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回忆 第10页

  • 图集 | 探秘80年前在额尔古纳生活的俄罗斯人

    图集 | 探秘80年前在额尔古纳生活的俄罗斯人

    你是我苦苦追寻的灵魂归宿 | 6月特别说明:本文图片原创作者为公益摄影师张艺老师文字资料来源于网络,在此向张艺老师致敬。据了解英国剑桥大学向内蒙古部分高校和博物馆赠送了记录80多年前蒙古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等少数民族生活的1.6万张照片和13部纪录片。这些少数民族历史影像资料主要由剑桥大学学者埃塞尔·琳达格林博士与其丈夫奥斯卡·玛门于1927年至1933年间拍摄和收集,此前一直保存于剑桥大学考古学与人类学博物馆。影像资料记录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呼伦贝尔地区重要的民族志资料和社会历史数据,内容包括敖包祭祀、...

    2024-07-30 390
  • 【见证70年】额尔古纳的时代变迁(四)

    【见证70年】额尔古纳的时代变迁(四)

    今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70年风雨、70年征程,内蒙古历经70年的岁月,变化之大难以言表,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昂首阔步勇敢前行,改善这内蒙古人的生活,而额尔古纳的变化就在内蒙古发展的一个缩影,从牛车、马车到现在的私家小轿车,从土房、泥房到如今的高楼大厦历历在目。生命君带您穿越时空,在光影留念中感受额尔古纳的时代变迁。作者:陈殿杰额尔古纳回族大部分是1955年从山东移民过来,其他是闯关东或移民以后过来至今。在这几十年中他们为今天的额尔古纳建设立下了功勋。刘茂林,生于1930年,现年86岁高龄,1971年来额尔...

    2024-07-30 626
  • 【见证70年】额尔古纳的时代变迁(三)

    【见证70年】额尔古纳的时代变迁(三)

    今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70年风雨、70年征程,内蒙古历经70年的岁月,变化之大难以言表,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昂首阔步勇敢前行,改善这内蒙古人的生活,而额尔古纳的变化就在内蒙古发展的一个缩影,从牛车、马车到现在的私家小轿车,从土房、泥房到如今的高楼大厦历历在目。生命君带您穿越时空,在光影留念中感受额尔古纳的时代变迁。作者:陈殿杰中央和内蒙古自治区决定从山东省移民。1955年5月27日由山东省的泰安、临沂、菏泽三个地区513户2398人移民(其中回族1909人,汉族489人)。这些人响应政府的移民号召,带着创...

    2024-07-30 465
  • 【见证70年】额尔古纳的时代变迁(二)

    【见证70年】额尔古纳的时代变迁(二)

    今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70年风雨、70年征程,内蒙古历经70年的岁月,变化之大难以言表,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昂首阔步勇敢前行,改善这内蒙古人的生活,而额尔古纳的变化就在内蒙古发展的一个缩影,从牛车、马车到现在的私家小轿车,从土房、泥房到如今的高楼大厦历历在目。生命君带您穿越时空,在光影留念中感受额尔古纳的时代变迁。作者:陈殿杰百年俄罗斯族发展史为自治区七十周年各项发展作出巨大贡献。额尔古纳有一部分俄罗斯族居住近百年,回忆过去的发展,看到俄罗斯族的伟大奉献精神。下图为德高望重的俄罗斯族老人伊万(曲长山)19...

    2024-07-30 405
  • 【见证70年】额尔古纳的时代变迁

    【见证70年】额尔古纳的时代变迁

    今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70年风雨、70年征程,内蒙古历经70年的岁月,变化之大难以言表,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昂首阔步勇敢前行,改善这内蒙古人的生活,而额尔古纳的变化就在内蒙古发展的一个缩影,从牛车、马车到现在的私家小轿车,从土房、泥房到如今的高楼大厦历历在目。今天起生命君就带您穿越时空,在光影留念中感受额尔古纳的时代变迁。作者:陈殿杰这座拉布大林大桥1978年10月1日建成通车。2012年又新建高速公路型大桥于2016年8月正式投入使用。上图为1978年建的老桥下图为2016年通车的高速公路新桥拉布大林清...

    2024-07-30 417
  • 额尔古纳的老照片

    额尔古纳的老照片

    感谢额尔古纳市摄影协会原会长陈殿杰老先生多年来的悉心珍藏,分享出来只是为了让更多生活在额尔古纳,生长在那个年代的人们,在这些黑白老照片里找到自己的影子。本文来源:百度贴吧如部分内容涉及版权请告知我们。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

    2024-07-30 379
  • 老照片|1901年的呼伦贝尔

    老照片|1901年的呼伦贝尔

    呼伦贝尔,地处内蒙古东北部,南部与兴安盟相连,东部以嫩江为界与黑龙江省为邻,北和西北部以额尔古纳河为界与俄罗斯接壤,西和西南部同蒙古国交界。呼伦贝尔城北门外在远古时期,扎赉诺尔人就在呼伦湖一带繁衍生息,创造了呼伦贝尔的原始文化。呼伦贝尔城北门内的街道秦二世胡亥元年,匈奴族统一了包含呼伦贝尔地区的北方草原。海拉尔街景1世纪,拓跋鲜卑族取代了匈奴的统治,入主中原,建立了北魏王朝。海拉尔街景12世纪,成吉思汗登上政治舞台统一蒙古草原时,又返回呼伦贝尔,消灭了政敌,统一了蒙古高原,建立了蒙古帝国。海拉尔西山地区的村庄蒙古太...

    2024-07-30 452
  • 穿越77年!一组绝版老照片,带你看牙克石的前世今生…

    穿越77年!一组绝版老照片,带你看牙克石的前世今生…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7年了,这77载时光里,牙克石经历了怎样的变迁?跟着小编,通过一组绝版珍贵的老照片,重温那段岁月,再一次了解故乡……1949年10月,牙克石市各族各界群众在一道街广场集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0年4月1日,喜桂图旗首届林业工人代表大会1950年6月27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内蒙青年干部训练班毕业纪念1950年8月7日,喜桂图旗第一届运动会在牙克石一道街广场举行1950年11月7日,喜桂图旗参加呼纳盟第一届党代会人员合影1952年10月2日,牙克石各族各界群众和苏侨在牙克石游行欢庆“亚洲及...

    2024-07-28 556
  • 大美根河(二)

    大美根河(二)

    第二章、根河的老街旧事作者/陈如慧 一、根河的中央大街  如果有人问根河市的城市中轴线是哪条?不用说就是那条贯穿东西的中央大街。如果外地人问根河市哪条大街最漂亮?不用考证和比较,回答还是那条中央大街。根河的中央大街,白天这里绿树迎风、鲜花绽放,夜晚这里灯光璀璨,亮丽的夜景令人流连忘返。春天的鸟语花香,夏天的清澈凉爽,秋天的色彩缤纷,冬天的洁白晶莹,都在这里展示着演绎着。根河的中央大街不仅美丽,它还见证了根河的变迁,紧密联系着当代中国的历史风云。   当历史选择中央大街时,这里...

    2024-07-28 461
  • 根河回忆:那些年,我在根河

    根河回忆:那些年,我在根河

    那些年——我在根河!文字/蓝蝶摄像/宫秀友那一年,我离开家乡、离开朋友。来到林区一个偏僻的小镇——根河!那些年,根河还不叫根河,是一个叫额尔古纳左旗的小镇。那时候,根河没有这么多的楼房、没有这么多的车,没有度假村,也没有敖鲁古雅!那些年,根河有条街道叫金河口。金河口里住着一群朴实而可爱的人儿。那时候,没有网络没有电脑也没有智能手机。每年冬天放假回家,就凑到一起谈天说地、打发时光。那些年,快乐很简单、幸福与钱无关!那些年,根河没有高楼,我们都住在平房。根河的平房看似简单,里面别有洞天。火红的炉子、滚烫的火墙……多年以...

    2024-07-28 494
  • 回忆杀,一组根河老照片

    回忆杀,一组根河老照片

    来源:根河贴吧转自掌上根河...

    2024-07-28 2074
  • 【下山定居70周年】“鄂伦春记忆”——鄂伦春族的族称族源

    【下山定居70周年】“鄂伦春记忆”——鄂伦春族的族称族源

    “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歌曲中唱到的鄂伦春,是我国东北部的一个少数民族。作为北半球渔猎民族“活化石”,鄂伦春人生活在大小兴安岭,曾以狩猎为生,衣皮食肉,桦皮为屋,具有独特的生活习俗。如今,这个从山中走来的少数民族在幸福中深深地扎下了根。鄂伦春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鄂伦春族由原来狩猎生活转变为当前以养殖、种植为主的生活方式,同时也给鄂伦春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带来了新的挑战。在庆祝鄂伦春族下山定居七十...

    2024-05-10 738
  • 1963年的鄂伦春

    1963年的鄂伦春

    转自《内蒙古民俗网》欢迎关注卓索图蒙古文化ᠵᠤᠰᠤᠲᠤ ᠶᠢᠨ ᠴᠢᠭᠤᠯᠭᠠᠨ 卓索图盟 昔日的卓索图盟,包括喀喇沁三旗和土默特二旗,另附锡勒图库伦札萨克、喀尔喀闲散多罗贝勒(也称唐古特喀尔喀旗,康熙元年即1662年由杭爱山来归,康熙四年即1665年封多罗贝勒)二部。前者是喇嘛旗,和后者共同游牧于土默特左翼旗境内,与土默特左旗同进出,故一般不单列。位于今辽宁省西部、河北省东北部、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地域包括今辽宁省的阜新、北票、朝阳、喀左、凌源、建昌等市县,建平县南部地带;河北省的平泉;内蒙古...

    2024-05-10 684
  • 摄影丨见证1980年鄂伦春的狩猎生活

    摄影丨见证1980年鄂伦春的狩猎生活

    当一个满族人闯进了边地猎民的世界,他将如何看待和记录这个世界,猎民们又会如何接纳他?顾德清能回答这个问题。这个来自齐齐哈尔的满族汉子,少年时就幻想能有一支猎枪,生活在森林木屋里。后来,他来到内蒙古学习舞台美术,成了摄影师。年轻时,他曾经去过兴安岭的猎区,被鄂伦春民族的文化所吸引,念念不忘。改革开放后,1980年代开始,他带上胶片相机和胶卷,再次来到那里,来到鄂伦春部落身边,拍摄下他们的服饰、猎马、狩猎生活…从一个猎场转移到另一个猎场。今年的第一次收获。青年猎手的英姿。露宿至清晨,宿醉未醒。冰天雪地都是打围的好时机。...

    2024-05-10 726
  • 【记忆】映画鄂伦春(一)

    【记忆】映画鄂伦春(一)

    1960年鄂伦春旗人民政府办公楼 2021年鄂伦春旗四大班子楼转载请注明出处  鄂伦春自治旗融媒体中心...

    2024-05-10 650
  • 十八站鄂伦春老照片

    十八站鄂伦春老照片

    十八站乡,以清代设置的驿站得名。清初,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开辟墨尔根至雅克萨的驿道,于今乡境东南部设置驿站一处,从墨尔根起依序排为第十八站,故名。十八站隶属黑龙江副都统管辖。中华民国成立后,先后隶属呼玛厅设治局和呼玛县管辖。十八站鄂伦春民族乡辖6个行政村:分别是永丰村、兴建村、创业村、奋斗村、鄂族村和汉族村。2011年,全乡共有常住人口5407人,其中农业人口2140人;有鄂伦春族人口567人,占全国鄂伦春族人口的1/14。十八站乡鄂伦春族在下山定居以前,生活在山中,对生活和大自然充满了热爱,他们利用桦树皮...

    2024-05-10 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