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乌力吉  播音:史丽娟



要红宇



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中国女画家协会常务理事,清华美院书画高研班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员,内蒙古美术家协会理事。


作品欣赏





《走向盛世"那达幕“》230㎝x610㎝


《童趣图》 68㎝×68㎝


《秋趣图》136㎝x68㎝


《草原搏克系列-铁壁》240㎝x140㎝


《草原搏克系列-山丹》240㎝x130㎝


《相约"那达慕"》180㎝x160㎝


《午餐》140㎝X70㎝







激情昂扬的浪漫色彩
——读要红宇的绘画艺术
文/ 乌力吉


艺术的民族性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是其创作成熟的标志。如何反思自己民族文化本身的特点,从而创造出具有自己民族特色和地区特色的美术作品,是民族地区画家的首要任务。因为艺术的民族性不在于在艺术作品中所反映的生活内容是否具有民族特征,而在于是否表达了民族文化精神。草原文化是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融合体,它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念和认知体系,其中自由、务实、开拓、顽强和英雄主义等意识倾向构成草原文化的基本精神。崇尚阳刚之美、质朴之美,并富有激情昂扬的浪漫色彩是其主要的审美取向和突出的艺术特征。草原文化的这种独特性使内蒙古的美术创作有自己非常独特的地域特征与民族特征,而且这种审美心理与审美追求,在女画家要红宇的作品中体现的尤为突出。

绘画对于要红宇来说是一种生活状态,她认为艺术的本质是人在审美的形式中实现自我的方式。为了能在自己所创造的形式中实现自我的价值,自幼爱上绘画的要红宇在4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步伐和节奏,摸索出最适合自己的绘画风格,使自己在工笔画这门绘画艺术上逐渐成熟,并有所建树。其作品《新茶》、《九月》在2001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2003年全国中国画精品展中分别获铜奖。《风亦沉醉》入选全国第十届美术作品展。《又一秋》、《消息树》、《云卷云舒》分别在全国美展中获优秀奖。她是用绘画作品来阐释自己的人格精神和人生态度。

艺术创作不是抄袭和模仿,是艺术家感观自然,感悟人生的独特体验和认识,因感受至深而入住心灵深处,进而聚为笔端的精神心象和意境。要红宇在多次深入草原体验牧民生活过程中悟出:富有强健雄浑韵味的就是美,草原牧民所追求的健壮美和阳刚之气是一种生命的博大与永恒,是草原文化的精髓。所以近年来创作的大量作品主要以表现蒙古族传统那达慕习俗中的女博克手和射箭手为主,她们是力的律动、力的张扬和生命力的显现。如作品《草原上的额木格太》主要以线为骨架,画中人物适度的夸张变形,恰到好处地表现草原女性的力量之美。人物形象经过变形处理,几乎与背景融为一体,这种融合不是形象的重叠,而是形式的类同和匹配,既使人感受到画面人物的形式张力,又领悟到草原文化的雄浑与粗犷。这是画家在研究了艺术形式语言的基础上,对于自我表现形式的一种自觉选择。她认为人的问题是艺术表现的主体,她的《草原上的额木格太》系列之所以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她不是简单地复制和修正视觉形象,而是突出了人在这种生存环境下的生命力,在描绘的形式中凝聚了人的生命力,形式也就人格化了。

要红宇在画面构图、形象处理以及色彩运用等方面均找到了属于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和表达形式。画面色彩整体上的单纯、沉稳、厚重、主次分明,通过富有民族特色的色彩变化和艺术效果来强化了画面的现场效果。这是艺术家对传统绘画语言的把握、吸收、借鉴与运用,并关注时代审美认识的基础上,弘扬传统艺术、发展民族艺术的思想高度来做的新的探索和创新。她那富于装饰风格的画面由于有着作者对生活的直接感受,而不流于空洞形式。这是艺术家对物象形态“客观”的把握,也是注重个人内心的表现和探索笔线本身意趣的绘画语言。

  草原文化的丰富给要红宇的工笔人物画的创作带来新的契机,任何能唤起人们审美愉悦的事物都成为她工笔画描绘的对象。她立足于自身感受,到自己生疏的游牧生活环境中感受最能唤起创作灵感的少数民族风情。我们从她的作品中强烈感觉到,草原文化已经完全融入她的血液里。阅读她近期作品,你会感受到作品中更加日臻成熟的艺术魅力,体会到她对生活和艺术多方位不断探索与思考的表达。其独特的造型和线条,鲜明突出的主题以及质朴的民族同胞形象,绝无矫饰造作,一如她做人的质朴、宽厚和智慧,无不体现出深层的文化涵义。在人心浮躁的当今社会,画家能够潜心于传统与现代工笔画的研究与实践,并做出相应的成绩实属难能可贵。


(本文作者乌力吉:内蒙古师范大学民族艺术学院院长博士、教授。


来源:文画乐读

【免责声明】 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删除内容或协商版权问题!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0
0
打赏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