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 第29页

草原文化 草原蒙餐 历史与回忆
  • ▶这才是传统蒙古族婚礼,太美了!

    ▶这才是传统蒙古族婚礼,太美了!

    婚礼是人生中的重要环节,是风俗礼仪中绚丽多彩的乐章。蒙古族在很久以前就形成了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制度,实行同一个氏族或部族内不通婚的习俗。蒙古族婚礼要经过相看、订婚(放哈达)、过礼、婚礼、回门5个过程。看中哪家姑娘,男方请媒人携带酒之类的礼物,前往姑娘家,婉转地说明来意,姑娘家接受了酒,证明此婚事有希望。男方再选个吉日,媒人和小伙子一同携带哈达、酒到姑娘家,小伙子向姑娘的父母敬酒、献哈达,小伙子敬献的哈达和酒,传递着请求的愿望和敬重的心理。如果姑娘的父母接受了哈达,喝了敬的酒,说明已经订婚。再过一段时间后,媒人和男方的...

    2024-01-25 3089
  • 布仁套格套丨记忆中的婚俗——以口述资料重构蒙古族科尔沁传统婚礼仪式

    布仁套格套丨记忆中的婚俗——以口述资料重构蒙古族科尔沁传统婚礼仪式

    记忆中的婚俗——以口述资料重构蒙古族科尔沁传统婚礼仪式【摘要】科尔沁婚礼是内蒙古第一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蒙古族科尔沁传统婚礼兼具民间信仰特征与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由于时间推移,在现代婚礼仪式中仅保留了部分传统婚礼仪节,完整的科尔沁传统婚礼仪式过程保留在当地人的记忆中。以口述资料重构的蒙古族科尔沁部落传统婚礼的仪节过程、民间信仰、民族风俗能得到更多学者的关注、分析与阐释,从而在人们渐渐遗忘的记忆中找寻传统在当下的践行之路。【关键词】科尔沁婚礼仪式;集体记忆;口述资料引 言相关蒙古族科尔沁传统婚俗的内容,目...

    2024-01-23 3721
  • 养眼︱科尔沁蒙古族婚礼

    养眼︱科尔沁蒙古族婚礼

    千里科尔沁草原美丽富饶,是蒙古族聚居地。勤劳勇敢、善良智慧的蒙古族传承发展民族经典文化,科尔沁蒙古族婚礼便是一朵奇葩。婚礼主要分祭奠、拜亲、送亲娶亲、婚庆典礼四大部分。❖蒙古族有着悠久的民族传统文化,其中婚礼是最具代表的一颗璀璨的民族文化明珠  (中国网 供图 )拜亲清晨,新郎与数位陪同带上祭品一同前往敖包祭拜。快到敖包时,新郎与一位带祭品的陪同下马步行,路上新郎拾几块石头用于堆积加大敖包。到敖包天门,新郎虔诚地向敖包敬上奶茶炒米,为敖包系上蓝色哈达,与陪同一起顺时针转敖包三...

    2024-01-23 3664
  • 科尔沁蒙古族婚礼

    科尔沁蒙古族婚礼

          科尔沁蒙古族婚礼是极具地域文化特征的民俗风情,已成为独具魅力的文化遗产。迎亲、送亲、婚礼是蒙古族婚礼三部曲,富有戏剧性的情节彰显着北方游牧民族浪漫风趣、豪放粗犷的个性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在科尔沁草原深处,一场盛大古朴、喜庆热烈的科尔沁蒙古族婚礼,让我们感受到了草原独特的魅力。科尔沁草原婚礼    一大早,整个草原犹如一部交响乐,向人们展示着和谐与欢乐。     新郎的姑姑和嫂嫂们正准备着迎亲马队的物品,小伙伴儿们正准备着...

    2024-01-23 3525
  • 图集丨1899年赤塔的布里亚特蒙古人
  • 图集丨鄂温克旗牧民的冬季转场

    图集丨鄂温克旗牧民的冬季转场

    摄影:锡尼河东苏木哈日噶那嘎查牧民斯仁道尔吉拍摄日期:2016年12月上旬...

    2024-01-02 4618
  • 图集丨晚清时的蒙古贵族珍贵照片

    图集丨晚清时的蒙古贵族珍贵照片

    图片为大英博物馆藏1910——1960“巨变中的蒙古贵族”第1辑。...

    2024-01-02 1457
  • 图集丨1930年代乌兰察布四子王为小王爷娶亲照

    图集丨1930年代乌兰察布四子王为小王爷娶亲照

    本帖为四子王旗1936年的一段历史事件的实况再现,通过该贴可以身临其境的感受潘迪贡扎布王爷为其少王爷迎娶新娘的热闹场景,也可通过这件事,了解和研究当时的四子王旗的历史状况。本帖文字材料和照片系当年著名的战地记者方大增发表刊登于《中华(上海)》1937年51期的摄影报道。资料来源于杨红林著作的《1936绥远--失踪战地摄影师方大增的抗战记录》一书。四子王府是乌兰察布盟中的一个部落,又名四子部落旗,前者是指着他的王府而言,后者则为其整个的部落之名。位置在乌兰花之北四十里,距锡拉穆林庙(大庙)八十里,全部落的面积约三百方...

    2024-01-02 1499
  • 图集丨1912年西奥多罗夫镜头下的喀木尼干人(鄂温克)

    图集丨1912年西奥多罗夫镜头下的喀木尼干人(鄂温克)

    拍摄时间:1912年摄影师:西奥多罗夫(西若科罗若瓦)地点:贝加尔湖以东地区...

    2024-01-02 1355
  • 图集丨深山驯鹿牧民——杜科哈人

    图集丨深山驯鹿牧民——杜科哈人

    * 葡萄牙摄影师joel santos拍摄。...

    2024-01-02 4579
  • 图集丨1910年(清末)乔治·厄内斯特·莫理循镜头下的新疆

    图集丨1910年(清末)乔治·厄内斯特·莫理循镜头下的新疆

    乔治·厄内斯特·莫理循(1862—1920),出生于澳大利亚的苏格兰人,清朝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战争前来到中国,作为清政府雇员,亲身经历和参与了中国近代史上许多著名事件。1910年,莫理循出嘉峪关进入新疆,经哈密、乌鲁木齐、石河子,一路西行到达伊犁,尔后向南翻越木扎尔特冰川,经阿克苏到达喀什噶尔,后向西过乌恰,最后到达吉尔吉斯斯坦。远眺红山乌鲁木齐城外乌鲁木齐的巡抚衙门乌鲁木齐万寿宫乌鲁木齐万寿宫乌鲁木齐四川会馆乌鲁木齐,南城墙乌鲁木齐南门街道乌鲁木齐南关文昌阁乌鲁木齐南关文昌阁乌鲁木齐老满洲城西门乌鲁木齐...

    2024-01-02 1364
  • 图集丨呼伦贝尔·巴尔虎牧民驼队转场夏营地

    图集丨呼伦贝尔·巴尔虎牧民驼队转场夏营地

    *记者布仁陶格陶胡和那仁通拉嘎拍摄。图文转载于巴音蒙古。讲述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牧民额尔敦苏和一家驼队转场,路途用时2天时间,行进150里地到达夏营盘。(1)(2)(3)推荐:图集丨乾隆年间《万国来朝图》图集丨鄂温克旗牧民的冬季转场蒙古丨还原曾经的乌珠穆沁蒙古人转场生活纪录片丨BBC拍摄的涅涅茨人春季转场图集丨加格达奇那都里河畔、百泉谷马蹄飞扬内蒙卫视蒙语台丨巴尔虎草原的游牧继承者《话说呼伦贝尔》丨达斡尔学者阿力讲述《一代名将海兰察》(1)图集丨呼伦贝尔2019冬季那达慕开幕纪录片丨呼伦贝尔百年前珍贵影像资料东北利...

    2024-01-01 3399
  • 书籍推荐丨《中国鄂温克人家》程朝贵

    书籍推荐丨《中国鄂温克人家》程朝贵

    *本图文原载于“奥若恩传媒”。作者简介:程朝贵独立摄影人,策展人。长期行走在呼伦贝尔,拍摄记录民俗文化。《中国鄂温克人家》画册,左侧蒙古文书法为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族研究会副会长、呼伦贝尔学院蒙古学院院长斯仁巴图题写的蒙古文书名。《中国鄂温克人家》是一本专题画册,也是一本记录当代鄂温克人政治文化、生产生活、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图文资料集。《中国鄂温克人家》专题从2000年左右开始拍摄,先后走访了——·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族自治旗辉苏木、伊敏苏木、巴彦嵯岗苏木;·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陈巴尔虎旗鄂温克民族苏木;·扎兰屯市...

    2024-01-01 3390
  • 图集丨内蒙古通辽·1924 ①

    图集丨内蒙古通辽·1924 ①

    在前往通往札鲁特旗领地开鲁的途中,七月的沙丘,太阳照射,热风卷砂,两个蒙古族百姓骑着马前行。一位蒙古王爷的内室夫人,正坐在椅子上,只见其容貌富态,面露浅浅笑意。成群的牛羊在草场之上觅食,远处可见几家平房,天地相接,辽阔无边。位于通辽白音太来地区的旷野,两只骆驼,一蹲一立,正在休息着。通辽境内的莫力庙喇嘛双塔,为装饰性纪念佛塔,左侧为息诤塔(或者是天降塔),纪念释迦牟尼平息僧侣内部争论而建,由基台、塔座、塔身、塔顶构成,基台四角各置一石狮,塔身四级八角形,右侧为尊胜塔,纪念释迦牟尼弟子祝愿他长寿佛法永驻之意,其塔身为...

    2024-01-01 1315
  • 【老照片】来看看伪满时期通辽是啥样子吧!

    【老照片】来看看伪满时期通辽是啥样子吧!

    通辽市行政区划演变历史简介:       春秋时,燕国在通辽的中南部地区,为防御东胡人入侵,而修筑的燕长城遗迹,在奈曼旗、库伦旗境内仍清晰可辨。秦王朝统一中国后,通辽的中南部地区属辽东郡与辽西郡管辖,便成了秦的一部分。元朝时期,通辽归辽阳行中书省大宁路管辖。 清朝,改部落制为盟、旗制,1636年年建哲里木盟,当时包括4部、10旗。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哲里木盟10旗归北洋政府蒙藏院管辖,同时受东三省监督和节制。       191...

    2024-01-01 1059
  • 内蒙古开鲁佛塔(元)

    内蒙古开鲁佛塔(元)

    通辽开鲁白塔年代:元至元十六年(1279);形制、特点: 藏传佛教覆钵式佛塔 ;现状:2001国保 新旧图片对比开鲁白塔老照片·约摄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开鲁白塔,称开鲁佛塔,为 藏传佛教覆钵式佛塔,位于通辽市开鲁县开鲁镇东南白塔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塔建于元至元十六年(1279)。通高十七点七米,砖砌结构,外表涂以白灰。全塔由基台、塔座、覆钵、十三天、塔刹等五部分组成。基台为正方形。塔座亦为正方形,边长六米,高四点一米,上部作五层砖阶收缩...

    2024-01-01 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