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0年至1963年,近3000名来自南方的孤儿坐上北上的列车。牧民们期盼着这些国家的孩子,他们赶着勒勒车,牵着马从牧区赶到保育站来领养孩子。
广阔的草原拥抱了这些孩子,蒙古族额吉含辛茹苦地养育着他们,教他们骑马,供他们读书。瘦小的南方孩子一个个长成了健壮的草原儿女,他们的生命从此与内蒙古草原紧紧相连。包头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贾玲凤和女儿屈萍以这些孤儿来到草原后的成长经历与生活点滴为素材,创作了讲述“3000孤儿入内蒙”的系列剪纸作品。12幅剪纸作品,每一幅都展现了草原母亲和孩子们的一个生活场景。
1960年3月的一天,一列坐着上海孤儿和陪护人员的火车来到内蒙古大草原。

牧民赶着勒勒车接孩子回家的路上。

牧民给孩子换上蒙古族衣服,领孩子喝艾敏河的水,以保佑孩子平安、健康地成长。

蒙古族额吉白天为孩子忙碌一天,夜晚为孩子做衣服。

教孩子做家务——捣酸奶。

领孩子到学校报名。

上学前为孩子梳洗打扮——扎小辫。

妈妈挤牛奶,为孩子放学回家吃饭做准备。

孩子们等待着妈妈做的一桌丰盛晚餐。

妈妈教孩子生存本领——骑马。

孩子生病了,妈妈请来了医生为孩子看病,孩子为客人端上一碗热腾腾的奶茶。

妈妈教孩子生存本领——打猎。
据了解,贾玲凤是包头第四十六中学的一名退休教师,中国剪纸协会会员,内蒙古、包头市两级工艺美术协会理事,包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包头市首届工艺美术大师。女儿屈萍博士毕业,是宁波大学中法联合学院的教师,在母亲的带动下,屈萍现在已是中国、内蒙古、包头市三级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内蒙古、包头市两级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包头市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代表性传承人。


贾玲凤、屈萍的代表作品还有《草原晨曲》《草原红花》《包头是我家》等,这些作品以包头故事为创作题材,用灵动、绮丽的剪纸作品展现草原钢城儿女的勇敢与奋进,充分表达了她们对故乡包头的热爱与愿景。贾玲凤、屈萍剪纸作品欣赏:
《草原晨曲》:

作品介绍:
《草原晨曲》是包头钢铁(集团)公司的厂歌。作品以包钢为题材,整合了草原之晨的意象。一号高炉的上端用剪纸语言描绘出“包钢集团”四个字,高炉的钢架上飞舞停靠的是凤凰(凤凰无宝地不落),右上角是“包头三鹿”的标志,厂区厂房间徜徉的是三羊和梅花鹿,钢铁工人手持冷却管,草原上缤纷的花朵次第开放,火车满载着出炉的产品正在驶出厂房。作品的远景是牧马人拉着马头琴,歌声、琴声随着小河流淌到天边。
《草原红花》:

作品介绍:
作品根据1964年2月9日,家住包头市达茂旗新宝勒格乡的蒙古族小姐妹——龙梅和玉荣的故事创作而成。姐妹俩为了保护集体的财产,把自身的安危置之度外,在零下37度的严寒中,与暴风雪英勇搏斗20多个小时,终于保住了公社的羊群,而姐妹俩的身体却被严重冻伤。在党和政府及全国人民的亲切关怀下,经白云铁矿医院精心治疗,小姐妹的身体逐渐康复。当时,英雄小姐妹的事迹传遍祖国各地,鼓舞着全国的青少年,并掀起了向英雄小姐妹学习的热潮。
《包头是我家》:

作品介绍:
包头的标志是“三鹿”,在画面的中央靠上,背景是大青山,左后方是昆都仑河,正中央是包钢的“一号高炉”,高炉内钢花飞溅、铁流澎湃,喷发出的是财富,是鹿城人民的希望;画面的右边是北方兵器城,是一座军工主题的特色公园;中间有“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右下方为“钢铁大街”;接着是“赛罕塔拉”城中草原,蒙古语意为“美丽的草原”,草原上有蒙古包、敖包,小姑娘在和小鹿游玩,远处有晨练的市民,园内水草肥美,鸟语花香,一碧万顷的草原与蓝天白云相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近在眼前。
责编:白宇
来源:包头市文联、新华社国内部
- 上一篇: 作品欣赏 | 故乡的不冻河
- 下一篇: 杨贺明摄影作品选——我美丽的家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