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闫红梅,内蒙古阿拉善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内蒙古书法家协会理事、内蒙古书协女书家委员会委员,内蒙古作协会员,阿盟女子书协主席。
书法作品:在中书协书法培训中心教学成果展中入展;中国“祭侄文稿杯”书法篆刻展中获优秀奖(最高奖);在中国“丝绸之路.全国书法作品展”中入展;在中国第四届西部书法篆刻展中入展;先后多次在内蒙古自治区、宁夏自治区书法展中入展。
文学作品:散文、诗歌作品散见《中华诗赋》《草原》《朔方》《延河诗歌特刊》等刊物。曾获第二届《草原》文学奖诗歌提名奖。诗歌入选2019年、2020年内蒙古诗歌排行榜,《2020中国年度诗歌》《2020中国诗歌年选》等。
创作谈
十二年前的我,从来没有想到我会迷恋书法,并深深地爱上它,更没有想到,书法,就如每天吃饭喝水一样,成为我生活、生命中不可缺失的重要内容。对于一个从来没有摸过毛笔、分不清行草篆隶楷的我,的确是不可思议的,但是,却又真真切切地发生在我的身上。这些日子有些忙,没有时间、没有精力来写字,内心便多了些焦虑。每天躺在床上,居然有一种负罪感,觉得生活中缺失了一些东西。
初识书法,是在12年前,那时,孩子在外上学,又没有其他爱好,业余时间只是看看书、看看电视,百无聊赖。家中挂着的一幅书法作品让我滋生了学习书法的念头:起码,写字可以消磨时间。抱着这样的想法和态度,我开始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书法学习,渐渐地培养起来兴趣。一年后,经朋友推荐,到中书协培训中心学习。
至今记得第一次去中书协培训中心学习的情景:一个诺大的由会议室临时改成的教室,大大的桌子上铺着毛毡,教室里弥漫着墨香。在那里,见到我的导师崔胜辉先生—一位在书法界、书法教育界有很高威望的儒雅先生。同学们,也来自全国各地,他们在当地都已小有名气,看每个人提着笔,在那里现场书写、创作,我却站在桌前茫然失措,不知所以,内心忐忑,不知从何下手……如果不是顾惜学费,想想当时自己的沮丧,也许早就落荒而逃了。非常感谢我的导师崔胜辉先生,是他,没有因为我的胆怯和无知而放弃我。他结合自己多年教学心得,因人而异,让我从单线法入手,找结构、练线条,做分析。在他系统的教导下,我从《礼器碑》入手,一个笔画一个笔画地临摹,揣摩起笔运笔收笔的技巧,一个字一个字地琢磨字形结构,一个字一个字不厌其烦地练习,认真分析每个字的结构、形状,分析每一笔的轻重、发力点,分析每一个线条的入笔、收笔……一本《礼器碑》,我写了近两年的时间,每天将书翻过来翻过去,一本字帖竟被翻得散了页。时间一天天过去,我一点点掌握了字的结构,我一点点明白了线条质量的优劣,我一点点懂得了书法创作的思路,我一点点知道了作品的通篇布局。回头看我当初歪斜的临写,想想先生对我每一次学习后的鼓励,我才真正明白,先生在用这样的方式来鼓舞我,让我不气馁、不放弃,让我一步一个脚印前行、进步。随着学习的深入,我真正体会到了书法美学的深奥与无穷,真正明白了为什么书法是我们国家的艺术瑰宝之道理所在,真正理解了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发展五千年来最具有经典标志的民族符号,及书法与历史、与文学、与诗词的密切关系……一个书法爱好者,不仅仅要会写字,还要有广博的知识。当我真正了解书法后,内心,竟有一些惶恐、懊悔、焦虑。惶恐在于学习之初,自己对书法的认识是那样的粗浅、简单,以为拿起笔写写就可以称之为书法;懊恼自己四十多岁了才拿起笔来学习,已经过了学习最好的时光,焦虑的是同学们都有扎实的功底,而自己才刚刚开始学习,何时才能赶上同学们的步伐……于是,不再逛街,不再看电影,不再做护理,不再做指甲,亲朋好友的饭局也是能推就推,所有的时间,都放在书法学习上。每天清晨五点半,闹铃准时响起,迷糊中的我从睡梦中爬起来,喝一杯浓浓的咖啡,然后打开一首古琴曲,在幽深婉转的音乐声中拿起毛笔,临帖习字;晚上,打开先生的讲课视频,一边写字,一边观看,一边琢磨,仿佛置身于先生授课的课堂;车内,放着字帖,等人的时候不再着急,拿一本字帖认真地读帖;走在街上,看到商街道铺前挂着的牌匾,就不由揣摩如果用隶书该如何去写……就这样,对书法由不懂到喜欢,从喜欢到热爱。
学习书法是迷人的、快乐的,诚然,也伴随着痛苦。《礼器碑》清劲秀雅,端庄舒朗,尤其是碑阴如邻家小妹俏皮可爱,线条明快而精致。临《礼品碑》,看每一个字轻灵灵地从笔下出来,笑盈盈的模样,便是由不住地欢喜。而《张迁碑》则雄厚多姿、古朴憨拙,如一个憨态可掬的老顽童,看似呆呆萌萌,却没少让我受罪。写惯了《礼器碑》,再临《张迁碑》时,一下子又摸不到方向,碑帖中的字或向左歪、或向右沉、或头重脚轻,那种姿态、结构在纸条的把握上尤为困难,墨多一分则失去了重心,少一分又没有了情趣。临《张迁碑》,可以说是书法学习中最痛苦的日子。写轻了,没有《张迁碑》的厚重、沉着,墨重了,尤如一团墨猪,呆滞而死板,我几乎丧失了写下去的勇气,《张迁碑》在我心中,如顽劣不羁的老顽童,向我挑衅。不服输的性格让我多次在即将放弃的情状下,再次鼓足勇气,坚持下来。
每每提起笔来写字的时候,是我内心最为安宁、幸福的时候。或许,前生我就和书法有过约定,虽然有相见恨晚的遗憾,毕竟让我再续前缘。几年后,我陆续在全国西部书法展、全国丝绸之路书法展中入展,同时,在全国祭侄文稿杯书法展中获优秀奖(最高奖),在内蒙古自治区各种书法展中相继入展。
有人说书法与音乐是相通的,因为它们都有着起伏转折,有人说书法与太极是相通的,因为他们讲究气息相连,挥洒自如若行云流水,同理,书法与我们的工作也是相通的。一幅作品,首先要谋篇布局,整个作品有多少字,要写几行几列,哪些字要重墨处理,那些要轻灵松动,都要通盘考虑进行摆布,如同我们工作,一年要有总体规划;创作时对每个字都要小心对待,字与字间如何形成错落、线条间如何对接、甚至每个点的形态,都要小心翼翼,如同我们对待每一项工作,都要抱着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的态度去做,才将每项工作做到最好。书法作品中有重有轻,因此,才形成了浓淡相宜的美感,如同我们的工作,有重点工作,有日常工作,但是,所有的工作都要做好,我们全年的工作才堪称完美。
沉浸在书法中,让我的内心平和而安宁。每日里,想着如何写好它,如何解决自己书写中的毛病,如何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而对于其他事情不闻不问,真正成了“不管窗外天下事,一心只把书法练”的“闲人”。喜欢书法,结交了一些书法朋友,和他们在一起,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无论他们是为书体的出处而争论,还是讲一些历史中书法大家的轶事,都是我学习的过程,使我受益匪浅。
我知道,对于书法的爱,不会随着岁月的流失而淡漠,而会愈来愈浓,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书法,将会是我永远的恋人……
图文来源:阿拉善盟作家协会
图文制作:魏 然
审 核:赵秀萍
- 上一篇: 【阿拉善艺苑名家】第三期 书法家 ④ 王大梧
- 下一篇: 【阿拉善艺苑名家】第三期 书法家 ③ 戴秀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