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4日,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第27届院士大会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召开。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的四百余位科学家及国际组织代表参会,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现任主席、中科院院长白春礼出席。大会对作出杰出贡献的第三世界国家科学工作者颁奖,青海大学教授格日力荣获全球唯一基础医学科学奖。
评选委员会认为,格日力教授长期致力于高原医学研究,带领团队采用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研究方法,首次从基因水平揭示了高原人能够在高海拔生存的部分可能原因,破解了藏族高原遗传适应机制——这道困扰国际高原医学界多半个世纪的“哥德巴赫猜想”,其不仅揭示了高原反应的可能发生机制、提供了与低氧有关疾病的基础理论依据,还为挖掘人类遗传资源做出了重要贡献(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美国《科学》杂志宣布这一成果);格日力研究团队绘制并有效破译世界首例青藏高原蒙古人全基因组序列图谱(命名为“天骄一号”),破译出的“密码”展现了青藏高原蒙古人的种族延续历史、遗传素质及其高原适应遗传机制等重要信息,并由此获得重大发现(青藏高原蒙古人存在大约2%的基因组变化,300余个基因的变化从未在其他人群中发现;青藏高原蒙古人和藏族人群共享几种异于低海拔人群的基因),其对于研究人类对高海拔低氧环境适应性具有里程碑意义(国际顶级遗传学杂志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遗传学》杂志宣布这一成果);
自高原医学学科建立以来,国际高原医学界就有关疾患的诊断标准问题争论了半个多世纪难有定论,严重阻碍了该学科的国际化研究,在格日力领衔团队的努力下,建立了世界首部《慢性高原病青海诊断标准》(命名为“青海标准”),解决了高原医学研究界的“度量衡”问题(第六届国际高原医学大会发布这一成果)。格日力主持完成的一系列研究成果为国际高原医学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石。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是由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巴基斯坦物理学家阿布杜斯·萨拉姆于1983年发起的一个自治的国际科学组织,由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在各自学科领域对第三世界国家的科学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一千余名各国院士组成,学科分布在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农学、医学、工程科学、社会和经济学十大领域。
格日力,中共党员,1952年11月生于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蒙古族,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美国西南医学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现任国际高原医学会常务理事,国家备战2008年奥运会高原体育训练特聘专家,青海大学副校长、青海大学医学院高原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青海省科协副主席;格日力先后发表学术论文共80篇,出版专著两部。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项,省级科技进步奖4项。2006年获得"全国专业技术杰出人才"称号,2007年当选中共十七大代表,呼吸内科学、高原医学教授、主任医师;
2001年7月,基于对故乡的感情、对高原医学研究的兴趣,格日力同志放弃国外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毅然返回中国,回到了养育他的家乡青海。青海省党政领导赵乐际、宋秀岩、白玛、马培华,邓本太等领导同志前往医学院亲切看望了格日力博士.
2001年12月,青海省高原医学研究中心在青海大学医学院成立。在五年内将实验室建成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将研究中心建成在国际高原医学领域有一定影响的科研、教育和医疗基地。
2004年,国际高原医学大会首次成功在中国青海举办,并将首部国际慢性高原病诊断标准命名为“青海标准”。
2006年,中国唯一的高原医学重点实验室在青海大学建成,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医学固定研究基地在可可西里建成。同年,格日力领衔的高原医学专业成为青海高校唯一的博士授予单位,实现了青海博士学位授予点零的突破。
2010年,藏族适应高原环境特殊基因被发现,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刊发研究成果,并称这一发现对于人类预防和治疗高原病将产生划时代意义;
2011年,慢性高原病生物标记物被发现,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生理学》刊发研究成果;
2012年,藏羚羊基因组序列草图绘制完成,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刊发研究成果;
2013年,世界首例蒙古人全基因组序列图谱成功破译,国际遗传学权威学术期刊《科学图书馆》刊发研究成果;
2014年,藏族人群遗传基因呈地域差异被发现,《科学图书馆》刊发研究成果……
如今,在格日力指导下学习的博士生有18个,其中有5个今年将要毕业。与其他博士学位的攻读者相比,他们的学习时间全部超过了4年,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因为,他们有一个从不降低标准的导师。
“我可能是一个苛刻的导师,我只是希望他们最终都能成为学以致用、名副其实的高原医学高层次人才,在青藏高原这个天然生命实验场中有所作为。”刚刚卸任亚太高原医学学会主席的格日力说。
- 上一篇: 蒙古传统物品设计作品
- 下一篇: 【mongol】蒙古印象:现在蒙古生活中的趣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