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四部医典系列挂图》简介
藏医《四部医典系列挂图》制成于清朝康熙年间,第五世达赖喇嘛阿旺洛桑嘉措(公元1617—1682年)建立西藏甘丹颇章王朝时期。当时总理西藏政务的第司·桑结嘉措亲自主持,召集全藏著名医药学家和画师,以北方学派名医伦汀·都孜吉美所绘《四部医典》教学图画为基本,综合各派画稿,增补必要内容,由洛札·诺布嘉措主持图形起草,黑巴格涅主持着色描绘,于公元1688年完成了六十幅成套《四部医典系列挂图》。此后,又依据《月王药诊》等经典医籍,补充了数幅尿诊和火灸穴位图,并参照各地收集的新鲜药物标本,补画了部分西藏特产草药,使挂图增至七十九幅。七十九幅成套《四部医典系列挂图》制成于公元1703年,它是现存《四部医典系列挂图》的标准蓝本。
《四部医典系列挂图》基本上是《四部医典》具体内容的写实,它反映出千余年前形成体系的藏医药学,已经具有相当的科学水平。例如,在解剖学方面,《挂图》对人体骨骼的描述很细,认为人体全身有骨骼三百六十块,肋骨二十四根,牙齿三十二颗。对肌肉的描述比较粗略。对于脏腑,认为有心、肝,脾、肺、肾五脏和胃、“珑”、肠、胆、膀胱、“萨姆休”六腑。拢相当于十二指肠,萨姆休相当于睾丸或卵巢。图中将血管称做黑脉,指出黑脉有会搏动的“如玛脉”和不搏动的“江玛脉”两种,明确区分了动脉和静脉。
在生理学方面,《挂图》对胚胎发育过程的描绘很细致,指出当男女同房时,男子精液进入子宫同女子经血混合即可受孕,孕期三十八周。图中对妊娠反应、孕期注意事项和分娩征兆的描述,同现代医学比较接近。对人体器官的生理功能,《挂图》采用形象比喻手法生动说明。它用国王比喻心脏,用王后比喻肝脏,用大臣比喻肺脏。指出“大臣丧命会导致国王驾崩”,意喻“呼吸终止会导致心脏停搏”。它还用饭锅比喻胃脏,用水罐比喻膀胱,用宝库比喻睾丸或卵巢,……虽不能完善阐明务器官功能,但均具有一定道理。
在医学基础理论方面,《挂图》描述了人体内存在的三大因素、七种物质和三种排泄物,认为它们是维持生命的物质基础。
《挂图》对各种疾病症状的描绘相当细腻,对于浮肿、肺气肿、脱肛、痔疮、炭疽、雪盲等许多种疾病病因的描述,现在衡量也还算比较科学。《挂图》介绍,藏医诊断疾病主要依靠问诊、望诊和触诊。望诊中尤其重视舌诊和尿诊。舌诊主要看舌质和舌苔,尿诊则要观察尿的颜色、气味及搅动后泡沫、沉淀物、漂浮物的变化情况。触诊中主要的是脉诊,脉象因病而异。
《挂图》介绍,藏医治疗疾病的方法分为内服、外治两大类。内服法靠服用丸,散、膏、汤、药酒等各种剂型的药物治病,外治法则有推拿、按摩、发汗、艾灸、火灸、热敷、冷浴、药酒浴,温泉浴、滴眼、滴耳、滴鼻、熏烟,擦药、灌肠、导原、穿刺、放血等多种。外治法的发展促进了医疗器械的制造,从《挂图》所介绍的近百种医疗器械,可以推断藏医很早就有了较为精致的成套医疗器械。
在药物方面,《四部医典》共收载了各种药物九目多种,其中,动物药和植物药各约占五分之二,矿物药约占五之分一。《挂图》中绘制的海螺、菊石、斑蝥、熊胆、麝香、牛黄、贝母、黄连、孔雀毛、肉果草、波棱瓜、天南星、藏木香、长梗秦艽、瑞香狼毒等许多种药物,图形和色彩都十分逼真。《挂图》还介绍了凤毛菊、绢毛苣、翼首草、螃蟹甲、飞燕草、兔耳草、船形乌头、绵毛丛菔、囊距翠雀、乌奴龙胆、高山大黄,唐古特青兰、伞梗虎耳草、纤毛婆婆纳、毛瓣绿绒蒿、喜马拉雅紫茉莉等一百一十九种西藏高原特产草药,为祖国医药学宝库增添了异采。
就医疗思想而言,《挂图》反映出,藏医不但重视疾病的诊治,而且强调注意起居饮食调节,提倡锻炼身体,保持清洁卫生,预防疾病发生。对日常各种食物的性味和营养价值均有详细介绍,并且专有论述饮食卫生的内容。
蒙医《四部医典》
蒙医药学是蒙古族劳动人民在与疾病的长期斗争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总结及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它吸收了藏医、中医及古印度医学理论的精华,逐步形成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地域特点和独特理论体系、临床特点的传统医学,同时也是蒙古族最具实力的自然科学。公元1576年后,黄教的兴盛影响了蒙古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蒙古民族传统医学也不例外。随黄教众多经典著作的传播,古老的藏族传统医药著作也在此时大量涌入蒙古地区,这对于略显雏形蒙古民族的传统医药学犹如雪中送炭,影响之大前所未有的,为蒙医学的进一步发展完善与成熟供了极好的机遇。那些深居寺院,身披袈裟,口诵文的蒙古喇嘛,不仅努力修习佛教各种经文,而且以崇敬的心情认真学习与研究这些传来的藏医学作起初用藏文藏语进行学习,后来到18世纪中其中的有些重要著作被译成蒙古文,用木刻版印之后也可以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学习、研究与同时这些学习研究藏医学著作的喇嘛们,多数在本地区内开始了看病行医,他们将传统蒙医学纲性的寒热理论与《四部医典》中的“三素七元”等 论同时应用于临床结合于实践,创造性地发挥于古高原人民的防病治病事业中,就青海大通广惠寺医明学院出了很多蒙古族医学高僧。
其中,伊希巴拉珠尔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他对传统蒙医学、藏医学和古印度医学均有深入研究。他一生著述9函,67卷(册),从1779年起由塔尔寺印院刊印,至1786年全部印行问世。其中医学著作有《医疗海洋心宝简集·甘露流》、《医疗甘露流分支中的实施简集·白甘露》、《医疗秘诀集要·甘露点滴论》、《医疗集要·心喜甘露》、《医疗甘露流分支中各药异名和认识·白晶镜鉴》等。《医疗海洋心宝简集·甘露流》(藏名:都德泽楚俊)全书共40页,有木刻板印刷本传世,是蒙医学基础理论的经典著作。本书对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原则和方法、药方等,从理论上进行了精辟的论述。蒙医的“六基症”理论,就是他从这部著作里提出来的。其特点是,文字简要、论述精辟,实为初学藏族医药学的入门读本。《医疗甘露流分支中的实施简集·白甘露》(藏名:都德泽色拉尕尔) 木刻版,全书共94页。这是一部以临证各科为主的著作。作者将临证各科分为内科、妇科、儿科、五宫科、外科、温病、传染病、脏腑病等。除了对其病因及症状和治疗分别予以论述外,还增加了脉诊、尿诊、腹测剂、涌吐剂、配药注意事项(药物剂量、碾末、代用、加减等)、药物炮制法、针灸刺血穴位等。《医疗甘露流分支中的实施简集·白甘露》还提出从赫依症、希拉症、巴达干症、血症、黄水症、虫菌症为核心的“六基症”学说,作为临床各科的指导理论。这部著作可以说是集中了医学秘诀的精华,其特点是由浅入深,执简驭繁,切中要害,纲举目张。《医疗秘诀集要·甘露点滴论》(藏名:都德泽梯格巴) 全书共74页,木刻版印行。这是一部临证各科和疗术的简明论著。该书临证各科按“六基症、十要症、五官症、脏腑病分成22章54节编写。其内容除重点论述各科疾病的治疗外,还附有腹泻剂等7种疗法以及矿泉浴、蒙古正脑术等疗术和有关药方的知识。伊氏在这部著作中,对他的《医疗海洋心宝简集·甘露流》一书中提出的“六基症”理论做了进一步论述,使寒热病学说更臻完善。《医疗集要·心喜甘露》(藏名:都德泽尕敦)全书共40页。这是一部关于临证简明著作,为作者81岁所作,可视为《医疗秘诀集要·甘露点滴论》的修订本,进一步论述了“六基症”和“十要症”的治疗方法,并将概括为101种疾病。其特点是简明扼要、切合实际,多为作者临床经验的总结。
以上四部著作合称为《四部甘露》,其前三部是伊希巴拉珠尔40多岁时写成的。在《四部甘露》中伊希巴拉珠尔最早提出了蒙医的“六基症理论”。“六基症”理论后来成为蒙知病因辨证的理论基础。伊希巴拉珠尔在《四部甘露》中还完善了寒热病的病理学说。他针对蒙古地区多发寒性病的特点,将蒙医传统的寒热理论与《四部医典》的热病理论有机结合起来研究,深化了对寒热病的认识。另外他还将疾病细分为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温病、脏腑病、传染病等学科,并对脉诊、尿诊、腹泻剂、催吐剂、针灸刺血穴位、蒙古正脑术以及药物炮制和药方等方面的知识分别加以论述。
后来他总结经验,续写最后一部著作《医疗甘露流分支中各药异名和认识·白晶镜鉴》时,已81岁高龄。《医疗甘露流分支中各药异名和认识·白晶镜鉴》(藏名:西勒尕尔米龙) 全书共100页,是一部内容较为丰富的蒙藏药学著作。以藏文和梵文相互对照,同时把药物分为矿物药、珠宝药、植物药、动物药等七类,并详细阐述了799种药物的产地、形态、性味功能和炮制法;还附有药引子、刺血针灸穴位图解等。
伊希巴拉珠尔的这五部著作,使蒙医学在理论上更加系统化,在临床实践方面也更加丰富。古代传统蒙医虽然很早就有了“寒热理论”指导法时的临证实践,但还没有系统化。后来传入的《四部医典》,对寒热病虽有论述,但只对热病有较详细的论述,而对寒病(寒性病症)并没有专门章节论述。伊希巴拉珠尔在临床实践中对蒙古地区多发寒性病症的治疗经验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将古代传统医药的“寒热理论”同《四部医典》中有关热病的理论有面地结合上来,深化了对寒热病的研究,在他的《四部甘露》中以“沉土(五大元素之土)般的寒症”、“强敌对抗般的寒热相抗症”、“野牛回击般的寒热相互倒变”为题专章论述了寒热病,使蒙医寒热学说进一步系统化。成为18世纪以后蒙医学病性辨证总纲。上述五部著作,收藏于内蒙古呼和浩特乌苏图召,用藏文木刻版印行,清代有的以蒙文体手抄书形式流传于民间。1994年由青海省藏医院整理出版藏文版《四部甘露》。伊布巴拉珠尔的医学著作,既继承、吸取了藏族医药学的传统学说,又积累总结了自己平生行医实践的心得体会,所以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实用价值,为蒙藏医药学的流传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16世纪,藏医经典著作《四部医典》在蒙古地区广泛流传,古代蒙古医学家基本上都谙熟藏文,对传统蒙古医药学、藏医和古印度医学等均有很深的造诣,许多著作均为藏文写成,直到17世纪中叶《四部医典》全部被译成蒙古文,对蒙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产生主要影响,长期以来一直是广大蒙医教学、临床和科研人士的必备参考书,对蒙医药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历时五年的翻译制作
2019年9月10日,由青海一格文化有限公司参与翻译研究设计绘制的“《四部医典》蒙文版八十幅医学挂图,历时五年创作绘制已全部完成,震撼问世!
该套作品集传承、保护、研究和展示为目的,先后组织20余位蒙藏医学领域的专家教授参与研究论证,对照翻译,组织40余位藏、蒙、汉、土族顶尖工艺美术师历时两年精心创作完成的《四部医典医学唐卡蒙文版》,该套挂图共80幅,每幅作品画面尺寸高100cm,宽72cm,装裱完成后尺寸为高190cm、宽130cm,作品全部文字注解全部用蒙文书写,以藏族传统唐卡绘画技艺用金粉、玉石、珊瑚等珍宝颜料精心绘制而成。
80副蒙文医学唐卡的问世将填补历史以来没有蒙文医学唐卡这一空白,对国内蒙医院校和学术界学习和研究工作提供很好的资料,为教学、科研、医疗提供了参考支撑,具有极高的文化、历史、学术、医学和研究价值,成为传播蒙藏医学的媒介和滥觞,显示了此翻译工作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在此,我代表公司深深地感谢所有参与《四部医典蒙文版》80幅医学唐卡挂图创作过程的朋友,感谢你们的付出和无私帮助,为保护民族遗产所做的努力,以及对祖国民族文化和医学事业的贡献,表示由衷赞赏和感谢。向大力支持蒙古族民族文化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同仁表示诚挚的感谢和敬意。祝愿蒙藏医学和唐卡艺术在薪火相传中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起步艰难
专心校对
初步成果
专家评审
听取意见建议
文字审核
专家评说
发表意见
听取工作进展
加班加点
组织绘制团队
落实绘制基地
首幅作品调色
精心绘画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蒙医院白院长一行观看唐卡
专程到内蒙古阿拉善蒙医院考察学习并征求意见
内蒙古医学专家来青考察
来公司展厅参观
蒙文版唐卡首次在蒙古包展示
我公司今年制作的部分作品:青海蒙古族历史档案
圆满完成八十副完整版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联系人:尼 玛 1399720540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