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金花》演唱者:查干巴拉

《韩秀英》演唱者:查干巴拉

《小扎那玛》演唱者:查干巴拉

达尔罕歌王查干巴拉生平及功绩������ ——谨以此篇纪念歌王查干巴拉

清朝中后期,科尔沁短歌分化成“抒情民歌”和“叙事民歌”两大派别。其中,抒情民歌是古代蒙古族短歌艺术的新发展,而叙事民歌将蒙古族古代短歌和英雄史诗的说唱形式完美地融合到一起,又借助蒙古族“雅布干乌力格尔”(类似于汉族评书的一种说书艺术)的叙述技巧,形成的最具地方特色的新型艺术种类。拥有蒙古族古代短歌的抒情形式,又有英雄史诗的故事曲折,人物众多之特点,并采用说唱结合的新形式,使得科尔沁叙事民歌很快成为科尔沁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新兴民间艺术种类。

在查干巴拉之前,科尔沁叙事民歌只有在民间传播传唱,并没在大众面前以经典艺术的形式展现过。1958年,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邀请三十三岁的查干巴拉远赴呼和浩特,录制“韩秀英”“达纳巴拉”等多首科尔沁叙事民歌,以电波的形式向世界播放,令科尔沁民歌的形式、内容等瞬间引起了世人的关注和喜爱,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好评。查干巴拉也展现出了科尔沁民歌代表性人物的艺术潜质和造诣,受到世人广泛赞誉。

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当中,科尔沁叙事民歌与蒙古族传统艺术一起被打成“毒草”,查干巴拉也被剥夺演唱民歌的权利,受到冲击。蒙古族传统艺术面临绝种的境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令查干巴拉拥有了新的艺术生命。1979年新年伊始,哲里木盟人民广播电台播放了其演唱的“王启胜”“韩秀英”“达纳巴拉”等叙事民歌和“四海”“本道日瓦琪琪格”“吐尔基山”等抒情民歌,使得刚刚从“文革”废墟中苏醒过来的科尔沁大地很快就沉浸在了欢乐的海洋当中。购买“有查干巴拉的收音机”成为当时科尔沁地区最流行的生活或艺术追求。在短短十几年当中,查干巴拉录制了以叙事民歌为主的76首科尔沁短歌,每一首歌都成为难以逾越的精品歌曲,成为雅俗共赏的经典艺术。

1990年,达尔罕歌王查干巴拉逝世以来,这些歌曲依旧广为传唱,学唱,成为包括各大网站的网络歌曲首选和各大艺术院校课堂的经典课程内容,令世人对一代大师的艺术造诣、成就有了更广泛的认知和鉴赏。如今,以查干巴拉为首的科尔沁短歌歌手们演唱的叙事民歌为主的科尔沁民歌早已超越民歌范畴,成为蒙古族最为经典的艺术门类之一,装点了全人类的艺术殿堂,闪烁出永不磨灭的艺术光芒。

(二)体现了科尔沁民歌演唱风格的成熟

科尔沁短歌虽然分流行抒情民歌和叙事民歌两大流派,但说唱结合,配以乐曲是其最为基本的演唱风格。因为歌者的爱好不同或素养差异,有的艺术家需要其他艺术家的伴奏,有的则喜欢自拉自唱。有的以唱为主,有的以说唱结合为特点。从而,科尔沁短歌衍生出了不同的演唱风格和代表性艺术家。

①自拉自唱,说唱各半的艺术风格

代表人物:李双喜

代表曲目:“英雄陶克陶胡”“纳布齐公主”;

这种风格以自拉自唱为主,说和唱几乎各占一半。与科尔沁胡仁乌力格尔(说书)艺术非常相似。适合演唱如“嘎达梅林”“冰图王”“纳布齐公主”“北京喇嘛”等英雄人物为主的长篇叙事民歌。科尔沁地区的胡尔齐即说书艺人几乎都会演唱自拉自唱形式的叙事民歌。每当有婚庆或过年等,这些人就身背四胡及时出现在大众面前,以高超的说唱艺术感染在场的每一位听众,忘记生活的艰辛和世道的不平。可惜好多艺术家的作品没能留到今天。民歌艺术家李双喜将这一形式的演唱风格演绎到了极致,为这一流派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贡献。

主要艺术家:特古斯(达尔罕旗)、跑不了(扎萨克图旗)、太平阿(图什业图旗)、包锁柱(达尔罕旗)、吴道尔吉(达尔罕旗)、古尼嘎(达尔罕旗)、特木勒(图什业图旗)、哈斯额尔敦(图什业图旗)、苏乐丰阿(巴林左旗)。

②自拉自唱,以唱为主的艺术风格

代表人物:黑小

代表曲目:“奈曼大王”“僧格林沁”;

这种风格以自拉自唱为主,唱得多说得少或干脆不说光唱,留有很浓的科尔沁好来宝艺术的风格和古代蒙古族英雄史诗的唱腔遗风。适合演唱如“奈曼大王”“僧格林沁”等赞美为主的长篇民歌和“吐尔基山”“库伦旗诸寺赞歌”“洮儿河”“达钦葛根诗赞”“阿如德勒黑”“四海”等短小精悍,内容比较单一的科尔沁民歌。

主要艺术家:桑如布(图什业图旗)、包那木吉拉(达尔罕旗)、阿尤勒贵(库伦)、齐宝德(图什业图旗)、玉璞(奈曼)、陈福(奈曼)等。

③需要伴奏的演唱风格

代表人物:查干巴拉

代表曲目:“韩秀英”“达纳巴拉”;

这种风格需要专门的乐队为其伴奏,歌者站在舞台中央合着音乐节拍说唱结合尽情发挥。因而肢体语言较为丰富,娱乐性、观赏性特别强。结合蒙古族传统“雅布干乌力格尔”的表现手法讲述故事情节,并运用蒙古族短歌形式抒发情感,从而能与听众引起很强的共鸣。歌王查干巴拉就是利用丰富的肢体语言,令听众(观众)捧腹大笑的艺术天才。这种演唱风格很适合科尔沁民歌中的“云亮”“海丽海丹”“乌尤岱”“罗阳”“昙花”“海棠白棠”等爱情题材歌曲或悲欢讽刺歌曲。

主要艺术家:杰吉嘎(扎赉特旗)、宫高(扎萨克图旗)、姑娘(达尔罕旗)、何巴特尔(达尔罕旗)。

科尔沁短歌三大演唱风格的形成提升了科尔沁民歌艺术整体水准。其中,第三种风格,即需要伴奏的查干巴拉演唱形式对歌手的技能要求相对简单,并且不受环境、场地、时间、年龄、性别等的限制。随时可以因事而歌,因情而歌,参与性强,受观众青睐和厚爱最大,取得的艺术成就也相对最高。查干巴拉作为这类风格艺术家的集大成者,将科尔沁民歌的叙述、演唱发挥到了极致。对另外两种演唱风格的代表性人物李双喜、黑小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深深地影响了他们的演唱技巧和表现手法。并且通过歌声向听众传播教育、禁忌、讽刺、鞭挞等深邃意义,起到了颂扬真善美,揭露假丑恶的艺术效果。这些体现了查干巴拉的艺术成就的同时,也将其推向“达尔罕歌王”的辉煌巅峰。

(三)将蒙古族短歌艺术提高到世界级水准

人们常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世界上所有的艺术成就水准取决于其代表性艺术家的成就和水准。在查干巴拉之前,每当提到蒙古族经典歌曲艺术,人们往往只能想到蒙古族长调艺术,而科尔沁民歌、内蒙古短歌,甚至整个蒙古族短歌不被人们提起。其原因之一就是内蒙古的蒙古族短歌没有出现过划时代的艺术大师或代表性艺术家,取得的艺术成就也不能与其他曲艺艺术相比较。

我们先看一下蒙古族歌曲艺术中得到世人广泛赞誉的艺术种类及代表性艺术家。

被文化部尊为“蒙古族四大民间艺人”之首的潮尔大师色拉西从青年时代就在漠南蒙古地区游历,广泛接触各地潮尔大师,学习各地弹拉技巧,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一种演奏风格,即科尔沁风格。新中国成立后,年过花甲的色拉西毅然受邀前往内蒙古艺术学校,将潮尔艺术带进高等学院的教室课堂,使得潮尔艺术从民间艺术蜕变成为经典艺术。

“四胡圣手”孙良五岁就开始接触蒙古族传统乐器四胡,常年爱不释手,刻苦学习。在实践中他大胆对拉、弹、拨、按、滑、打、勾、顶、敲等四胡演奏技巧进行改革。尤其对蒙古族传统低音四胡的音域进行扩展和规范,使其成为与现代一切乐器能匹配的现代乐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他挖掘并改良规范的四胡传统曲子“八音”,被誉为“孙氏八音”,成为世界各大艺术院校的教科书内容。孙良亦被世人誉为蒙古族四胡艺术的“一代宗师”。

长调歌王哈扎布从小就沐浴在长调艺术的摇篮里,拜著名长调民歌手斯日古楞为师,研习演唱锡林郭勒长调民歌。十五岁开始为婚宴等大众场合献歌的艺术旅程。1952年,参加锡林郭勒盟歌舞团,第二年被选入内蒙古艺术团,担任独唱演员。哈扎布不仅能唱以锡林郭勒演唱风格为主的蒙古族长调,也能演唱像“玛玛的礼品”“万丽”等科尔沁短歌民歌,显示出一代大师的艺术水准和演唱功力。多次参加国宴,向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外国友人献上蒙古族长调歌曲,并访问朝鲜、蒙古国、瑞典、芬兰、丹麦、苏联等国家。将蒙古族长调艺术传遍世界每个角落,被誉为世界级的长调艺术大师。

达尔罕歌王查干巴拉简介

       1926年1月11日出生于科尔沁左翼中旗舍伯吐镇德兴嘎嘎查一户贫苦牧民家庭里,三岁丧母,四岁丧父,七岁时又失去祖父母,从小变成了孤儿。

       1946 年查干巴拉参军(旗大队).

       1948年复员。又参加过四平战役。回来后待在自己的村子里, 

       1957 年内蒙古民歌联唱时,将查干巴拉拿到内蒙电台当老师,到那里待了两年后惦记家里的孩子,他就要求回家,当时孙良先生留下来了。看到查干巴拉家里非常困难,就再也没让他去,要不然查干巴拉工作在内蒙古电台。查干巴拉为什么能唱那么多的西部民歌,就是那个时候学的,伊克昭民歌、察哈尔民歌,察哈尔的 《玛玛的回访》 (Mamin ersilt)、 《洋珠尔香烟》 、 《三匹枣溜马》 、 《花马》 都是在呼和浩特唱过的歌曲,还有《博如勒马》 。

       1957年,应邀赴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邀请他通过蒙古语广播,教全区农牧民唱民歌,培养年轻歌手。

       1963年5月,他应中国歌剧院邀请,教著名歌唱家郭兰英、王宝珍等人演唱《四季》等科尔沁民歌。

       同年6月郭兰英应邀到哲里木盟文化局传授民歌唱法,顺便再次邀请查干巴拉到通辽市教授科尔沁民歌《苏木茹》。

       1977年春节,哲里木人民广播电台播放了查干巴拉演唱的歌曲。

       1979年,他去北京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民间歌手诗人座谈会,演唱了《云亮》《朱色烈》等10首科尔沁民歌。他的歌声通过中央电视台传遍全国。

同年,应中央国际广播电台邀请,他录制了《达亚波尔》《包金花》《云亮》等十几首科尔沁民歌。之后,中央国际广播电台以专题音乐节目的形式,全面介绍了他的事迹和演唱风格,并向海外听众播放。

       1984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民间歌手查干巴拉演唱歌曲集》,还录制发行了五盒精美的民歌演唱磁带,受到国内外听众的好评。

       1989年,查干巴拉参加内蒙古首届蒙古族歌曲电视大赛,被授予“达尔罕歌王”称号。

       1990年9月25日,查干巴拉因患心肌梗塞逝世,享年66岁。科尔沁大地失去了一位优秀的蒙古人,蒙古族艺术天空滑落了一颗耀眼的明星,世界说唱艺术界少了位大师级别的天才歌者。

在查干巴拉的从艺生涯中,他参加了300多场演出,足迹遍布内蒙古草原,被蒙古族农牧民亲切地称为“玛乃道钦”(意为我们的歌手)。

       上世纪60年代开始,科左中旗和呼和浩特市的文化部门开始着手整理查干巴拉演唱的民歌。至上世纪80年代初期,出版了《民歌-民间歌手查干巴拉演唱集》上下集,收录了他演唱的286首民歌。内蒙古人民广播电视音像公司还出版了他的演唱磁带5盒。这是查干巴拉留存下来的宝贵音像资料。


0
0
打赏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