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文化 第22页

  • 一个女孩总结的蒙古女人性格,说的超准!

    一个女孩总结的蒙古女人性格,说的超准!

    蒙古女人――很重感情,只要是真心认定的朋友,都会真心对待。蒙古女人――比较干脆,不喜欢转弯抹角,讨厌太会装的人。蒙古女人――不习惯主动和别人套近乎,但对人很真诚。蒙古女人――有点大大咧咧,但做起事情特别认真,会坚持到底。蒙古女人――不开心的时候也会想把自己装的更淡定,更坚强。蒙古女人一一没那么重的生活洁癖,有点精神洁癖。蒙古女人――很容易就会被感动,嘴巴硬,心肠软。蒙古女人――也很敏感,看似什么都不计较、不细心,其实是在装糊涂。蒙古女人――内心正义,讨厌太虚伪。蒙古女人——为了让别人好,也会用善意的谎言,但没什么心...

    2020-07-01 17602
  • 马云对蒙古国青年说什么了?
  • 《蒙古青年与蒙古文化》——北大教授多兰寄语青年朋友(Mongol)
  • 巴·拉哈巴苏荣 — 蒙古青年要上进、诚实...
  • 80后90初的蒙古青年、你们还记得吗?

    80后90初的蒙古青年、你们还记得吗?

                                                                         ...

    2020-07-01 3674
  • 【民族史话】/安代:顿踏之间的刻骨柔情/苏日塔拉图/(总第29期)

    【民族史话】/安代:顿踏之间的刻骨柔情/苏日塔拉图/(总第29期)

    苏日塔拉图当代词作家、剧作家、散文家,科尔沁文化的传承者,一个对科尔沁文化无法释怀的草原之子。安  代顿踏之间的刻骨柔情舞蹈或许是人类最初始的艺术行为,假如把自然界动物的手舞足蹈也视为舞蹈,那么舞蹈的生成应该早于语言。有人说安代舞是蒙古族舞蹈“活化石”,这是一种臆断,但安代的雏形生成于远古是没有疑问的。帐车与骏马为家的北方诸游牧民族繁衍生息在“天苍苍野茫茫”的蛮荒年代,崇拜自然敬仰万物之情恒古而神圣,由此,千百年间,“萨满”科尔沁人称之为“博”的神秘的宗教礼仪在以蒙古高原为核心的广袤区域悄然漫延,深深植根...

    2020-06-28 4568
  • 库伦博(萨满)祭天

    库伦博(萨满)祭天

    祭天。每年阴历九月九日为蒙古博祭天日 。我有幸观看了一次。2014年9月9日,库伦旗蒙古博、乌德甘(女博)共30多人,在他们的老师巴图博、哈森其木格乌德甘的组织带动下,在库伦旗库伦镇南山一个大院举行了盛大的祭天活动。参加祭天活动的有蒙古博的亲戚朋友,附近的老百姓300多人,还有部分学者、媒体人等。这次蒙古博祭天活动持续了20多个小时,主要有三大内容:用羊心和全羊祭天;30多位博跳萨满舞,库伦镇南山民歌艺术团的20多人配合跳安代舞;蒙古博、乌德甘过五道关:口衔火烙铁、赤脚踩烧红的铁犁铧、赤脚踩铡刀刃、赤脚爬7个利刃铡...

    2020-06-28 4897
  • 蒙古丨吉林郭尔罗斯蒙古萨满祭祀文化(图集)

    蒙古丨吉林郭尔罗斯蒙古萨满祭祀文化(图集)

    *本文原载于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网,发表日期2014年11月7日。自古以来,蒙古族信奉“长生天”,崇尚自然,世代传承着萨满信仰习俗。蒙古语称萨满为“博”,其活动被称为“行博”,蒙古族的祭天、祭敖包、祭神树等古老的祭祀活动,多由萨满祭司主持。前郭尔罗斯草原的蒙古族萨满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重要的社会价值。近年来,前郭县已有4项蒙古族萨满文化遗存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存保护名录,包括市(县)级名录的“博”传说项目和博音乐项目,省级名录的博祭天项目,还有今年7月被文化部公示为国家级名录的博舞项目。九月初九是蒙古族按照古老的萨满...

    2020-06-28 4801
  • 不可思议的蒙古萨满

    不可思议的蒙古萨满

    蒙古族萨满教的起源较早,且至今仍有遗存。现代蒙古族称萨满教为böge-yinšašin或böge mörgöl ,也叫“博教”。男萨满称为böge [bo:]“博、博额”,女萨满称为udugan,idugan“亦都罕、巫都干”。目前蒙古族萨满所用法具有神鼓(内蒙古地区称“他拉哼歌日革”,蒙古国萨满一般称作“赫彻”)、鼓槌(内蒙古地区称“楂岫尔”、在蒙古国称作“奥如卜”)、神鞭(有“恶力彦”鞭、“晃豁”鞭、“苏亥”鞭、“哈啾亥”鞭等几种)、神刀(有“伊勒都”和“吉达”等不同种类)、锣(被称为“赉青”的萨满多用此类法具...

    2020-06-28 4801
  • 老照片:1965年,法国摄影师拍摄文革前的内蒙古

    老照片:1965年,法国摄影师拍摄文革前的内蒙古

    Sodon蒙古商城购买地址:呼市师大附中东巷Sodon线下实体店蒙古文化之声——Sodon...

    2020-06-22 4246
  • 【名家名作】荣获全国“骏马奖”作家—布和德力格尔

    【名家名作】荣获全国“骏马奖”作家—布和德力格尔

    编者寄语      辽阔壮美的科尔沁大草原,浓郁厚重的风土人情,滋养培育了独具草原魅力的科尔沁文化。在这片文化沃土上生活着很多对科尔沁文化情有独衷的人们,他们用文字、用画笔、用镜头……寄情于这方热土,以饱含心血与汗水的优秀作品,向家乡、人民表达自己深深的情愫。他们就像是科尔沁天空的繁星,照亮了这块美丽的大地,让科尔沁文化迸发着璀璨的光芒,为科尔沁增添了靓丽的篇章。通辽市文联微信公众平台将陆续在《科尔沁名家名作》栏目中,与大家共同分享各文艺家协会领军人物的作品。今天,让我们走进通辽市作家...

    2020-06-21 3749
  • 书敖包:传递民族文化薪火

    书敖包:传递民族文化薪火

    在绿色漫漫的乌审草原,涌动着一股文化脉动。文化与绿色自然融合,为造就乌审的不凡气度增添了更加厚重的底蕴。在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乌兰陶勒盖镇巴音希里嘎查,这里有一座由7000多块刻着蒙古文书籍名称的山石垒成的独特敖包,牧民们亲切地称它为“书敖包”。这里有一座牧民自建的藏书60000多册的大型蒙古文图书馆,由三座蒙古包式主体建筑组成,是书敖包内涵的实物呈现和外延的辅助展现。它像是蒙古民族文化的“资料库”,搭起了与牧民们共享知识的桥梁,印证着牧民的书香生活。这一切,缘于一对蒙古族兄弟对书籍的热爱。当地牧民阿拉腾毕力格与哈斯毕...

    2020-06-21 3878
  • 内蒙古舞蹈名家系列之——斯仍

    内蒙古舞蹈名家系列之——斯仍

    斯仍艺术简历蒙古族,1942年出生,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人。1956—1978年任内蒙古歌舞团党总支委员、舞蹈队副队长。1978—1981年任内蒙古直属乌兰牧骑党支部委员、副队长,1981—1995年任内蒙古艺术学校舞蹈科科长、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2020年至今任德德玛艺术职业学院舞蹈系主任。表演的舞蹈与舞剧有:独舞《驯马手》,双人舞《小青马》,群舞《炼钢工人》《前哨》《鄂尔多斯》《马刀舞》等;在舞剧《红色娘子军》中扮演洪常青,《沂蒙颂》中扮演方排长,《宝莲灯》中扮演陈香,《白毛女》中扮演大春,《草原儿...

    2020-06-21 5135
  • 影视表演艺术家乌日娜的艺术人生

    影视表演艺术家乌日娜的艺术人生

           乌日娜,电影表演艺术家,1931年出生。1951年作为内蒙古文工团的舞蹈演员参加了第三届世界青年联欢节;1952年出演电影《草原上的人们》的女主角萨仁高娃,获文化部电影演员三等奖;1954年作为中国电影代表团成员参加捷克斯诺伐克国际电影节;随后在日内瓦陪同周恩来总理会见了世界喜剧电影大师卓别林;1957年,出演话剧《我们都是哨兵》,在全国汇演中获二等奖;1960年,担任内蒙古话剧团副团长等职务,直到退休;2009年获“内蒙古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内蒙古广播电视台...

    2020-06-21 9143
  • 白嘎利:天生相伴—蒙古族双胞胎

    白嘎利:天生相伴—蒙古族双胞胎

     双胞胎兄弟孟克图拉嘎、巴图图拉嘎,2014年4月29日出生于内蒙古东乌旗乌里雅斯太镇,2018年3月拍摄。故乡的草原是富饶的,也是无限神奇的。她有着长生天赐予的美丽与圣洁,也有着蒙古族人世代传承的血脉与亲情。在内蒙古乌珠穆沁草原上,在我执着探寻的镜头前,总会出现无比新奇和温馨的场景。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或是孪生兄弟,或是孪生姐妹。他们中,有的是天真无邪的婴孩,有的是锦瑟年华的少年少女,有的是而立之年的男女青年,有的是年逾七旬的慈祥妇翁……他们的一举一动,令我好奇之余,也无形中触动我柔软的心。双胞胎...

    2020-06-21 6211
  • 郭培筠:草原电影的突围与壮大(1990-1999)

    郭培筠:草原电影的突围与壮大(1990-1999)

    20世纪的最后十年,全球化的冲击、娱乐化的热潮、国内电影体制的改革无疑是横亘于内蒙古草原电影面前的三把利剑。面对从未有过的困境、挑战,以塞夫、麦丽丝为代表的草原电影创作者,深刻意识到只有努力挖掘自身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民族品牌,才能找到草原电影的绝处逢生之路。他们创作的历史题材“马上动作”系列影片——《骑士风云》《悲情布鲁克》《东归英雄传》《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不仅使内蒙古草原电影又一次以耀眼的光芒照亮了国内外影坛,而且也为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     一、90年...

    2020-06-21 5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