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戈,1957年1月出生于呼和浩特,蒙古族,曾用名朝革,祖籍内蒙兴安盟索伦。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1976年在内蒙古草原下乡,197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1982年获学士学位。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2007年 《光》
1993年作 《蓝色肖像》
1986年作 《女肖像》
1986年作 《红头巾》
谭-40x60cm-2004
橙色的人物-71x117cm-2003
远方-53x76cm-2003
星晨-86x142cm-2006
蒙古的山-86x142cm-2006
窗前的人物-70x92cm-2004
两个布里亚特人-74x106cm-2005
-两个人-75x110cm-2007
包与陈-85x102cm-2007
《西部》
《六月 》
《乐民与长胜》
朝戈《2000年的两个人》
朝戈是在20世纪80年代之初向欧洲学习传统油画艺术的画家,他不像他的老师辈中国油画家那样接受前苏联和欧洲19世纪印象派绘画的影响,而是将目光投向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经典作品,从那里开始研究绘画的表现技巧。为了支持自己这种超越当时文化局限的选择,他和他的同窗提出了“向大师学习”的口号。在整个中国艺术刚刚从“文化大革命”的政治体制中苏醒和文化政策解冻的年代,这样的口号无疑显示了朝戈这一代中国画家新的理想和追求。在研究西方绘画大师的作品时,朝戈特别迷恋文艺复兴早期的波提切利和北欧画家丢勒等人的风格,在许多肖像作品中表现出对人物的理解分析,以有节制的色彩和清晰的轮廓线刻画人物的形象特征,同时塑造人物的社会身份。他这个时期的作品,在中国画坛树立起了一股被称为“新写实主义”的潮流,而朝戈自己也初步建立起了一种个性的绘画语言。
2003年作 东方
《草地》
《侧坐的肖像》
《红光》
《两个人》
《美国女孩》
《敏感者》
朝戈是出生于内蒙古的蒙古族人,他的名字在蒙古语中是“火”的意思。这种民族身份和他在草原地区生活的经历,使他的性格具有一种表面寡言而内心充满激情的特征,并形成一种超越事物表象而探究本质的秉性。内蒙古草原宽阔的自然景象滋养了他宽阔的胸怀,他对自然之美拥有歌吟的热情和理想式的向往,使得他进入现代都市后,面对都市生活,他的思想和情感却彰显出冷峻的本能和超越现实的精神性,在描绘的事物中寄予像自然那样单纯的本质。这种追求实际上也就是他在艺术上对“人性”这个主题的最初关切,他曾说道:“我感到真正对人自身的、根本性的思考,就像处在干涸的沙漠中的生物面临荒漠和孤立。这个世界已在迅速地物化。我想,艺术应该能够探及人的精神生活,探及那些精神和感情的根本冲突,才能成为现在所能产生的最好的艺术。”
《凝思的人物》
圣道-80×40-布面油画-2007
朝戈 温暖的湖
朝戈1998年作 雪线
朝戈2004年作 忧郁的天
朝戈2000年作 宁静的漠北
1999-2000年作-阿旗的云
库苏古尔河-45×180-布面油画-2011
河-55×180-布面油画-2011
阿巴嘎旗风景-24×86-布面油画-2008
静止的河(珍贵的哈尔滨湿地)-35×61-布面油画-2012
宁静的克什克腾-35×61-布面油画-2009
湖之彩-40×60-布面油画-2009
在进入21世纪后的这几年里,朝戈的绘画愈发显现出内在力量与视觉传达的一致性,可视的形象成为了一种种精神的形象。他仍然描绘人物和风景,人物仍然是草原上的人和城市里的人,风景也仍然是草原的风景或都市的风景,但在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已不再是刻画的重点,人物的造型也从倾斜转为平稳端庄、表情沉静,我们很难在他(她)们脸上确切地读出那表情后面的真实含义,但我们却可以透过如浮雕般的壁画形式的画面感受到一种精神的持久与历史的厚重感,我们看到的既是属于个性化的人的存在,而这种个体又被人类普遍存在的精神性所渗透。这与朝戈在20世纪90年代创作的作品所表达的意境大异其趣,虽然同样是关于人的写实肖像画,但无论在构图、色彩、绘画语言上,还是画面的情绪上,反映的都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理状况,画面由瞬间的个人情感宣泄到注入情感的转变,正是艺术家本人由不确信、怀疑、矛盾转化为不可抗拒、不可置疑的追求精神信仰的过程。
《极》
1995年作 深色的风景
这张《深色的风景》是朝戈九十年代的风景画代表作品,表现了某种渗透在蒙古草原大地的精神和情怀。
《林中的舞》2003年 朝戈 作
《虹》2006年140×91cm布面油画
- 上一篇: 赤乐格尔,一个有态度的画匠。
- 下一篇: 【特木其勒】辽阔胸怀 马掣风情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