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守华    

 美术文化是美术和艺术在文化领域的一种有形实体,美术文化包含许多内容,如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蒙古族的美术文化主要表现在雕刻、雕塑、绘画和图案等艺术形式。文化是人类一切创造力的体现,是人类不断进步的动力。世各国各个民族的美术文化都有不同的特点和形式,蒙古族的美术文化在雕刻、雕塑、绘画和图案等方面有着独特的民族特色和美学观念。所以说,蒙古族的美术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地区性和多元性。民族性:坚持和传承本民族的传统艺术理念;地区性:表现蒙古高原草原游牧民族浓厚的地区特点;多元性: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影响和创新了蒙古族的美术文化。本文重点介绍蒙古族的雕刻、雕塑、绘画和图案文化艺术。
    蒙古族的雕刻艺术:最早的雕刻体现在古岩画和石刻上,蒙古高原发现了许多岩画群。内蒙古地区有著名的的阴山岩画、阿拉善岩画、桌子山岩画、苏尼特岩画等多处岩画群。这些古岩画的题材大多与草原古代游牧民族的生活和生产有关。在冰冷的大岩石上,先人们用简单、古朴、粗犷、夸张的手法凿刻出一幅幅图画。图画的主要内容是表现人类、日月星辰、动物、植物、狩猎和祭祀活动等场景。从这一幅幅岩画和石刻中,反映出当时人们的心理和期望。早期人类崇拜大自然、日月星辰、高山湖泊、天神与火,他们希望通过岩画表达能够获得丰盛的猎物、使牲畜大量繁殖的愿望。
    蒙古族在雕塑艺术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考古中发现,蒙古族最初信奉的原始宗教—萨满教的萨满们都有很多雕塑的青铜和木刻的神偶,称为“翁贡”,这是萨满们的保护神。这些就是蒙古族最早的雕塑作品。另外,古代蒙古人有在自己的蒙古包前设立神像的习惯,以保佑平安。据十三世纪四十年代意大利传教士普兰·迦尔宾(1182—1252年)来到蒙古草原后所写的记实书《蒙古史》中记载:“蒙古人对牲畜的保护神、各种守护神非常的尊崇。”他们“ 照着人的摸样用毛毡制成偶像,他们将这种偶像看作是畜群的保护者,(希望神灵)能使他们多获得奶类,牲畜旺盛。另一种用丝织物做成的偶像,受到人们的极端崇拜,有些人将这种偶像放在帐幕门外的漂亮的大车棚上。” “当时蒙古人为成吉思汗立像,并把成吉思汗当作神来崇拜。”“他们作了个皇帝(指成吉思汗)的偶像,虔诚地立在帐幕前的大车上”。这种习俗一直沿习下来,至今还有一些蒙古人在蒙古包里供奉着成吉思汗的雕像,以示尊崇和敬意。
     古代蒙古人还有在墓葬前设立石碑、石人像和动物雕像的习俗。内蒙古博物院里现陈列的早期的成吉思汗石碑,以及元朝的一些其他石碑,上面都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和文字。
     元上都文物陈列馆里陈列着三尊汉白玉石人雕像,就是元代官员墓前的的殉葬品。雕刻的石人与真人身高相仿,栩栩如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考古价值。现经考古确认,这些石像应出自元朝文宗时权臣燕铁木耳的家族墓地,石雕像应属燕铁木耳家族成员的雕像。
另外,史料中也有描述墓前设立石像的记载:“ 石琢元臣贵至坚,元臣何在石依然。臣杯注口衣从湿,肥脔涂身色愈鲜。范蠡铸金功岂并,平原为绣世谁传。台前斩马踏歌起,未信英姿在九泉。”(原注:像琢白石,在滦都西北七十里地。许有壬:《陪太平王祭先太师石像》)
元代的雕塑艺术具有多元性,融入了许多佛教的内容。佛教艺术具有十分鲜明的特色,来自西藏的藏传佛教文化传入元朝后,促进了蒙古族文化艺术的发展,给元朝的佛像塑造和雕刻艺术注入了新的内容。元代,藏传佛教传入蒙古地区之后,在朝廷的支持下,各地建立了大量的佛教寺庙。据资料统计,仅元上都城内就建有167座佛寺。佛寺里雕塑了大量的佛像、菩萨、天王、金刚、罗汉等神仙塑像,有鎏金的、铜制的、木制的、玉制的等,供奉在大殿里供信徒们顶礼膜拜。
     元朝时期,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蒙古族的雕刻雕塑技艺,在吸收各民族的艺术风格和技巧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提高,并有所发展和创新。上都、大都等城市都建造了大量的宫殿、官府、宅邸、园林、楼堂、亭阁、寺院、佛塔等。这些建筑物上的雕刻,壁画、图案和门楹窗楣上的雕刻,各种陈设物和用具的装饰,都显示出高超的雕刻、绘画艺术水平。关于上都、大都、和林当年宫室的华美,器物的精巧,有很多文献予以记载。许多宫殿飞檐斗拱,上面装潢着龙头凤角和兽蚊等雕塑,殿前有石狮子雕塑,这些精美的艺术作品都是元朝的工匠艺人创制的,体现了当时的雕塑水平和技艺。马可·波罗曾描述过上都城宫殿的精美:“内有一大理石宫殿,甚美,其房内皆涂金,绘种种鸟兽花木。”和 “失剌斡耳朵”(棕毛殿、金色的宫帐)“此草原中尚有一宫殿,纯以竹茎结之,内涂以金,装饰颇为工巧。······给成时则用丝绳二百余系之”。忽必烈皇帝经常在这“金色的宫帐”内举行朝宴活动,帐内可同时坐近千人。陶宗仪的《辍耕录》中对大都宫阙的规模、陈设,描写得尤为详尽。他说:“凡诸宫周围,并用丹楹、彤壁、藻绘、琉璃瓦饰檐脊”,“寝殿楠木御榻,东夹紫檀御榻,壁皆张素画,飞龙舞凤,西夹事佛像,香阁楠木寝床,金缕褥,黑貂壁帐”。
     如今发现的元代雕刻雕塑的遗址遗迹有很多:有长城居庸关八达岭山麓的壁刻广目天象和关门上的雕刻;济南城内旗蠹庙的铁狮,东南龙洞外壁的佛像;杭州飞来峰断崖的百尊石刻佛像、杭州灵隐寺门前理公塔旁金刚菩萨雕像;太原西北龙山浩天观东面崖壁八个石窟的道像等等。这些雕刻的风格、气派主要受到了宋、金朝和西藏喇嘛教的影响。内容以宣扬佛教道家思想为主,是为蒙古上层贵族服务的。
    由于元代雕塑艺术的发展,出现了一批著名的雕塑大师和工匠艺人,如元朝的尼泊尔人阿哥尼、汉族人刘元等。元代尼泊尔工艺家阿哥尼主持修建的大都妙应寺白塔是我国最早的一座藏式佛塔。
内蒙古博物院陈列的成吉思汗的金马鞍、金酒杯、元朝八思巴文金令牌、玉令牌等文物,上面都雕刻着花纹图案;
    近几年,在上都出土的文物中,有个大铁釜,高65厘米、口径95厘米,折口、深腹、圆底,腹部有六耳,重250公斤,上面铸有花纹图案,这在国内出土的铁釜中实属罕见。
还有从元上都的大安阁遗址中新出土的方型汉白玉雕龙柱,上面的图案是:雕刻着两条龙,龙头朝下,龙尾向上交缠在一起,龙的前爪抓着一块圆牌,上面雕刻着15个汉字。白玉雕龙柱制作工艺精湛,实为历史珍品。
    十六世纪以后,随着藏传佛教第二次在蒙古地区的兴起,蒙古地区建立了许多著名的寺庙,如阿拉善盟的广宗寺摩崖石刻佛像、呼和浩特市的大召寺银佛像、五塔寺的浮雕等都十分精美珍贵,至今还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同时,出现了很多杰出的蒙古族雕塑家,如蒙古的哈剌和林城(今乌兰巴托)寺庙的藏传佛教一世活佛哲布尊丹巴·扎那巴兹尔就是一位受人尊敬的雕塑家。他雕塑的渡母造像,充分体现了女性的美,既庄严又美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蒙古族在绘画方面:元代是中国绘画艺术大发展的重要时期,前承唐宋,后启明清,书画界各民族人才辈出。元朝的成名画家计有四百余人之多。其中元代蒙古族画家和礼霍孙所画的历代元朝皇帝肖像现保存在国家博物馆里,画像技艺高超,是后人研究元朝蒙古皇帝和蒙古族服饰和生活的重要依据。其他民族中有著名的画家赵梦頫、黄公望、高克恭、钱选、吴镇、倪瓒、王蒙等,为元代画家的姣姣者。宋朝皇室后裔、官至兵部郎中的赵梦頫的书画作品被当时人们称为”神品”, 他画的《胡人射猎图》描写了蒙古骑士的勇猛;回族人高克恭是元朝的刑部尚书,他的《山水图》表现其舒适闲情;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作品。
    十六世纪之后,蒙古族的绘画内容多以佛教题材为主,所以在各地各座寺庙里都有大量的绘画作品,除雕栋画梁外,还绘制了佛爷、观音、菩萨等绘画、唐卡与壁画;出土的古墓葬中的壁画,如鄂尔多斯的阿尔寨元代壁画等,都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蒙古族的生活和活动情景。佛教寺庙里的壁画中重要作品有元代喇嘛密宗教绘画—敦煌莫高窟的元代壁画;位于山西省芮城县的元代永乐宫壁画是我国古代壁画中的奇葩。
地理绘图方面,元朝的蒙古式网格式绘图法曾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各国绘制航海图的发展。
      蒙古族在美术图案方面有着独特的民族特色和美学观念。所以说,蒙古族的美术图案具有特点鲜明的民族性,对称性和平衡性。
蒙古人的天人和谐的思想,反映到他们的美术观念中,传统的图案都来自大自然,是对自然现象的抽象化,如云、动物、植物是构思图案的基本要素,与他们追求社会的和谐及生态的平衡意识有关。蒙古族图案不但注重动感,而且更强调平衡性。英国人克里斯蒂娜·查伯罗斯在《蒙古装饰艺术与蒙古传统文化诸方面的关系》一书中有“蒙古图案的永恒的特征特是对称,二者也是其意义最为深远的民族特征。图案的均衡与和谐与一种内在的坚定性相一致,而这种坚定性同时又代表着蒙古人的基本品格,代表着蒙古人感受到的某种深刻的情感需要。······除圆形本身的对称外,图案的诸因素—无论是相互之间或是物体本身的外形都一律排列为对称性。······蒙古图案‘借’诸其他文化的因素通常也是对称的,尽管对称性也许并非其所源之传统图案的特点,如来自中国的(寿形图)与(耳环形图)所示,人们完全可以想象,对称或许正是其魅力所在”。“蒙古艺术中的对称与平衡不是佛教中清净中和的价值观念的反映,对称本身就象征着吉祥,在内陆亚细亚(亚洲)从很早起就是如此。” 的评论。
    蒙古族还喜欢将雕刻、雕塑、绘画和图案等艺术综合地用运在政治、军事、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里 。古代,成吉思汗军队的旗帜是白色的,上面装饰着黑月图案;成吉思汗的“阿拉格苏勒德”图案则是“形状似矛头,两边有刃,中部较厚,底部有柄孔的枪头”,银白色的长矛周边钻出九九八十一个孔,并镶着多縷黑白相杂的马鬃樱络。忽必烈的皇旗上“绘有日月图案”。当今蒙古国的国徽图案中就有“日、月、火”等内容。
     蒙古族在蒙古包的装潢上,体现了民族的艺术特征。蒙古包的装饰:包门、陶脑(包顶圆木圈)、乌尼杆、哈纳架、壁厨、炕桌、地毡、地毯等,上面都有彩绘和雕刻图案;包外:顶毡、围毡、古特勒格(包顶盖毡)等,牧民们用黑色的牛毛绳、棕色的马鬃绳、浅黄色的驼毛绳,绣出蒙古族喜爱的各种图案,如云朵、蝙蝠、福、寿、喜字等。还有的牧民在蒙古包的门毡、地毯上绘制出花、木、鸟、兽、虫、鱼的图案。日常生活用具方面:火锅、托盘、铜茶壶、酒具、银碗、蒙古刀、鼻烟壶等,都装饰着各种图案。民间乐器:马头琴、火必思、三弦、四胡等乐器,都饰有蒙古族图案。生产方面:马鞍子、马韂、马镫、马嚼子、刮马板等也都装饰着图案。古代的武器:弓、箭、箭囊、盾牌、弯刀、长枪、铜火铳等都雕刻与装饰着各种图案。 蒙古族服饰方面:蒙古族图案更为明显,内蒙古地区西部的鄂尔多斯服饰、阿拉善服饰,东部的呼伦贝尔服饰、哲里木服饰、昭乌达服饰,锡林郭勒盟的察哈尔服饰、乌珠穆沁服饰、阿巴嘎服饰、苏尼特服饰等,都具有鲜明的地区和民族特征。蒙古族从头饰、蒙古袍、坎肩、摔跤衣、蒙古靴等,在领口、袖口和袍边、靴帮上都装饰着蒙古族喜爱的吉祥图案。
    如今,随着历史的前进,在党的民族政策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指引下,现代蒙古族美术文化得到进一步的发扬光大,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新局面。内蒙古自治区内涌现出一批当代的知名美术家,如善长人物画的官布,以画马见长的油画家妥木斯,画《蒙古密史》人物肖像而闻名的画家思沁,油画家朝戈等。他们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的蒙古族美术文化,不断创新和发展,他们的作品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
    古代和近代的蒙古族美术文化作品中的雕刻、雕塑、绘画和图案作品的遗物、遗址和遗迹,如岩画上的石刻、著名的古画和寺庙里的雕刻、雕塑与绘画、图案等,如今已成为后人研究、参观游览的名胜古迹与旅游活动的重要内容。

-------------


0
0
打赏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