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民族
学术研究·文化传承
点击上方蓝字即可关注
2018年6月21日,内蒙古科左中旗珠日河牧场,白春梅大萨满及其100余名徒弟祭祀敖包。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先上两个“概念”,然后上图,再然后上我的一点个人体会。 |
第一,蒙古族萨满。
蒙古族女萨满称为“亦都罕”或“乌达干”,男萨满称为“博”。女萨满早于男萨满,后来随着父权社会确立,男萨满增多。现在,男女萨满一般均被称为“博”。
关于蒙古女萨满,有文献记载如下:“一般认为,普罗托布里亚特人称女萨满为“亦都罕”【或“乌达干”】要比称其为“博”早得许多。在布里亚特古神话里,保存了许多古代女萨满的名字,如阿绥汗、胡绥汗等;而与之并称的男萨满则缺乏一定的名字。在较晚的时期,布里亚特的男萨满才比女萨满占大多数。男性萨满大祭司中优势,是从父权制社会确立之后开始的。”(Ц.A.曼日格耶夫:《布里亚特萨满教和前萨满教辞典》【俄文版】第61页)
第二,敖包。
敖包是蒙古语,意即“堆子”,也有译成“脑包”、“鄂博”的,意为木、石、土堆。
敖包是蒙古族的重要祭祀载体。祭祀敖包,大概缘于古代的祭圣山。祭圣山又与成吉思汗时代不无关系。据《蒙古秘史》记载:成吉思汗在早期被蔑尔乞特人追赶时,藏在不罕山里蔑尔乞特人绕山三圈没有抓住成吉思汗。蔑尔乞特人远去,成吉思汗下山后说:不罕山掩护了我,保住了我的性命,我将每天祭祀,每日祝祷,让我的子孙都知道这件事。说完,即“挂其带于颈,悬其冠于腕,以手椎膺,对日九拜,酒奠而祷。”元代,忽必烈曾制典,封建皇帝与蒙古诸王,每年必须致祭名山大川。由于有的地方没有山或离山较远,群众就“垒石像山,视之为神”(见《蒙古风记》)。这种山只是“像山”,不是自然的山,是人用石头或土堆起来,所以蒙古语称“敖包”。
闲话少叙,上图!
杀羊祭祀敖包
蒙古族女萨满白春梅和丈夫包双喜,二人后面即是他们与徒弟合力建成的敖包。
白春梅萨满穿神服,向敖包献祭。
白春梅萨满带领徒弟祭拜敖包
祭祀结束之后的娱乐活动之一:打兔子(忘了蒙语叫啥了!)
祭祀结束之后的娱乐活动之一:摔跤
敖包全景
思考如下问题:
1.神秘仪式为什么仍然存在于科技发达的今天?我想这应该与蒙古族牧民的传统文化、生产生活方式、当下生存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科技,只是解决了“物质”方面的问题,终究不能彻底满足人的精神追求。无论何时何地,人总是要追问“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
2.祭祀活动在现代社会发生了什么变化?事实上,这种变化已经发生了。在这个祭祀活动中,已经包含了社会的、经济的,以及其他很多元素。持续发展下去,它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3.它的存在价值有哪些?
如果“存在即合理”,那么,价值就是必然的。它可以凝聚人们的精神,促进经济和社会交流,它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是历史的延续,是科学、美学、历史学、人类学研究的重要对象。试想,如果将它做成一个类似“农家乐“的“牧家乐”或“自助游”商业项目,是不是很吸引你?
4.蒙古族萨满真的如同记载或传说的那样通神吗?
记载和传说,或许有夸张成分;将之说成“通神”也不十分准确。但可以确切的说,蒙古族萨满与其他民族萨满一样,确是特殊之人。
5.蒙古族萨满文化中包括哪些内容?
很多。如各种艺术、竞技体育、医疗技术、天文知识、自然认识、民俗习惯、精神观念等等。
宝藏,等待着你去挖掘!
- 上一篇: 神秘的蒙古族萨满祭火仪式(震撼组图)
- 下一篇: 蒙古萨满 唤醒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