙古、塔吉克等民族使用最多的花毡品种。


哈萨克族花毡制作有三种方法:

一是把制做好的彩毡剪贴拼接成各种图案,用毛线缝连后再缝在毡上;

二是把各色布头剪成图案缝在白毡上;

三是用彩色毡片和彩色布头拼成对称图案,再用毛线连接缝制。


而“斯尔玛克”则是用色布或色毡套剪,正反对补,虚实相映。其纹样为羊角、树枝、花草、卷云、水纹等图案。图案基调粗犷豪放,色彩对比强烈鲜明。


作为草原民族传统手工艺中的一朵奇葩,“斯尔玛克”也叫“补绣”,其针法包括挑花、编花、贴花、补花、钩花等。绣品种类有挂毯、挂帘、窗帘、被褥、罩单、枕套、布幔、花毡、衣服等。草原民族的妇女几乎个个都是绣毡好手,她们自幼随母学艺、拜友邻为师,绣花、绣毯、绣嫁妆,从而练成了绣工高手、地道的民间艺术家。


哈萨克、柯尔克孜、蒙古等草原民族都很钟爱“斯尔玛克”花毡,而一块块精美绝伦的“斯尔玛克”均出自民间高手的匠心独运。



把各种图样用毛线缝连在白色的底毡上。



没有固定的图样,心灵手巧的绣匠们边绘、边剪、边绣,自有一套路数。


各种彩毡图样环环相扣、阴阳结合。

绣匠们根据自己的审美观把各种阴阳图样拼缝起来。

花毡的边框要用连环图案绕一周。



先把样毡简单缝上固定好,再用彩线盘绣在底毡上。


精绣细剪出好活。


偌大的“斯尔玛克”花毡终于完工,给大家带来了收获的喜悦。


草原上的柯尔克孜族妇女也是绣花毡的能手,其作品的花式、色彩更多体现了其本民族的特点。


老北京的传统补花工艺似乎与草原民族的补花毡有着某种渊源关系。补花作品主要用于服饰、手绢、枕套、桌布等。


哈萨克人的婚礼上,不仅女方父母用“斯尔玛克”花毡给女儿做陪嫁,亲戚朋友也送花毡做厚礼。“斯尔玛克”花毡是草原牧人不可或缺的实用装饰品,它美化了牧人家,美丽了大草原。 




0
0
打赏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