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文化 第99页
-
国家级文化遗产·蒙古族「鼻烟壶」的习俗和领悟
图|小旭文创 拍摄于内蒙古博物馆图|图虫大疯疯『蒙古族鼻烟壶习俗』敬鼻烟壶之礼是蒙古族的传统习俗,传达了一种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的芬芳和静美。敬鼻烟壶之礼,是草原蒙古族中古老的传统礼节,同汉族人的握手、西方人的拥抱一样,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礼俗。客人被请进屋后,向主人一家问好,再按年龄大小向一家人逐个交换鼻烟壶。宾主相互打开对方的鼻烟壶盖,将里边的鼻烟取出少许,轻轻地闻一闻,然后把鼻烟壶物归原主。经过交换鼻烟壶,即使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双方也会感到亲切温暖,无拘无束地交谈起来。鼻烟壶是蒙古族人常戴之物,也是自己最心爱的珍...
2018-07-04 17130 -
蒙古帝国——文明的摧毁者还是全球化的开拓者?
着眼于全球史的角度,一些外国学者正重新探究蒙古帝国的世界性意义。梅天穆所著的《世界历史上的蒙古征服》描绘了由成吉思汗推动的欧亚文化交流,以及蒙古各汗国陆续崩解后,一个新的欧亚世界的产生过程。书中的诸多新颖观点或许会让我们反思对蒙古帝国的既有结论,并重新审视蒙古文明对全球化进程的影响。梅天穆,美国北佐治亚大学文学院教授、副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蒙古帝国史及军事史。1996年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内陆欧亚系获得硕士学位,2004年获得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历史学博士学位,著有《蒙古战争艺术》《蒙古的文化与习俗》等。“新清史”...
2018-07-04 14311 -
20世纪初期图瓦共和国是什么样?这组珍贵老照片告诉你
图瓦共和国(俄语:Республика Тува;图瓦语:Тува Республика;英语:Republic of Tuva)是俄罗斯的自治共和国之一,属于西伯利亚联邦管区管辖,首府为克孜勒。截至2016年,图瓦共有居民315637人。图瓦共和国地处亚洲中部、东西伯利亚南部、叶尼塞河上游。其南部和东南部是蒙古人民共和国,东北部为伊尔库茨克州,西北为哈卡斯共和国,北部为布里亚特共和国,西部为阿尔泰边疆区,北部为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南北距离为420公里,东西距离630公里。主要河流有大叶尼塞河。...
2018-07-04 14475 -
晚清巨变中的蒙古贵族,历史的记忆
晚清之际,在风起云涌的社会浪潮之下,曾经作为满洲贵族最为坚实的盟友——蒙古贵族,也迎来了一场自身的巨变。此图集来自大英博物馆藏1910——1960“巨变中的蒙古贵族”...
2018-07-04 14925 -
蒙古文字:神奇的符号、智慧的结晶
|文字,古老神奇的符号蒙古文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竖写文字。是一代代先人智慧的结晶,是一种神奇的符号。从上到下连写,从左到右移行,犹如一个行走的印章,苍劲挺拔、潇洒飘逸,恰似一个民族的傲人风骨。像一个个欢乐的精灵,姿态是那么优雅,那么迷人…… 蒙古文书法作品|文字,经历了久远的传承文字是一个民族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古文的特征就是拼音,如果你能记住所有的字母,就可以读出所有的字,即便是不知道什么意思。蒙古文字母表蒙古文字,曾经历过回鹘体蒙古文、八思巴文、托忒文、苏永布文字、瓦金达拉文字、基立尔蒙古字、阿里...
2018-07-04 30590 -
蒙古族学校开学的第一天,真的好羡慕!
近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民族实验学校迎来开学第一天。告别寒假生活,学生们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回到他们熟悉的校园,校园门口的老师们手持哈达,以传统拜年方式迎接学生报到,孩子们也向老师敬献哈达鞠躬问好。在孩子和家长身上看到了文化、礼仪、尊重!真的好羡慕!来源:蒙古视频网...
2018-07-04 12753 -
蒙古往事:再现百年前生活的真实色彩
卡恩(Albert Kahn 1860-1940)法国犹太银行家,出生于1860年。20世纪初,他开始了一个用彩照记录他那个时代的庞大项目,那是当时一种叫做autochrome的最早的彩色摄影技术。技术上一两句交代不清楚(我也没搞太懂:-)。1909年卡恩投巨资让50个摄影师去了50多个国家用最早的彩色摄影记录当地的风土人情。卡恩投资在1912-1919,1929-1930两次进行了名为“星球文档”的庞大摄影项目。这种真实色彩较于后来给黑白照片的技术着色,更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其中一部分就是法国摄影师帕塞特(Ste...
2018-07-04 14452 -
【转发】成吉思汗查干苏鲁克大典
5月6日,戊戌(2018)年成吉思汗查干苏鲁克大典在成吉思汗陵隆重举行。 成吉思汗祭典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查干苏鲁克大典是成吉思汗祭典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崇尚大自然为内涵,体现了蒙古民族天地人和谐相处的理念,成为蒙古民族一年一度的传统文化盛会。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坚持走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创新发展之路,带动了文化影响力和旅游竞争力双提升。此次查干苏鲁克大典期间还举办那达慕、民族用品展示展销、文化惠民演出等系列活动,进一步促进优秀...
2018-06-28 12323 -
蒙古球员最大的优势就是极强的意志力,未来定能进世界杯
作为德国的足球教练,迈克尔·怀特(Michael Weiß)显然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游牧民。他的执教生涯几乎遍及世界各地。现在他又在游牧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蒙古拿起了教鞭,从去年一月起出任蒙古国家足球队的教练。迈克尔·怀特的这份工作并不轻松,在成吉思汗的发祥之地蒙古,传统体育项目摔跤,射箭和赛马仍然最为民众所喜闻乐见,足球在这里不登大雅之堂,关注度也低得可怜。尽管如此,现年53岁的怀特仍然决定,为蒙古提供足球领域的发展援助,接管蒙古国家足球队的教鞭。在国际足联的世界排行榜上,蒙古排在第198名,同其他足球"侏儒&...
2018-06-28 14222 -
草原深处的布里亚特婚礼
草原深处的布里亚特婚礼_ueditor_page_break_tag__ueditor_page_break_tag__ueditor_page_break_tag_相关阅读布里亚特姑娘出嫁记...
2018-06-28 37590 -
一位传奇的蒙古女人:“四帝之母”唆鲁合贴尼
.bizsvr_00 {max-width: 100%;} .bizsvr_01 {max-width: 100%;font-size: 14px;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bizsvr_02 {max-width: 100%;color: rgb(51, 51, 51);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2018-06-27 12608 -
蒙古帝国——文明的摧毁者还是全球化的开拓者?
.bizsvr_00 {max-width: 100%;color: rgb(51, 51, 51);} .bizsvr_01 {max-width: 100%;font-size: 14px;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bizsvr_02 {max-width: 100%;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2018-06-27 13182 -
【草原文化】蒙古族婴儿摇篮——“乌鲁格伊”
每个人在小的时候都睡过婴儿摇篮,摇篮里在母亲轻轻的摇晃中慢慢睡去。据研究,摇晃有催眠作用。多少年来,做母亲的都知道利用摇篮使孩子尽快入睡。美国俄亥俄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摇晃还有益于婴儿的发育。如经常不断地刺激儿童某些运动器官,有利于生长发育,可使他们长得快些。 蒙古族的孩子在婴儿时期是睡在他们独特的小摇篮里,这个特别的小摇篮蒙语叫“乌鲁格伊”,牧区几乎家家都有。“乌鲁格伊”一般是用山丁子、杜李、杏、榆等树的木材制成。其部件主要有阿日勒、哈拉、候布其、达塔尔、高格秋、伊鲁、浩勒宝斯等部件组成。 阿日勒,即摇...
2018-06-27 30337 -
【蒙古族民俗】原来成吉思汗是在这里边长大的,摇车——蒙古人成长的起点!
依山而居,我背靠先民的记忆,虽然我不是蒙古族人,但是从小出生在这片满载着长调、牧歌、奶茶、奶酒的土地上,经受着西拉沐沦的洗礼,忽而在不知不觉中发现,这个民族如此的美好,如此的神奇。 蒙古族有个别样的习俗,新生的婴儿三天以后,要睡在摇车里,摇车蒙古语叫“乌鲁格伊”,是用开花结果的上好山丁树、桑树、杏、柞树等树木制作,体现着繁荣兴旺之意。“乌鲁格伊”长约一米左右,长方形,四个角都有把手,把手上一般雕刻有龙凤或者图腾,下面有两个横过来的弓形木条,使之更容易摇荡。 “乌鲁格伊”头部用柳条弯成弓形,再用红布蒙好,它被...
2018-06-27 15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