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条
草原文化主题原创短视频第一自媒体
逐水草而居、在天地间行走,游牧民族的这种生活方式孕育了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游牧文化。音乐、绘画、雕塑……人们用不同的形式世代传承着游牧文化,虽然形式自由奔放,内核却包含着神秘而浓厚的历史特色。
在众多艺术表现形式中,陶艺也占有重要地位。今天的主人公是内蒙古师范大学工艺美术学院的陶艺教师张志龙,他用自己的陶艺创作将游牧文化从无形变有形,每一件都极具艺术性。
对游牧文化深刻的认识和了解离不开从小的耳濡目染,张志龙出生的地方在赤峰市敖汉旗的老哈河的河畔,这里是农耕和游牧文化交接的地方,深厚的文化底蕴印在他童年的记忆里,成为他走上艺术道路的人生底色。
从2004年进入内蒙古师范大学的雕塑艺术研究院开始,张志龙就与陶艺结下了缘分。不管是本科毕业还是研究生毕业,在他的作品中关于游牧文化的研究和探索从未停止过。
▲
这件作品叫《云·冥想者》,是张志龙研究生毕业作品。
“如果我们是时间穿越者,回到早期游牧文化时期,那时人与自然是什么关系?”这是在创作这件作品时,身在城市中的他对周遭环境受到工业化污染发出的质问。
降雨的减少、草原的沙化,种种情景看在眼里,人类与草原的关系从前是如何?以后会怎样?这些问题不断地引起张志龙的反思。
雕塑的主题是一个高度抽象的人头形态,在这之上漂亮的马头和扬起的马鬃,代表着人的思维和想法。张志龙将具体的意象融入抽象的雕塑,将意识形态的无形通过陶艺有形的展现了出来。
▲
作品《狩猎》也是一件张志龙思考很久的结晶。在对游牧文化有深入了解的基础上,选择了弓和布鲁这两个极具民族特色的狩猎工具。
两种武器代表了两种人物形象, 张志龙最后决定用承载了游牧文化古老记忆的岩画艺术结合粗陶塑造艺术,充分强调狩猎这个主题。
作品《传说》
用心想主题,深入查资料,连陶艺所用的陶土都是张志龙千挑万选出的材料,力求从气质到肌理都与自己的创作想法融合,而挖掘材质本身的魅力也成为他在创作时考虑的重要因素。
作品《MONGOLIA》
让创作成为传承游牧文化的手段,用更多更好的作品引起人们对游牧文化的关注、对草原文化的热爱,这是张志龙坚持十几年从事陶艺艺术的精神力量。
无论社会发展如何迅速,这种古老的手法结合现代的思考而生的陶艺作品,铭刻着人们对游牧文化的传承和思考。
· 张志龙部分作品欣赏 ·
作品《胡》
作品《力》
作品《博》
作品《哈屯》
作品《智者》
作品《辽·追风》
作品《雪》
作品《孕》
作品《萨满》
作品《信仰》
作品《重生》
作品《生》
作品《骏马》
作品《行》
作品《行》
作品《猎》
作品《岩画艺术粗陶盘》
- END -
视频出品 | 大草原微视
商务、内容合作 | 微信号 Gutul2014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