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包-蒙古高原上的标志物


初识-敖包相会

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哪
为什么旁边没有云彩
我等待着美丽的姑娘呀
你为什么还不到来哟嗬
............

很多人都是因为这首歌第一次知道了敖包


了解-关于敖包

敖包是蒙古语,意即" 堆子" ,也有译成“脑包”、“鄂博”的。是由人工堆成的“石头堆”、“土堆”或“木块堆”。原来是在辽阔的草原上人们用石头堆成的道路和境界的标志,后来逐步演变成祭山神、路神和祈祷丰收、家人幸福平安的象征。在敖包上插上苏鲁德据说是成吉思汗、忽必烈用过的刀枪,镌刻着开疆扩土的辉煌,把哈达系在苏鲁德上,以表达子孙献给祖先的敬仰 。

内蒙古大草原的各地都有敖包,敖包一般位于高坡或丘陵之上,形状多为圆锥体。从远处看,真好像一座座尖塔,傲视苍穹。每个敖包还多有自己的名称,通常以所在地名等命名。过去,各盟、旗有公用的大敖包,富裕的人家还有自己的“家敖包”。敖包的数目不尽相等,有的是单独一个,有的是7个或13个敖包组成的敖包群。外围有12个小堆围绕中间一个大堆而构成的敖包,在内蒙古各地比较常见。


敖包的出现,在草原上逐渐形成了许多不成文的规矩:人们每逢外出远行,凡是路经有“敖包”的地方,都要下马向“敖包”参拜,祈祷一路平安;还要往“敖包”上添加几块石头或者几捧土,然后才跨马上路。牧羊人在放牧时路过这里,总要往“敖包”上添加一块石头,以保佑人畜两旺。


提示:草原山丘上可见大大小小的石堆,即为敖包。遇到敖包可按习俗顺时针绕包三圈、添加石块祈福。禁忌踏、坐等。


关于敖包的由来,草原上有着许许多多的说法。流传比较广的:一种解释说,敖包最早是用来祭祀祖先的。草原蒙古民族的葬礼多采取野葬,又叫天葬。蒙古人在亲人去世后,用毡子将尸体裹住,按照喇嘛指示的方向,用牛车拉上尸体在草原上奔跑,尸体掉落的地方被认为是亲人安葬之地。为便于以后祭奠亲人,在送葬时要带上母骆驼和小骆驼。在尸体掉落之地将小骆驼的腿割破,让血流到该处。次年,再带着母骆驼和小骆驼来寻找。因骆驼嗅觉,闻到遗留的血腥味便起哀鸣,由此可以判定亲人安葬的确切位置。这时,人们在上面放一些石头做标记,日积月累就形成了敖包。


另一种说法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有关。据说,在公元13世纪时,铁木真经常与蒙古各部争战。每征服一个部落,他总要在高山或高处堆起土堆,或用石块垒成石堆,插上旗帜做为标志,意为征服。


按照有关史学专家的意见,敖包大抵分四种类型:

①标明旗(县)、省界的界标;

②为了镇鬼敬神、保佑旗民平安幸福;

③最多的是第三种,用来安葬苏木达日嘎(乡一级的长官)、扎萨克(旗长)、英雄、名人、活佛、喇嘛;

④作为道路的标记用的(源自部落打仗时传递信息用,类似中原地区的烽火台)


2016一月份,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刚刚对内蒙古草原上的敖包进行了普查,调查到3747座敖包。


此次敖包普查不仅调查到萨满敖包、女性敖包、墓冢敖包等特殊类型敖包,而且发现了书敖包、歌手敖包、摔跤手敖包等新的敖包类型。最终确定了70座知名敖包。


额尔敦敖包▼


额尔敦敖包始建于1753年(清乾隆十八年),由十三个敖包组成。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1973年建起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2002年纪念碑迁至到烈士陵园。经过近两年的规划建设,投资500多万元,重新恢复了额尔敦敖包。中间大敖包后还有一个水祭坛,祭坛中的黑白日月图寓意与日月同辉。十三个敖包中的每个敖包均有自己的象征寓意,中间的大敖包为佛祖敖包,也是原阿巴哈纳尔旗敖包。中间敖包左边的第一个敖包是贝子庙朝克沁主殿敖包,右边第一、二个是贝子庙敖包,剩下九个敖包分别是原阿巴哈纳尔旗所辖9个佐(行政区域,也就是现在的苏木,相当于乡)的敖包,即:伊和郭勒苏木、巴嘎郭勒苏木、台吉纳尔苏木、朝浩尔苏木、巴彦呼热右苏木、巴彦呼热左苏木、华努德右苏木、华努德左苏木、阿尔嘎拉津苏木。并且按照蒙古族崇尚数字9的习俗,额尔敦敖包山的台阶一共建了171阶。171是19个9组成,171相加也是9。 


夏日的额尔敦敖包具有"一日三景"之美。清晨,旭日东升,晴空万里,如茵的草原一望无际。日落时,梦幻般的彩霞笼罩着原野,登山北眺,极尽漂亮。夜幕降临后,天空繁星闪烁,敖包山顶清新凉爽,微风拂面,游人如织。市区华灯初上、流光溢彩。广场上人流不息、叫卖声声,街道上车灯闪闪、如云如虹。草原明珠的夜景,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美不胜收。



乌兰五台▼


天下第一大敖包-乌兰五台景区占地面积5000亩,距西乌旗政府所在地巴拉嘎尔高勒镇68公里处。是佛教旅游胜地之一。


据史料记载:约一千九百年以前,与山西五台(黄五台)同时成为了佛教胜地,乌兰五台中的"乌兰"蒙古语译为"红",乌兰五台景区属历史上的"五个五台山"之一,与山西五台山齐名。当时五台分为红黄蓝绿白,山西为黄五台,乌兰五台为红五台。乌兰五台在上世纪动荡年代遭受了严重的损坏,从2006年西乌旗融资1500万元修缮了乌兰五台景区,修建了"天下第一大敖包"小庙、广场、停车场、综合服务区、砂石路、游览人行道、佛塔等工程。每年农历5月13日为乌兰五台祭敖包日,进行佛事、摔跤、赛马等活动。



走近-祭敖包


敖包祭祀,

一年一度虔诚的祈福,

古老的传统习俗,

心与灵的净化,

人与自然和谐理念的传承 !


祭敖包是蒙古族古老的传统习俗,是蒙古族崇拜苍天万物的活动,极具游牧文化特点。自古以来,草原上的蒙古民族通过一年一度的隆重祭祀敖包“神灵”的形式,传承和发扬光大人与自然和谐的道德理念。


由于蒙古族牧民各地区的风俗习惯不同,祭敖包的形式各异,一般都是在农历五月下旬六月上旬,有的地方在七、八月份。此时正值水草丰美、牛羊肥壮的季节。有的一个旗、一个苏木独祭,也有几个苏木、几个旗联合祭祀的。祭祀时,非常隆重、热烈,几十里、上百里远的牧民们都要坐着勒勒车,骑马或乘汽车、拖拉机带着携带着哈达、整羊肉、奶酒和奶食品等祭品赶来敖包处。有条件的地方,还要请上喇嘛穿起法衣戴上法帽,摆成阵势,焚香点火、诵经。 先献上哈达和供祭品,再由喇嘛诵经祈祷,众人跪拜,然后往敖包上添加石块或以柳条进行修补,并悬挂新的经幡、五色绸布条等。最后参加祭祀仪式的人都要围绕敖包从左向右转三圈,祈求降福,保佑人畜两旺,并将带来的牛奶、酒、奶油、点心、糖块等祭品撒向敖包,然后在敖包正前方叩拜,将带来的石头添加在敖包上,并用柳条、哈达、彩旗等将敖包装饰一新。


祭典仪式结束后,举行传统的赛马、射箭、投布鲁、摔跤、唱歌、跳舞等文体活动。有的青年男女则偷偷从人群中溜出,登山游玩,倾诉衷肠,谈情说爱,相约再见的时日。这就是所谓的"敖包相会"了。



额尔敦敖包的传统祭祀日为每年的农历五月十三,祭祀活动已有200多年历史。目前,每年以祭祀额尔敦敖包为序幕的游牧文化节已作为锡林浩特市的一种节庆品牌得以推广,祭敖包已成为各民族欢聚的盛大节日。

(往年祭敖包图片来年)



欢迎你到草原来……

图:沈彦硕、青格勒(草原英雄)、老金、谷庆、猫猫、li,锡盟人编辑。转载请注明来源。


0
0
打赏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