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连环画《嘎达梅林》,人民美术出版社于1957年出版,朱天改编,官布绘画。

嘎达梅林(1892—1931)是蒙古族传奇英雄,本名那达木德,汉名孟青山或业喜。“嘎达”在蒙语中意为幼子,“梅林”是其官职名(掌管军事的统领)。他因领导20世纪30年代内蒙古科尔沁草原的“抗垦起义”而成为反抗封建王公与军阀压迫的象征。

清末至民国初期,为巩固边防和经济发展,政府推行蒙旗土地开垦政策。达尔罕旗札萨克亲王那木济勒色楞勾结军阀张作霖、张学良父子,强行放垦草原,到1928年全旗四分之三土地被开垦,导致牧民牧场锐减,流离失所。

嘎达梅林时任旗军务梅林(掌管130名骑兵),因拒绝王府强占旗卫队土地被撤职。他多次向垦务局抗议无果,最终代表牧民发起“独贵龙运动”(集体匿名请愿),要求停止放垦。

嘎达梅林率60名代表赴沈阳向达尔罕王请愿,递交万人签名抗议书。亲王以高官利诱未果,反将其逮捕,押回王府监狱。

其妻牡丹为营救丈夫,忍痛放弃病危的独女,率20余人劫狱成功。这一壮举成为起义导火索。

嘎达梅林组建起义军,提出“打倒测量局,不许抢掠民财”的口号,焚烧地契、驱赶测量队,袭击垦荒军。队伍从30人发展至千人,转战哲里木盟、昭乌达盟,多次挫败王府卫队。

起义军遭东北军4000余人围剿,退至通辽县乌力吉木仁河(今新开河)渡口。时值冰汛,嘎达梅林为掩护战友渡河中弹牺牲,年仅39岁。军阀李守信割其头颅示众,遗体被当地民众秘密安葬。

牡丹被俘后被迫嫁予军官胡宝山,晚年定居长春,1975年病逝。


起义虽失败,但迫使张学良暂停放垦计划。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撤入关内,牧垦彻底中止。

嘎达梅林牺牲次年,民歌《嘎达梅林》传唱草原:“南方飞来的小鸿雁啊,不落长江不起飞;要说起义的嘎达梅林,是为了蒙古人民的土地……”

2002年电影《嘎达梅林》将其故事推向全国。

放垦未因起义停止,科尔沁草原最终沙化,形成中国最大沙地(8000万亩)。嘎达梅林牺牲的乌力吉木仁河已断流成沙沟,印证了他对生态保护的远见。

嘎达梅林的故事,是草原儿女为守护家园向强权宣战的悲壮史诗。他的抗争超越了民族界限,指向土地正义与生态尊严。如今,科尔沁的沙丘既是历史的伤疤,也是长鸣的警钟——英雄的血未曾白流,它化作了一首传唱百年的歌,也化作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永恒追问。


0
0
打赏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