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草原牧区,不单洁白的毡房、古老的勒勒车、圆形的羊圈和笔直矗立的拴马桩标志着牧区生活,那一堆堆整齐堆放的牛粪也是牧户的一大特征。
捡牛粪的蒙古族妇女
风干的牛粪,蒙古语称“阿日嘎勒”。自古以来牛粪和其它五畜的粪便是蒙古族、哈萨克族以及新疆、西藏等地区游牧民族生产中的肥料、生活中的主要燃料,同时也是这些民族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珍爱自然、爱护自然、与大自然水乳交融、和谐共存的见证。
夏日捡牛粪的牧民
牛粪,在蒙古族生活中根据颜色和季节的不同有着各自的名称。如冬天的牛粪叫“呼勒都古斯”,耐烧但火劲儿小;秋天的牛粪叫“哈日阿日嘎勒”,火劲儿大,燃烧快;夏天的牛粪叫“希热阿日嘎勒”,火劲儿稍弱一些;隔年的牛粪叫“察干阿日嘎勒”。蒙古人一般不捡隔年的牛粪,而是让它留在野外,这样牛粪就会经过雨水的冲刷渗入泥土,使土质更肥沃,让牧草更丰茂。
用来围牛粪的柳条栅栏
“阿日嘎勒”在蒙古族牧民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蒙古族有句老话说“有牛粪燃烧的蒙古包不冷,有爱支撑的日子不苦”。并且认为用牛粪当做燃料熬出来的奶茶最香、煮出来的肉最好吃,在烧牛粪的火炉旁生长的孩子身体最结实、眼睛最明亮。正因如此“牛粪”一词在那首传遍大江南北,经久不衰的歌曲《蒙古人》的第一句中出现:我出生在牛粪烟升起的牧人家里,辽阔的草原是哺育我成长的摇篮……
烧牛粪做出来的饭菜最香
游牧民族无论走到哪里都离不开牛粪。迁徒时也会将牛粪与蒙古包和粮食一并带走,以防下雨时没有燃料可烧。在过去绝大部分时间里牧人箩筐不离肩,走到哪里都会捡牛粪,就连熬奶茶的功夫也会出去捡一些牛粪回来。蒙古人除了让孩子从小学会骑马,还会教孩子捡牛粪,通过这样的劳动磨炼孩子的耐心,让她们明白“积少成多”的重要意义。
一路走一路捡牛粪
“马群丢了是父亲的责任,牛粪没有了是母亲的失职”。一直以来捡牛粪储备生活中的燃料是蒙古族妇女的主要工作之一。她们放牧的时候背着箩筐走很远的路 ,一筐一筐的将牛粪背回家。因此每当牧人的孩子回到家看不到母亲时,就会知道母亲一定是去捡牛粪了。忧伤的蒙古歌曲《远去的母亲》中唱道:
捡牛粪去的母亲啊,
您是否走的太久太久了,
想着您熬的带糠的奶茶
滚滚干渴的心就会涌上心头
母亲啊母亲
我生命的保护神
何时才能见到您的笑容……
歌词表达了怀念在天堂的母亲的一种心情。希望母亲像往日出去捡牛粪一样能够回来。
牛粪是草原上最好的燃料
蒙古族著名诗人纳·赛音朝克图也曾用《捡牛粪的少妇》一诗生动地描写过蒙古族妇女的生活。
蒙古人将捡来的牛粪用木栅栏围住或整齐堆放在蒙古包东南或西南方向等便于取用的地方,牛粪堆好后用湿牛粪在上面抹上一层防护层防止雨水的渗透。蒙古人将堆好的牛粪称为“德楞太阿日嘎勒”。一个牧户屋外的“德楞太阿日嘎勒”是否充足、堆放的是否整齐、牛圈里的牛粪是否清理,往往体现着这户人家是否勤劳。因此蒙古族语中有“有牛粪的人家最富裕”“懒人家门前没有牛粪,好吃的人家没有粮”“闲游串门不如捡牛粪”等许多有关牛粪的精彩谚语。
充足的“德楞太阿日嘎勒”
牛粪不仅可以当做燃料,而且有着驱赶蚊虫和一定的杀菌能力。蒙古族祖先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用牛粪烟熏肉以防变质,这一传统一直保留到今天。除此之外遇到极度劳累而病倒的人和畜也会用牛粪烟熏后,再进行其他治疗。据说这样患者体内外的能量会被激发,身心会很快得到康复。
烧牛粪熏肉
随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许多蒙古人因学业和其它原因离开草原走进了城市,然而他们经常思念草原,思念毡房,更会思念草原燃烧牛粪的炊烟。在蒙古人心中,牛粪早已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燃料,而是融入在心底和血液的一种温度、一种依赖、一种情愫,一种乡愁。
监制 白音宝力高
图片 额博 赛音乌其日拉
文字 图雅
设计 张欣
终审 乌日嘎
- 上一篇: 小城故事多
- 下一篇: 寒冷冬日,蒙古族是这样防寒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