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传奇的蒙古女人:“四帝之母”唆鲁合贴尼
.bizsvr_00 {max-width: 100%;} .bizsvr_01 {max-width: 100%;font-size: 14px;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bizsvr_02 {max-width: 100%;color: rgb(51, 51, 51);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2018-06-27 12542 -
蒙古帝国——文明的摧毁者还是全球化的开拓者?
.bizsvr_00 {max-width: 100%;color: rgb(51, 51, 51);} .bizsvr_01 {max-width: 100%;font-size: 14px;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bizsvr_02 {max-width: 100%;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2018-06-27 13092 -
【草原文化】蒙古族婴儿摇篮——“乌鲁格伊”
每个人在小的时候都睡过婴儿摇篮,摇篮里在母亲轻轻的摇晃中慢慢睡去。据研究,摇晃有催眠作用。多少年来,做母亲的都知道利用摇篮使孩子尽快入睡。美国俄亥俄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摇晃还有益于婴儿的发育。如经常不断地刺激儿童某些运动器官,有利于生长发育,可使他们长得快些。 蒙古族的孩子在婴儿时期是睡在他们独特的小摇篮里,这个特别的小摇篮蒙语叫“乌鲁格伊”,牧区几乎家家都有。“乌鲁格伊”一般是用山丁子、杜李、杏、榆等树的木材制成。其部件主要有阿日勒、哈拉、候布其、达塔尔、高格秋、伊鲁、浩勒宝斯等部件组成。 阿日勒,即摇...
2018-06-27 30139 -
【蒙古族民俗】原来成吉思汗是在这里边长大的,摇车——蒙古人成长的起点!
依山而居,我背靠先民的记忆,虽然我不是蒙古族人,但是从小出生在这片满载着长调、牧歌、奶茶、奶酒的土地上,经受着西拉沐沦的洗礼,忽而在不知不觉中发现,这个民族如此的美好,如此的神奇。 蒙古族有个别样的习俗,新生的婴儿三天以后,要睡在摇车里,摇车蒙古语叫“乌鲁格伊”,是用开花结果的上好山丁树、桑树、杏、柞树等树木制作,体现着繁荣兴旺之意。“乌鲁格伊”长约一米左右,长方形,四个角都有把手,把手上一般雕刻有龙凤或者图腾,下面有两个横过来的弓形木条,使之更容易摇荡。 “乌鲁格伊”头部用柳条弯成弓形,再用红布蒙好,它被...
2018-06-27 15600 -
蒙古往事: 平民英雄阿尤希
阿尤希(Алдаржавын Аюуш,1859-1931)蒙古科布多西南阿拉特运动领导人,生于札萨克图汗部中右翼左旗车车克奴尔苏木(Цэцэг нуур“花湖”之意,今科布多省)。20世纪初期,达尔罕贝子旗札萨克玛尼巴萨尔将积欠汉商及俄国人的债务转嫁给旗民,平均每位牧民须负担白银二千两。1903年,玛尼巴萨尔向牧民征收了80峰骆驼后独吞。以车车克奴尔苏木阿拉巴图阿拉特阿尤希为首的民众准备向札萨克图汗部状告玛尼巴萨尔时,内部的一位台吉向玛尼巴萨尔告密,阿尤希遭到旗府的逮捕,并被关入护宝吐狱中。车车克奴尔苏木的牧民们...
2018-06-27 14048 -
观书有感:易中天《铁血蒙元》(一)
观书有感:易中天《铁血蒙元》(一) 易中天,我最喜欢的一位学者。 2013年,他六十六岁,早已功成名就,却公开宣布了一项宏伟的计划——以一己之力重写三十六卷本(后来精简为三十二卷本)的中华史。从那时候开始,他写一卷出一卷,我第一时间买一本读一本,一直紧紧追随这位“新青年”的脚步到最新的一卷《铁血蒙元》。易老师从起初宣布重写中华史时被人质疑精神有问题,到现在皇皇巨著已成三分之二,他身体力行地向世人诠释了什么叫“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也堵住了悠...
2018-06-26 13692 -
蒙古包的结构解析
草原牧人在千百年来的游牧转徒生活中发明、创造毡庐为居所。其结构以木架为骨干、外覆毛毡搭建、以绳挽缚而成。蒙古包的架木结构主要由天窗、顶杆、围壁、门、柱等部分组成一、天窗【陶脑】【{蒙古语称“陶脑”是光线照人和室内空气交换的通道。圆形包顶,中央为通风孔。其形状一般由围绕圆心二至三个同心圆组成,十字交木固定。顶部略呈半圆弧状,下部为一平面圆形。其大小长短,取决于中间横木的长度,又决定蒙古包的大小,如五片哈那大小蒙古包的陶脑,直径为100厘米左右。清代以来,陶脑有两种形制,与乌尼连接式和分开插椽式,前者从横木...
2018-06-25 43715 -
蒙古包的溯源
毡庐俗称蒙古包,而蒙古包在汉文史籍中古称穹闾、穹庐、毡帐、旃毡等.它被称为蒙古包,大约是在满族先人女真与蒙古族频繁接触的南宋前后,满语称“家”为“博”,把蒙古人的家称“蒙古博”,取其谐音,而做蒙古包.蒙古包的形成、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他是包括蒙古族在内,生活于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富于智慧的杰出创造。...
2018-06-25 15284 -
蒙古包毡毛装饰
毡庐在架木形成骨干结构后,上覆围毡、顶毡、顶盖毡,并用毛绳捆束,包内铺设地毡。覆盖毡围毡,蒙古语称“图日格”,是包裹在哈那外一周的毡片。其形呈长方形,五片哈那的蒙古包在两片或四片围毡。上边向内收,以便扣住乌尼头和哈那结合部位,用马鬃或马尾搓绳缝边。两竖边(与门框相接处)各有两股鬃绳以备拴系于哈那上固定。顶毡、蒙古语称“德格布日”。形似扇面形,中间挖空,共两片。其宽与乌尼长度一致。均以马鬃绳缘边,两竖边均缝缀三道鬃绳用以系绑固定。还有两块毡条,一为“扎巴格”,一为“哈亚布其”。前者覆在门头与顶毡结合部的空隙,后者覆于...
2018-06-25 14799 -
蒙古族宴会礼仪
质孙宴蒙古民族的饮食礼仪源远流长,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史书中记载的元代的宫廷宴会——质孙宴 质孙宴是蒙元朝时期蒙古民族最为隆重的宫廷宴会,是融宴饮、歌舞、游戏和竞技于一体的娱乐形式。“质孙”是蒙古语jisun(意为颜色)的音译,又写作“只孙”、“济逊”。因为质孙宴是众多宫廷宴会中最为盛大的一种,所以出席宴会的人都要身穿由皇帝颁赐、工匠专制的特定衣冠,称为“质孙服”。赴宴者穿着质孙服,一日一换,颜色一致,因此,质孙宴也被称为诈马宴,“诈马”是波斯语jimah(意为外衣、衣服)的音译。质孙宴...
2018-06-25 18912 -
蒙古民族的饮食种类
蒙古民族的食品为肉食、奶食、粮食三大类并用。在13世纪,成吉思汗能够“屯数十万之师不举烟火“,就是由于蒙古军队行军时并无辎重,全依赖挂在马鞍旁的一个盛装干肉和奶酪的皮囊。这种以肉奶为主,轻便简朴的饮食习惯至今仍保留着,也就是这红(肉食)、白(奶食)、黄(炒米)三色构筑了蒙古民族独特的传统饮食文化一红食红食专指肉食。蒙古民族传统饮食离不开肉,肉多以牛羊肉为主,手扒肉是蒙古族经常吃的一种食品。做法是将带骨牛羊肉分成若干大块,放入白水中煮(一般加盐),煮熟即取出,置于大盘中上桌,大家各执蒙古刀切割食用。斟酒敬客,吃手扒肉...
2018-06-25 17439 -
蒙古族古代建筑
成吉思汗统一漠北,建立蒙古帝国以后,有了相对安稳的社会环境,开始逐步有了大型土木建筑的问世。苏联苏斯洛夫考古队在蒙古族发祥之地“两山三河”流域(即杭盖、肯特山和鄂嫩河、土拉河、克鲁伦河)发现过成吉思汗时代砖木结构的宫殿遗址。 到了窝阔台汗时期,这位雄才大略的成吉思汗的继承人,开始筹划打造蒙古族“奠定世界强国之根基,建筑繁荣昌盛之基础”的精神,开始营造城市,建立了第一座砖木结构的都城——哈剌和林。在这以前,蒙古帝国并非没有都...
2018-06-25 24506 -
元大都的宫殿装饰艺术
元大都宫殿建筑是中国各民族建筑文化中极具民族特色的一株奇丽花朵,被中国和世界建筑界誉为“中世纪中国少数民族建筑的顶峰”,它和隋唐、明清建筑属于中国三大建筑系列,元朝国都大都和明清两朝国都北京在中国历史上和世界历史上也极负盛名。 元大都的大明殿可以和中国最著名的三大宫殿—天贶殿、太和殿、大成殿媲美。可惜洪武初年元皇宫除仪天殿(今北海团城承光殿)以外的所有元皇宫全部被拆毁,旧址上营建了明朝皇宫(今故宫),也因为朱元璋是和尚出身,像大都妙应...
2018-06-25 19494 -
元大都宫殿的内部装饰
从人类的审美观来讲,有了居住建筑就有装饰行为 元大都宫殿的内部装饰主要有龙和马、哈那纹(蒙古包支架图)、“贺乌戈拉吉”图案,还有一个特点是宫中普遍使用幕布。 龙和马装饰在元大都宫殿的御座、楹柱、须弥座、鹿头、影壁、御道、门窗摆设物品等处,多有雕刻或绘画,最经典之处是广寒殿门楹柱是“蟠龙矫蹇于丹楹之上”。蟠龙是龙,矫蹇是马,龙和马浮雕于宫柱上。而大汗的宝座...
2018-06-25 18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