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相肯定是穿最好的衣服,1940s年代的照片,战争色彩很重。进入1950s年代,蒙古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人们穿着发生了变化。

进入1940s年代,蒙古进入战时经济状态,全力支援苏联。苏联历史学家V 苏沃洛夫说,在二战中蒙古对苏联援助的重要性不亚于美国援助。

温暖的冬衣毡靴往往能决定战争的胜负,如果入侵苏联的德军冬装充裕,二战历史可能就会改写。

1945年夏天,蒙古成了苏军进攻关东军的战略基地,65万苏联军队及装备在蒙古集结。

另外到战争结束时,蒙古军队已经发展成一支能够独挡一面的现代武装,成为日后斯大林对国民党政府施加压力的筹码。

战后雅尔塔协议斯大林从英美那里争取到让步,他们承认蒙古“维持现状”。但“现状”是什么,斯大林和“宋电视”(TV Soong, 宋子文,蒋介石的大舅子,外交部长)的理解大相径庭。

斯大林坚持要求中华民国承认蒙古独立,说那时30多年来的蒙古的“现状”。斯大林对宋电视在蒙古问题上说过一些硬话。

斯大林在中国代表面前摊开地图,强调蒙古对苏联战略地位的重要性。他援引列宁在十月革命后对德割让波兰和芬兰为例,让蒋介石效仿以自保。当时苏联已经准备出兵攻打满洲的日本军队,苏连红军已经大兵压境中国的东北,中国知道斯大林的威胁并非戏言。

斯大林告诉“宋电视”:“如果没有这个(中国的承认),外蒙古就会成为聚集所有蒙古人的核心。这对中国和我们都不利。” 

中国和苏联境内都有大片蒙古地区,但斯大林有能够左右那些蒙古地区政治领袖,而蒋介石则已经没有了这个影响力。蒋介石最后没办法被迫让步,但是从斯大林那里得到承诺:不以蒙古为基地对南面搞泛蒙古活动,也不要支持延安。

应该说,斯大林为蒙古说话主要是出于地缘战略考虑,另外一个原因也很重要,那就是对蒙古在苏德战争时期的贡献的回报。

(呵呵)



0
0
打赏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