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 第20页

草原文化 草原蒙餐 历史与回忆
  • 乌海这些年丨这是一条70张照片组成的推送!

    乌海这些年丨这是一条70张照片组成的推送!

    乌海的单色记忆乌海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海勃湾火车站海勃湾灯光球场海勃湾区新华街转盘千钢炼铁厂乌海市第二中学原乌海饭店乌海饭店门口的父子俩原市委大楼游泳池乌海市人民医院黄河大桥通车啦!乌海市过站工作人员老照片人民广场的老照片海勃湾新华街百货商店矿务局露天煤矿乌海市人民广场开工奠基原海勃湾站客运服务现场童年记忆里的大象滑梯乌海人民公园一角海勃湾渡口当那些记忆有了色彩卓子山集贸市场原乌海候车室原乌海电视台《百姓话题》栏目西卓子山草原水泥厂火车站一站台出站口乌海市蒙古族学校附近旧照海勃湾区新华街转盘乌海火车站前旧...

    2024-04-02 888
  • ​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丨乌海老照片忆往昔,看变迁③

    ​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丨乌海老照片忆往昔,看变迁③

    乌海记忆新中国成立70周沐浴着改革开放的阳光雨露,秉承着“敢于无中生万有、能凭海阔纳百川”的城市精神,乌海一路走来,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历史变化,书写了精彩纷呈的奋斗故事,成就了倍感自豪的光荣梦想。今天,一张张老照片带领我们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乌海历史变迁!市场变迁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现在,乌海的市场、商场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旧时建筑样貌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取而代之的是崭新的消费环境。民以食为天。集贸市场作为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等现货商品交易的固定场所,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而集贸市场的环境则直接关系着食品安全和人们的购...

    2024-04-02 769
  • 珍贵丨快看看乌海的老照片!

    珍贵丨快看看乌海的老照片!

    小伙伴们你们有见过乌海以前的样子吗?快随文艺湾湾一起来看看吧1978年 桌子山西街自由市场 张宝玉摄影1979年海勃湾玻璃厂 张宝玉摄影1982年 全国总工会文工团首次来我市慰问演出 张宝玉摄影1986年 全市各农场、居民庭院开始大规模种植葡萄 张宝玉摄影1987年 黄河轮渡 张宝玉摄影1988年 春节闹元宵 张宝玉摄影1992年 海勃湾杯全国竞走邀请赛 张宝玉摄影1993年 乌海市首届乌珠慕节 张宝玉摄影1996年 乌达赶交流街头的自行车 邱克远摄影1997年 海勃湾区新华街 张宝玉摄影1998年 春节 ...

    2024-04-02 927
  • 老照片:乌海桥梁变迁史

    老照片:乌海桥梁变迁史

    有的乌海桥飞渡长河平湖仿佛远道而来的水上贵客有的乌海桥坐落城市枢纽好似地区发展的得力助手有的乌海桥记录了几代人的奋斗故事是乌海变迁的“日记本”有的乌海桥贴心又美观只为行人提供出行便利有的乌海桥“驻守”门户上下交错多角度延伸,是为让城市空间更有深度、更加包容、更加畅通……1乌海人记忆中的桥祖辈父辈们讲起乌海桥的故事,总要从黄河上的“轮渡”“缆渡”,以及那些熙熙攘攘的渡口说起。▲渡轮在黄河中行驶“要想从海勃湾到乌达办事情,当天是没有办法折返的,就跟去趟外省一样。除了坐火车,那就是轮渡、缆渡了,所以浮桥在我们的记忆里特别...

    2024-04-02 955
  • 家在乌海带你回顾家乡历史丨你绝对没有见过这么全的乌海历史(1976年--1990年)

    家在乌海带你回顾家乡历史丨你绝对没有见过这么全的乌海历史(1976年--1990年)

    1976年1月10日乌达、海勃湾两市合并,称乌海市,为自治区直辖市革命委员会同时成立,下辖乌达、海勃湾、拉僧庙3个办事处。全市占地面积约2350平方公里,有汉、蒙、回等22个民族,共有26.6万人,有17个街道办事处,160个居民委员会。2月8日乌海市工资普查联合办公室成立。2月10日鸟海市革命委员会颁发《乌海市城市建设管理暂行规定》。2月19日乌海市复员退伍军人安置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成立。乌海市电视转播台建成。3月12日乌达电厂改隶乌海市管理,乌海市供电局改称乌海市电业局,实行自治区和乌海市双重领导。3月25日...

    2024-04-02 2147
  • 旧址新貌!乌海老照片和现在位置对比!

    旧址新貌!乌海老照片和现在位置对比!

    乌海市这座在荒漠上崛起的工业新城已经走过了40年的奋进历程今天,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些年以来的乌海曾经筚路蓝缕,如今高楼林立曾经落后的小城,如今腾飞的水上新城乌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是城市的变化乌海人也经历了沧桑巨变曾经青涩少不更事,如今蓬勃风华正茂↓↓↓从乌海市日新月异的变化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朝气蓬勃的乌海一个蓬勃发展的中国乌海,加油!中国,加油!!内容来源:乌海广播电视台...

    2024-04-02 752
  • 乌海大批珍贵影像流出,速来打卡!

    乌海大批珍贵影像流出,速来打卡!

    最近记者在乌海发现了一处绝佳的打卡宝地——海勃湾区档案馆,这里记载着海勃湾区的发展变迁,一幅幅老照片,承载着海勃湾区点点滴滴的记忆。海勃湾区档案局利用一至四楼大厅和走廊空间,征集了千余幅照片和大量实物档案,布展1200平米 ,分为区直机关党的建设、海勃湾从这里走来、转型奋进中的海勃湾、国家级珍贵档案文献展四部分。整体展览主旨为“回顾党的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展现了1949年建国至今海勃湾区从经济、社会、人文、教育等各方面发生的巨变。档案,是一座城市的记忆承载了这座城市的历史来看看以前的老照片吧~怎么样有没有...

    2024-04-02 595
  • 影像乌海 |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红楼”

    影像乌海 |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红楼”

    拂去历史的尘埃翻开珍藏的城市相册乌达矿务局、乌海火车站一通厂、跃进火力发电厂漠中泉啤酒厂……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记录着岁月记录着往事也承载着城市的生命脉动与发展变迁市融媒体中心倾情推出《影像乌海》栏目在同一地点用新照片与老照片共同讲述难以忘怀的乌海故事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红楼”(资料片)旧照拍摄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位于海勃湾区新华街与人民路的交叉路口及东南侧场景,图左边的建筑依次为乌海宾馆、“红楼”(今盈泽元商厦位置)。“红楼”为砖拱式小楼,当时由于钢材、木料、水泥等3大主材奇缺,工程技术...

    2024-04-02 683
  • 影像乌海 | 电力营业厅的故事

    影像乌海 | 电力营业厅的故事

    拂去历史的尘埃翻开珍藏的城市相册乌达矿务局、乌海火车站一通厂、跃进火力发电厂漠中泉啤酒厂……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记录着岁月记录着往事也承载着城市的生命脉动与发展变迁市融媒体中心倾情推出《影像乌海》栏目在同一地点用新照片与老照片共同讲述难以忘怀的乌海故事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电力营业厅的故事20世纪70年代的海勃湾供电所营业室(图一)。(海勃湾供电公司提供)20世纪80年代,原海供分局营业大厅(图二)。(海勃湾供电公司提供)乌海电业局24小时自助缴费厅(图三)。(赵荣 摄)现电力客户服务中心(图四)。(赵荣 摄)...

    2024-04-02 629
  • 影像乌海丨“时髦”的灯光篮球场

    影像乌海丨“时髦”的灯光篮球场

    拂去历史的尘埃,翻开珍藏的城市相册,乌达矿务局、红楼、乌海火车站、一通厂、跃进火力发电厂、漠中泉啤酒厂……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记录着岁月,记录着往事,也承载着城市的生命脉动与发展变迁。《影像乌海》栏目通过新老照片的对比,为您讲述难以忘怀的乌海故事,感受近50年城市变化的沧海桑田。1985年,我市大型文体活动举办地——灯光篮球场。(市城建档案馆提供)如今聊起“灯光篮球场”,人们并不觉得稀奇。可是在电力并不发达的20世纪70年代,乌海地区有一个可以在夜间打篮球的灯光球场那可真是“时髦”。据了解,当时的灯光篮球场位于现海...

    2024-04-02 604
  • 四子王旗“查布其尔”马文化

    四子王旗“查布其尔”马文化

    八月的草原草长莺飞、金风送爽,八月的草原丰收在望、牧人欢畅。值此伟大祖国70华诞即将来临之际,2019年8月23日,“查布其尔”马文化协会在四子王旗江岸苏木一队艾日格嘎查嘎查长宝云家举办第四届马文化大会。祝愿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人民生活幸福安康。  套马是蒙古民族特色体育项目。该运动来源于蒙古族群众传统生活,在过去是牧民的一项生活技能,后来逐渐演变成今天的一项群众运动项目。它分为:挥杆套马与绳索套马。挥杆套马是骑手持约3米的套马竿,竿顶扎一绳环,环的大小能套住马头为宜,靠骑手乘马持杆追逐马群套马;绳索套马是骑手手持...

    2024-03-30 3255
  • 蒙古族的马与马文化

    蒙古族的马与马文化

    蒙古民族素有“马背上的民族”之誉称。如果说北方草原是蒙古人的历史摇篮,那么矫健的蒙古马就是蒙古人创造历史文化的主要工具。马在蒙古族的生活中,在民族的成长发展中的确是太重要了。因此,从古至今,蒙古族不论从事什么职业,对马都有着特殊的感情。在蒙古族的生产劳动、行军作战、社会生活、祭祀习俗和文学艺术中,几乎都伴随着马的踪影,听得到马蹄的声音。由此,就自然而然地在民族生活中形成了多姿多彩的马文化。蒙古马蒙古马是世界上较古老的马的品种之一。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如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回鹘、契丹等,都有过发达的养马业。蒙古民族自...

    2024-03-30 3507
  • 马背上驮着的 “珍宝”—马文化

    马背上驮着的 “珍宝”—马文化

    蒙古语中有关马的词语非常丰富,其中与马相关的谚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俗风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千百年来,马谚语在草原上口口相传,持久沿用,反映着草原上人们的生产、生活、心理、审美等。马谚语的产生和运用,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语言和文化相互作用,使语言的内涵和意境赋予了文化的特征和时代的烙印。进一步保护传承蒙古族马谚语,对深入研究蒙古马文化、蒙古族民间文学艺术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编者  蒙古族谚语:丈夫友好妻子才谦和,主人友好马才温顺。  初夏在广袤的克什克腾草原,年近八旬的朝克图老人望...

    2024-03-30 3361
  • 蒙古细犬

    蒙古细犬

    .蒙古细犬,又名:契丹猎犬 最早起源于辽代,蒙古细狗在辽代就已经存在并受到了契丹王室的垂爱,契丹贵族从当时居于额尔古纳河流域蒙古人那里索取来的良种犬加以培育的。契丹人对猎犬怀有深厚的感情,把它们视为自己忠诚的伙伴。据《元都丞志》及有关史料记载,当年蒙古帝国远征欧洲时,曾带着许多蒙古细犬作为警戒与狩猎之用。这些英勇机敏的细狗在战争累建奇勋。后此犬便散落于民间,自然繁衍。但到了二十一世纪,己成了稀少的品种。仅在中国内蒙东部,东北有少数的留存。蒙古细犬身体成长方形,腹腔宽大,腰部十分流畅但并不纤细,腹部皮肤松弛,背微弓,...

    2024-03-30 6159
  • 北京城里的八大蒙古王爷府

    北京城里的八大蒙古王爷府

    北京城蒙古王府共8个,通辽的蒙古王爷府就有6座:僧王府,科左后旗的僧格林沁亲王王府,坐落在北京市东城区炒豆胡同和板厂胡同;卓王府,科左中旗的卓哩克图亲王王府,坐落在北京东城区什锦花园原19、21号院;末代达尔罕亲王那木济勒色楞(安定门内花园府,北京人也称此花园为“达子府”花园);那木济勒色楞后来迁住的达尔罕亲王府(原东四马大人胡同,现育群胡同15号);色布腾巴拉珠尔达尔罕亲王府(原是和敬公主府,东城区张自忠路7号院);奈曼亲王府,奈曼旗札萨克多罗达尔罕郡王德木楚克札布王府(原北京西城区的泰安侯胡同,今西四北七条27...

    2024-03-30 730
  • 蒙古族历史文化老照片

    蒙古族历史文化老照片

    清末民初时期成吉思汗陵中用于祭祀圣主英灵的八座蒙古包德王府蒙古包——20世纪二三十年代西苏尼特旗德王府蒙古包,在包前加筑砖木制牌楼,以区别于普通蒙古包,显示包主的高贵地位。王府蒙古包群——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乌兰察布盟沙贝子王府蒙古包群。20世纪30年代蒙古王公在蒙古包前合影。左三为乌兰察布盟达尔罕旗扎萨克亲王云端旺楚克。清代蒙古族妇女清代蒙古族夫妻蒙古包前的蒙古族贵族蒙古族牧民勒勒车蒙古萨满清代蒙古族弓箭手拉四胡的蒙古艺人民国时期射箭比赛民国时期的寺庙乐队来源:部落可汗...

    2024-03-30 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