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发生学角度看,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人与自然息息相通,由于不同的地域环境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而每一种地域文化往往又必然形成与地理环境相适应的和谐的群体性文化审美心理,从而在艺术传统中留下自己特有的密码。

辽阔无垠的内蒙古草原,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发祥地,他们的祖先曾在这里生活繁衍,创造了优秀的草原文化。同时也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审美心理、美学追求与特点。这种审美心理与审美追求的特征,在历代美术活动中都有鲜明的体现。

画派是画家群体在艺术上成熟的标志。共同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社会背景、文化传承,以及在艺术旨趣与艺术追求上的相互影响而形成一种地域共性,这种地域共性,既是艺术个性得以张扬的基础和出发点,也在一定的阶段对艺术个性的发展形成某种制约。




在中国美术史上有不少以地域来命名的画派,如海派、岭南画派等,但历史上从来没有人以“草原画派”来称呼过北方少数民族的草原画家,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美术史论家陈兆复在论及契丹绘画时才出现“北方草原画派”的提法。由于历史原因,"草原画派"这一概念在中国画史上没有得到充分地阐述和确立,但它却是一个客观的存在。



早在旧石器时代,在今甘肃嘉峪关和内蒙古阿拉善右旗雅布赖山最早透露了草原艺术的信息,在那里制作的手形岩画,标志着草原艺术的萌芽和最初的形态。自新石器时代,在北方草原各地制作的千里岩画画廊,标志着草原艺术已经遍地开花。草原画派形成于汉唐,至辽代形成高潮。契丹高度发展了颇具地域特色的捺钵(游牧)文化,将北方草原画派推向新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内蒙古自治区的少数民族画家的艺术素质和创作水平有了很大的变化,最初的老一代艺术家,为内蒙古美术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全国各艺术院校的毕业生先后来到自治区工作,从而创造了内蒙古美术最初的辉煌。




20世纪60年代初,在中央美院学习多年的妥木斯带着高超的技艺回到家乡,成为内蒙古油画发展的新的动力。他不只深刻影响着青年一代油画学子,还旁及到比他年长的一代人。妥木斯的油画创作,大大提升了内蒙古油画的品级,从而使内蒙古油画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81年,《妥木斯油画展》在北京举行,这是内蒙古美术进入了新时期的第一个标志。当时艾中信先生看完展览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感到内蒙古的草原画派已在形成!”从此在妥木斯的影响和培养下,崛起的新一代(多为他的学生辈)画家燕杰、叶立夫、马莲、吴厚斌、王延青等,都成为这个时期“油画草原画派”中的中坚力量。作为领军人物,妥木斯本人由于其个展的成功举办,不仅在本区和全国产生广泛影晌,同时还鼓舞了内蒙古油画的持续发展,在历次全国性大展中,内蒙古油画家作为群体都有出色的表现。此时中国画、油画、版画年画连环画创作,在原有较强优势的基础上,达到了新的高度;雕塑、壁画、漆画、宣传画、水彩水粉画等画种也从无到有并走向成熟,各盟市的美术队伍也开始形成。




由于北方草原特有的地理环境和文化风貌具有的魅力,今天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油画草原画派”以外的画家们,依然以北方草原生活作为他们最喜爱的题材来表现。正如贾方舟先生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内蒙古的画家虽然没有人为的纲领和指向,但由于他们同处于一个地域,同在一个生存空间和文化环境中成长并完成着艺术生命的蜕变,加以共同的《食物结构》,遂使他们的艺术面貌显示出地域性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说,《地域文脉》是一切艺术借以生长的《文化基盘》,内蒙古的画家们,正是在北方草原这块独特的《文化基盘》上逐步成熟起来的。”因此,内蒙古美术被国内外美术界称为“草原画派”。








那么,在内蒙古这片土地上产生的“草原画派”有什么特有的内涵和含义呢?首先、从事绘画创作的作者看,基本都是出生或长期生活在内蒙古草原,具有特有的地域范围。其二、从绘画的内容看,均以描绘北方草原的自然景物和民族的游牧生活为主,具有特定的描绘对象。其三、在绘画技法上,也有其独到之处。比如在线描技法上有着重大的创新与突破和中西画法的有机结合等。最后应当着重指出,草原画派在题材上一个突出特点是对马的描绘,不仅数量多,所达到的艺术水平也最高。综上述, 草原画派的美术作品,也在随着时代而不断变化。

进入21世纪,更加年轻一代的内蒙古画家又成长和成熟起来。从这些年轻人的作品中,我们依然看到,作为这个地域的画家,他们所持守的基本准则并没有变。他们以草原生活为素材,通过一个个物象符号唤起一种文化状态、生命意识或精神意蕴。所以他们还是 “草原画派”的延续和传人。不过时代不同了,在作画风格上,都会留有时代加给它的烙印而已。






所以,我们了解和分析内蒙古美术不能不谈内蒙古的草原文化为基础的“草原画派”,内蒙古美术的整体面貌之所以有它自身的民族性和地域性,是因为内蒙古美术家都深受草原文化的洗礼和滋养,没有内蒙古草原文化就没有今天的内蒙古美术。正如妥木斯先生说:“艺术品的好坏是取决于自身的质量,而不在于新与旧,时兴与落伍。不需要艺术技巧完成的艺术品,在真正的艺术领域是没有价值的。”内蒙古艺术家应该反思自己的文化本身,“草原画派”所追求的真正的草原文化精神才是内蒙古美术家作品中的精神依托,而这种精神的传承对于艺术创作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总之,从历史发展看,以草原文化为基础的“草原画派”是客观存在的。如今,当代的内蒙古绝大部分画家,均可视作当年“草原画派”的传人。今天我们迎来内蒙古自治区建设草原文化大区的良好时机,以游牧文化为底蕴的“内蒙古草原画派”以其优良的生态精神和艺术精神迎接知识经济时代,走向跨越式的发展是有可能的。





来源:内蒙古草原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



0
0
打赏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