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尔罗斯蒙古族扔砣于2011年5月30日被列入了吉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扔砣子,是蒙古族民间典型的一项娱乐、竞技活动,历史悠久。大约在13世纪左右就已经出现,曾是牧民们在闲暇时扔石块进行娱乐、竞赛的活动,后来在蒙古族士兵们中推广,用于训练体能、游戏娱乐,丰富业余生活。扔砣子过去曾成为寺庙僧众主要游戏之一,在前郭县广庆寺、德寿寺中曾一度盛行。随着时代的发展,扔砣子游戏在半农半牧的蒙古族地区比较常见,因为这些地区人口密集、便于活动。在前郭尔罗斯西部的蒙古族村屯,扔砣子曾一度是家喻户晓的游戏,用于游戏、比赛和健身,节庆时还要举行比赛。查干花镇达尔罕村,一直保留着扔砣子的民间游戏活动。是大家广泛接受并喜欢的游戏,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每年冬季农闲时,这个村内的空地上经常聚集着几十位、甚至数百位群众,由青壮年男子进行的扔砣子比赛,场面十分热闹。游戏用的砣子是用铅块手工制作的,形状成半饼状。游戏时人数在两人以上,多数不限,分成两伙儿进行对抗赛。游戏时需要一块大的坚硬、平实的场地,在这块场地上挖两个约马镫大小的坑,游戏时每人手里拿一个或多个砣子,站在一边,玩的时候只许用一只手,把砣子尽量扔到对面的坑里,扔进坑里的获胜,如都没扔进,就比谁的砣子离坑近,一般是用手丈量,近的获胜。赢者多数情况下能够赢得香烟、羊、饭店等作为彩头,也增加了欢乐气氛。扔砣子在查干花镇一带流传数百年,特别是在达尔罕屯世代传承。《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地名志》记载,达尔罕约建于清朝康熙年间,最初由蒙古族住户马姓来此拓荒种地,形成屯落后,因屯内有一家铁匠炉,故得名达尔罕。达尔罕系蒙语,汉译为铁匠之意。达尔罕村为重点传承地,周边的昂格赉、哈日道宝等蒙古族村屯也有传承。目前,当地很多青壮年男子都能够熟练参加这项游戏,是一项群体性项目,没有权威性较强的传承谱系。世代居住在达尔罕村的陈氏农民的谱系如下:第一代 陈满达:男,蒙古族,1897—1951年。代表性传承人陈广昌,前郭县查干花镇达尔罕村农民,世代传承着扔砣子游戏。家中珍藏祖辈遗存的铜质砣子一件和四件铁质砣子,每当农闲时节,他都积极组织村民开展扔砣子活动,是当地较有威信的代表性传承人。扔砣子可以锻炼力量、速度、灵巧以及准确的目测能力,是大众性的民族健身项目。具有草原游牧和狩猎的传统民族特征和实用功能。达尔罕扔砣是前郭尔罗斯地区少数民族的一项竞技体育运动,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学术价值以及文化价值。其历史悠久、群众性强,反映了蒙古族人民的聪明与智慧,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对于研究蒙古族的历史、民俗、社会有着较好的借鉴作用。扔砣子是人们激发斗志、增强体质、建设精神文明的大众性传统项目,体现了蒙古族良好的生活习俗,对于增进民族团结、加强文化建设有着很好的实用价值。扔砣子游戏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对研究蒙古族的生产、生活有独特的参考价值。由于传统游戏受地域和现实条件的限制,加之受现代娱乐项目发展的冲击,使此项游戏只在前郭尔罗斯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流行。近年来,郭尔罗斯举办草原人民那达慕的时候,已将扔砣子设为传统体育比赛项目和表演项目。相信会有更多的人能够观看到或者亲身参与到这一欢乐的娱乐竞技中来。
2018年1月12日,查干花镇,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陈广昌在农闲时,组织大家扔砣游戏。
传承人陈广昌在游戏中扔砣
用手丈量谁的砣离坑最近
来源:松原市女摄协 吉林省女摄影家协会
项目负责人:吴巍
摄影:吴巍
文字:姜东梅
编辑:赵欣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