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家子蒙古族乡公主陵村位于法库县城西15公里处的沈阳第一高峰——巴尔虎山东麓,蒙古族人口1761人,该村交通便利,公主陵村自然风光秀美,文化内涵丰富,境内的巴尔虎山山势奇伟,景色宜人。村内有齐默特多尔济王爷、和硕端柔公主、晚清叱咤风云人物僧格林沁亲王等历史人物墓葬,僧王陵遗址中的青石蟠龙碑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守陵人白庆荣
关于僧格林沁之死,民间一直流传着一种说法:僧王遇难后,被捻军割去头颅,身首异处,属下只抢回一具无头的身子。安葬时,清廷特选派工匠,打造了一只黄金头颅安上。就在当年公主陵被挖那年,已安卧巴虎山下83年的僧格林沁墓也被拆毁。据介绍,当人们掀开棺椁,死去近百年的僧格林沁静静地仰卧其中,尸体尚未腐烂,身着亲王朝服,身首俱全。“哪里有什么黄金头?”陵园附近的村民说,僧格林沁陵墓被毁时,珠宝玉器成箩筐地往外搬。其中有一只九龙杯尤其显眼,装满酒时,杯中会出现九条游动的金龙,引颈奋爪,状若活物,此杯后来不知所踪。有当地老人介绍,从墓穴里翻出好多的绸缎,后来都做扭秧歌的带子,用了好些年。现在,僧陵只有又重又大的“圣旨碑”未被砸毁,成为墓园的唯一遗迹。
据史书记载,僧王陵园建筑极具工巧,气势恢宏。
如今,僧格林沁陵所居之地,片瓦无存,成了一片玉米地。只遗留下一块圣旨碑孤零零地立着。如今,守护着僧格林沁孤碑的是一位蒙古族农民白庆荣。史料记载,白家是于1761年调来为雍正皇帝的侄女和硕端柔公主守墓的蒙古族贵族。“祖上犯了点事,乾隆年间发配到法库来守墓的。”白庆荣这样解释自己家族的迁居史,“到我这一辈,已经是第十代守墓了。”
僧格林沁陵墓建在此处后,白庆荣的祖辈便开始专门守他的墓。“咱们虽说是发配守墓,但也是贵族! ”白庆荣说,“咱们跟成吉思汗、僧格林沁都是一个姓。”上个世纪50年代,白庆荣的父母搬出了僧格林沁陵寝所在地。他们不会想到,数十年后,他们的儿子又一次成为这项“家族产业”的延续者。
1993年,法库县文物管理办公室找到白庆荣,在墓园的旧址旁边给他盖一间看护小房住。看什么呢?就是那块已经断成两截的石碑。24年来,白庆荣一直与僧格林沁碑共度晨夕。多年来,白庆荣已经深深了解了他守护的陵墓主人。他现在很担心的一件事是,他已年近六旬,老伴已去世,就有一个女儿,现在在法库县城打工。他说,守墓是男人的差事,女孩怎么守啊?看来守墓的差事到他这里是断代了。他说,他就是想见见僧格林沁的后裔。“我身下没有男丁,守不了了,得和王爷后人告个假,也算是交差了。”
珍藏,请收藏或分给你朋友们看看吧
- 上一篇: 全世界有多少人在使用蒙古语?
- 下一篇: 《流浪地球》的制片人是蒙古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