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伊德尔  1961年生人,1979年考入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系,1983年毕业于该系油画专业,获学士学位。1983年至1989年执教于内蒙古建筑学校,1989年至今执教于内蒙古艺术学院美术学院,1996年至2002年任美术系油画教研室主任,2002年担任内蒙古大学校级重点课程建设项目素描课主持人,现为内蒙古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作品及传略入编《今日中国美术》《中国当代美术1979---1999》《9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等。论文有《规范与想象---中国学院美术教育的悖论》,《困境中的感悟---有关当代美术教育的片断分析》 《失望的梵高》等。2001年作品《观·照.》在北京凡·画廊展出,2006年《记忆的斑点》在北京艺森画廊展出,2009年《遗落和被搁置的》在连洲国际摄影年展展出,2015年《童话》在呼和浩特唯格艺术工厂展出,2017年《被遗忘的风景》在呼和浩特艺泰空间展出,2019年《黑之影》在上海艺博画廊展出。2019年参加四川美术学院《 流变的传统——亚洲当代版画艺术展》联展,2021年参加上海五五画廊联展,作品被内蒙古美术馆、宋庄美术馆、广东美术馆、泰达当代艺术博物馆等馆收藏。


创作理念我的铅笔画


       随手拿起一支铅笔在一张剪裁过的素描纸的纸头上漫无目的的乱画起来,画着画着脑子里不经意间的冒出了一个困扰多年的事情,素描的暗部怎样能画的很重而又有一种坚硬的感觉。,用8B的铅笔轻松可以使暗部的调子变得很黑,却感觉这个很重的调子像是浮在纸上的吹口气就掉的灰尘。拿铅笔的手却没有停,还是在漫无目的一点一点地在纸上涂着,此时那张纸已经被我涂得漆黑一片了,盯着这片黑漆漆的东西,我下意识的把它的边缘整理成了一棵树的外形,在这个黑漆漆的内部仿佛有了某种通透感,这种感觉击中了我,那种要把暗调子画的又黑又坚硬的感觉不就是这样吗?

       用自己掌握的手艺去描述自己的感觉,尽可能真实地接近自己的内心。回头看看这几年画的百多张大大小小的作品,画面里空旷的天,没有植被的秃山,看不出要圈啥的围墙,乱麻一样的电线以及像影子一样的树木和人形,都那么不生动,没有细节,没有重点。可确实是我抹不去的实实在在的感受。我总是习惯的在画画时把复杂的东西不停地删减,到后来又学会了概括。

       我常常想,每一个你要表达的艺术观念一定对应一个不可替代的只为表达这个观念的语言,观念的产生是在时间的维度里你对现实的思与想,找到恰到好处的表现它的语言,并完善它是要不停的磨练。最初简单随意的描绘便可把内心的感觉自然的涂抹出来,无需考虑绘画的专门技术和苦思的意义。我心里清楚,画了这么多年画,现在又拿起了铅笔,在那个闷热夏天里不经意间的涂抹其实都是过往记忆里沉淀下来的黑,白,灰。


風景·寫生


       風景寫生,學習繪畫的基礎訓練。三十多年前學畫畫沒有補習班,更沒有寫生基地。那時,喜歡畫畫的同學或畫友,骑着自行车,背着油画箱,三五結伴或一人獨自,走遍了生活的那座小城市裏裏外外和邊邊角角去畫風景写生。

       生活的這個塞外小城,在今天看來依舊是只有四季乾燥的“風”和隨風而來的沙塵,而沒有如畫的“景”。而當年對繪畫的癡迷,在席地而坐時,面對眼前的景象,卻毫不猶豫地篤信這裡風景就是“藝術”。

       當時的説法是“藝術源于生活而高於生活”,我們努力地在畫布上再現著眼前的風景並去實現著心中的藝術,同時藝術也有著很明確的目標,就是要畵的像希施金、列維坦、庫因之那樣好。

       三十年后,沒有人再説藝術高於生活了,因爲今天的生活已經高於了“藝術”。那時的風景已變成了今天的“景觀”。

        昨天這裡的風景,我們篤信它可以藝術一下。

       今天的風景裏,卻感到了圍繞在身邊的一種無堅不摧的力量。

        我在這裡寫生,此地?那時?那時!此地!



2014.12.14  纸本素描  54×37cm


作品赏析


2016.7.3     纸本素描      19×26.5cm



2016.7.8  纸本素描  19×26.5cm



2018.8.6       纸本素描       50×35.5cm



2018.9.26  纸本素描     35.5×50cm 

  


2019.7.17    纸本素描    50×35.5cm



2019.9.18   纸本素描     50×35.5cm



2020.4.7  纸本素描 35.5×50cm



2020.7.1  纸本素描 145×175cm



风景·写生—土路  纸面油画1978年  

数码喷绘2009年  



风景·写生—放学 纸面油画1978年   

数码喷绘2009年



风景·写生—城外的榆树 纸面油画1979年 

数码微喷2009年



风景·写生——旧貌新颜     纸面油画1980年    

数码微喷2009年



风景·写生—下课了  纸面油画1980年 

数码微喷2009年



风景·写生——门洞       纸面油画1981年       

 数码微喷2009年



风景·写生——打谷场  纸面油画1981年  

数码微喷2009年



风景·写生—内燃机车纸面油画 1981年  

数码微喷 2009年


风景·写生—雨后黄昏  纸面油画1982年  

数码喷绘2009年


风景·写生—下雪以后  纸面油画1984年   

数码微喷 2009年



《一个蒙古人》  150×165cm    布面油画   2011年



《一个大门口》  50×70cm   布面油画   2012年



《一个背影》   50×70cm    布面油画    2012年



《围墙》   60×80cm    布面油画    2013年



《一个土豆》   150×170cm   布面油画    2011年



《苹果切开了》  25.5×31cm    布面油画   2014年



《一只军绿色的茶缸》   50×70cm    布面油画



《春天》  60×80cm    布面油画    2017年



《一块桌布》  150×170cm  布面油画 2017年



《帘子》   100×80cm    布面油画     2017年



《立秋》  300×190cm 布面油画  2017年



伊德尔《旧街——红裙》油画43.5x53cm 



伊德尔《斜阳》油画 60x80cm



標本童話 specimen inthe fAirytale

 摄影作品 2005年



童话研究之千里目-2



Fairy Tale-The peach blossom is in full bloom place-3 

 童話之桃花盛開的地方-3



童话中的旗手-1人Golden Fairy Tale-Flagman-1

 摄影作品 90x120 2003



童话中的骑手-1Golden Fairy Tale-Rider 

摄影作品 90x120 2003



童话研究之旁听生-2007 Study fairy tale auditor

 2007 306x165.5



Fairy Tale-advance706  童话之前进706   

2010  300x58cm 



外面的沙发  摄影作品



外面的土豆    摄影作品



这里  摄影作品  175×188cm   2011    尺寸可变



一种风景  摄影作品  60×75.27  2012



占地一平米  装置作品  2018



占地一平米  装置作品  2018


教学理念从教数十载,自认为对我们大学的造型艺术教育比较熟知。学生们从入学考试程式化的技术比拼开始,之后是石膏静物人物风景,一路下来,老师教的坦然,学生学的自然,这个过程中其实教与学都很少涉及那个叫造型艺术的东西。尽管我们画的过程中常常强调表现这个词,但它的意思实际是形准不准、色彩关系对不对。到了大学四年级,有一门课叫毕业创作,每到此时,老师面对学生时,这个创作怎么教?一个个“难”字堆在了老师心里,同时“茫然”也写在了每一位学生脸上。问题出在了哪里?

       教学相长这一古训,其主要的意思应该是教和学的过程中的思与想,我们常常忽略它,这是因为技术容易上手而思想有难度……


教学场景
作品展学生寄语



画素描是从我们看不见的东西开始,而以看见的东西结束。

——蒋吴楠



通过伊德尔老师的指导,在这次创作中,我将重点放在刻画人物场景中,人物没有具体的表情,通过人物的动作和场景表现出空旷的视觉效果是我表现的重点。运用大面积的黄色人物和蓝色天空进行大场景的铺色,画面不作过多的修饰,运用最简单的黑白灰对画面进行塑造,背景用拼贴的方式表现出背景城市,创作出我喜欢的意象表达的作品。

              

——薛惠雯



屋中有画,等于悬挂了一个思想。  

                                                             ——赵凯

 


在创作中我没有使用很复杂繁琐的技法,平淡中表达了我想要的东西。在伊德尔老师的耐心指导下,我确定了符合我对象征主义的那种平静、梦幻感觉的追求。最终作品还是完整的呈现在大家的眼前,这些都离不开老师的辛勤付出,感谢老师孜孜不倦的教诲,让我的四年有一个完整的句号!

————亓超凡

 引用伊德尔老师文中的一段话来结束这期的内艺名师分享:“最初简单随意的描绘便可把内心的感觉自然的涂抹出来,无需考虑绘画的专门技术和苦思的意义。我心里清楚,画了这么多年画,现在又拿起了铅笔,在那个闷热夏天里不经意间的涂抹其实都是过往记忆里沉淀下来的黑,白,灰。”希望大家可以通过伊德尔老师的启发,寻找到自己想要的绘画的意义。

学术指导|包双梅

总编辑   |马媛

本期编辑|王嘉璐

图片|于思源

责编|毕佳薇

校对|亓超凡 赵凯  薛惠雯扫二维码  关注我们投稿邮箱:neiyiyouhua@163.com



0
0
打赏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