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是体育和智育的一种形式。有些游戏是在各民族社会婚、丧、节、祭祀等活动中进行的。蒙古族传统游戏是蒙古族人民在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加工而形成的,能满足不同年龄、性别和不同性格的人们的要求,深受蒙古族人民及草原其他民族的喜爱。本文就蒙古族的游戏教育的内容和作用进行探讨,使更多人了解蒙古族的游戏教育。
一、蒙古族民间游戏的内涵及分类
蒙古族民间游戏是与娱乐有密切关系的活动。这种传统游戏娱乐活动是在蒙古族氏族社会时的游牧、围猎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产生发展的。我们可以将蒙古族民间游戏的内涵界定为形成于蒙古族的生存、延续和发展历史过程中,具有与该民族生产生活实际相适应的独特内容与形式,并在蒙古族儿童中广为流传的最常见、最普遍、最有趣的综合性娱乐活动。这一内涵的界定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蒙古族民间游戏是儿童自觉自愿组织并开展的以娱乐为目的的活动。无论何种游戏,只要是被称之为游戏,其本质一定是具有强烈的娱乐性,任何外在附加的功利性、盈利性等目的都会破坏活动的游戏性;
其次,蒙古族民间游戏是松散的综合性娱乐活动。就是说,蒙古族民间游戏不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有明确外在目的的活动,它不同于学校或幼儿园等教育场所进行的教育活动,它具有很强的随意性、自由性和综合性;
再次,它源于本民族的生产生活传统并与之相适应,并能够反映本民族的文化传统的娱乐活动。
蒙古族民间游戏的内容极其丰富,沿用了民间游戏的一般分类方法,可以将蒙古族儿童民间游戏分为益智游戏、文字游戏、运动类游戏、歌舞表演类游戏、生活游戏、童谣以及野趣七大方面。
①益智游戏:将智力活动与娱乐活动巧妙地结合起来进行的游戏形式,主要有拼图类和棋艺类。如:蒙古象棋、狼吃羊、“宝嘎”、“帕日吉”、“吉日格”(鹿连儿)、大六牌(股牌)、“连环锁”。
②文字游戏:蒙古族语言文字韵律美,内容丰富,寓意深刻,常以谜语等形式体现,许多谜面很为幼儿喜爱。这些游戏趣味横生,足以启发人的智慧,陶冶心灵。不仅成人用以消遣,还与孩子共同游戏,以此愉悦儿童,训练儿童。如:“说九九”、“谐谑词”、“猜谜语”等。
③运动类游戏:以体育、娱乐为主的活动,是儿童非常喜爱的一种游戏。如:“儿童三艺”(即摔跤、赛马、射箭),“掷沙游戏”(羊踝游戏)、“踢毛毽”、“掷布鲁”、“牛毛球”、“甩鞭子”、“赛雪橇”、“滑冰”、“捉迷藏”等。
④歌舞表演类游戏:具有模仿、娱乐性质的歌舞游戏,也是幼儿非常喜爱的一种游戏,这类游戏自由欢畅,充分显示出儿童活泼顽皮和善于模仿、喜好表现的天性。如:“筷子舞”、“盅碗舞”等就是一种自娱兼表演的歌舞游戏。
⑤生活游戏:模仿成人生活是儿童天性的自然外射过程,通过这种模仿成人生活的游戏形式获得对于成人生活情趣的自我体验,从而满足像成人一样独立生活的向往。如:“米格玛”、“哈木嘎”、“沙嘎”、“猎旱獭”、“宝日查乎”、“兴嘎日查乎”、“捉食指”、“找中指”、“阿日本努合”、老鹰抓小鸡、挤奶以及很多模仿生活情境的游戏等。
⑥童谣:具有朗朗上口的韵律感,是一种带有音乐性的口头文学,其音乐性就表现在它的语言的韵律美和鲜明的节奏感上,通过双声、叠韵、双关、谐音、对仗等手法,使童谣唱起来悦耳动听,具有一定的同伴呼应效果,所以容易被儿童接受喜欢,也容易在儿童中传播流行。如:“绕口令”、“顺口溜”、“对口令”、等等。
⑦野趣:蒙古族民间游戏最大的特点就是贴近自然,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感受乐趣,如捉鸟、采集植物、随意追逐、挖跳兔、捉虫子等。蒙古族儿童民间游戏的玩具很多,而且大部分都是用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东西就地取材加工修饰而成的。这些玩具从多方面体现了蒙古族人民的聪明智慧与丰富的想象力、幽默风趣的语言、清晰敏捷的思维以及广泛的生活情趣,有很大的启蒙、增智、激发兴趣、培养情操的作用。[2]
二、蒙古族民间游戏对儿童的教育功能
蒙古族民间游戏有着一定的教育性,对幼儿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蒙古族民间游戏对儿童的启蒙教育功能
众所周知,儿童期是人一生发展的关键期,游戏是他们的主要活动。民间游戏对于最喜爱游戏的儿童来说,具有启蒙教育功能。蒙古族儿童民间游戏同样是开拓儿童智力、增强儿童能力、发展儿童想象力、培养儿童社交能力的有效手段。从蒙古族儿童民间游戏的种类特点传承来看,它所具有的启蒙教育功能更是显而易见的。如,蒙古族儿童民间游戏中最传统、最常见的“掷沙”游戏,儿童在玩的过程中,激烈竞争和角逐,使孩子们的智力得到开发,心胸变得更加宽阔,勇气得到迅速增长。另外,通过掷沙游戏还能促进儿童判断能力、反应能力的提高,还会调节手脚及其他身体器官的应变能力,促使其动作变得更加灵敏、迅速与协调,儿童在游戏中玩得越好,游戏水平越高,其智力、能力等也就发展得越充分。可以说,蒙古族儿童是在形形色色的民间游戏中开阔视野、启迪智慧、形成性格、促进智能发展的。另外,蒙古族儿童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感知和了解有许多是在游戏中获得的。
(二)蒙古族民间游戏对儿童情感发展的教育功能
游戏是儿童自由发展的需要。蒙古族儿童民间游戏基于娱乐目的创造的,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它不同于现代以教育为目的而创造的游戏,也不同于成人视野中的游戏,大部分属于自然游戏。游戏的本体性强,而工具性相对较弱。这使得儿童在自发的状态下也乐于游戏。这种轻松、愉悦、无压力的氛围,能够满足儿童内在的情感需要,能让儿童适当的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正确的感受他人的情绪、情感。民间游戏中自然伙伴关系及其交往活动,一方面使儿童体验到积极地情绪、情感;另一方面有助于儿童解除情绪体验的封闭性,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状态,逐步实现情绪的社会化。同时许多高级的情感都产生于游戏中,如道德感。
(三)蒙古族民间游戏对儿童交往的教育功能
对儿童来说,交往是在游戏中开始的,可以说游戏是他们进行社会交往的起点,要进行游戏就必须进行同伴间的相互交流,儿童一方面要表达自己的意愿、主张、态度。一方面要理解别人的意愿、主张和态度,并做出反应,这种交往就出现在各种合作性的游戏中。在游戏中的角色关系及其他交往关系,都为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蒙古族儿童民间游戏中,游戏是儿童所喜爱的而不是成人强加的,伙伴是自然选择的,因此儿童不但乐于游戏,而且也乐于与伙伴交往、沟通,在这种轻松的环境中,他们与游戏伙伴的互动十分丰富。这种自然游戏伙伴关系有助于儿童交往能力的发展。
(四)蒙古族民间游戏对儿童自我发展的教育功能
蒙古族儿童民间游戏中也有约定俗成的游戏规则,要使游戏进行下去,儿童必须遵守这些规则。而极富儿童情趣的民间游戏对儿童具有很大的诱惑力,这会促使儿童控制自己的行为,遵守游戏规则。同时在游戏中儿童需要不断更换角色,需要解决游戏中的人际矛盾问题和冲突,这都需要儿童随时进行自我监控、自我体验、自我评价和与人协商,这有助于教育儿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情绪,学会与人协商,帮助儿童摆脱自我中心。
三、蒙古族民间游戏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利用
(一)在课间操等集体活动中利用
具有模仿、娱乐性质的歌舞游戏,也是幼儿非常喜爱的一种游戏,这类游戏自由欢畅,充分显示出儿童活泼顽皮和善于模仿、喜好表现的天性。如“筷子舞”、 “安代舞”等自娱兼表演的歌舞游戏可以在间操户外运动的集体活动时间进行。
(二)在教学活动中的利用
集体教学活动是教师教授新知识、新技能的主要活动环节,教师可以配以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图片、音乐、游戏等来吸引学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完成教育目标。教师在集体教育活动中,引入蒙古族传统游戏,利用游戏激发幼儿的兴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蒙古族传统游戏“沙嘎”,让幼儿用沙嘎分出五畜(山羊、绵羊、牛、马、骆驼)来练习分类,复习巩固对1~5的认识、数的分解。在冬季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蒙古族传统游戏“围猎”等蒙古族传统游戏,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来促进他们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4]
蒙古族传统游戏作为我国民间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现代教育作用和发展潜力。在教育活动中利用蒙古族传统游戏,渗透到儿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并为儿童所喜爱,可以达到游戏教育的最大效果,可以发挥游戏教育的最大价值。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