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尔查,1930年出生于内蒙古赤峰,1948年12月毕业于冀察热辽联合大学鲁艺学院文学系;1955年5月毕业于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随后担任内蒙古文联民间文学研究组组长;1979年至今担任内蒙古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主席、名誉主席。
 译作《江格尔》获1990年自治区第三届“索龙嘎”文学奖一等奖;由他主持编撰的《蒙古族谚语集成》,获1992年首届北方民间文学奖一等奖;《蒙古族民歌集成》获1995年第二届北方民间文学奖一等奖、1996年自治区第五届“索龙嘎”文学奖一等奖、1996年全国图书大奖。
编  辑  手  记

都   兰



 胡尔查老师本人其实是健谈、随和的。头次拜访我们就聊了很久,直到照顾他的孩子回来,告知需要休息,我们的聊天才肯“作罢”。回去的路上为了给自己留一点思考的空间,我没有坐车,走了很久。想到他的翻译成就,单就一个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就是至今很难超越的。



细细梳理下来,他的一生其实非常坎坷,儿时家境贫寒,少年、青年时又处于动荡年代,在颠沛流离中求知,靠点点摸索才找到人生的方向,中年时也并不平静,他坚定的意志里,尽是对公平、正义的渴望。对于翻译,他没想过为此要付出几个十年,而人的一生又有几个十年。



反而是在晚年,他的生活才显得悠闲自得了不少,在节目之外,他是另一个胡尔查,喜欢和疼惜所有有生命的小东西。每次结束采访,他都会抱起身边的小狗,与它脸挨着脸,低声轻语,多数是责备自己不该这么久都不理睬它,而小狗也像能听懂一样与他撒欢儿,这样的画面看起来确实温馨。他也会给我们讲起这小东西的来历,后来才知道,家里还养着很多流浪猫,每次在街头看到这些可怜的小动物,他就忍不住想留下。院子里的树,盆栽里的花,都得到他的精心照料。



他很爱惜青年人才,他时常会在我们的邀请下读一两首诗,有时读到心底时,他也从不吝啬自己的眼泪,在我们面前像孩子一样哽咽的接着读下去,敖力玛苏荣与他可称为忘年之交,胡尔查垂青于他的才华,都说译者与作者心灵是互通的,而这位已经过世的青年蒙古族诗人也觉得,自己的哀伤、快乐似乎也只有他会懂。人与人之间其实非常简单,但有时却那么不可言喻。



来源:王新民影视工作室


0
0
打赏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