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现有人口60万,其中蒙古族占全县人口的十分之一左右。岁月更迭,郭尔罗斯人遵循祖辈留下的过年习俗,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春节习惯,延续至今。

       郭尔罗斯把春节叫做“希仁乐”,也叫“希尼乐”,汉译为辞旧迎新之意。春节的首月叫“查干萨日”,直译为白月,也叫圣洁干净,新年开始之意。


    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到明年的二月二,整个这段时间都视为“查干萨日”,主要分为腊月二十三、大年三十、正月初一、正月初二、正月十五、正月十六、正月二十五、二月二等,有不同的礼节和不同的活动内容。
        腊月二十三这天主要是“送旧”“迎新”的开始。全家人忙着打扫卫生,粉刷墙壁,清洁庭院,宅基地每个角落都要干净,彻底打扫,不留一点灰尘,以示新年吉祥。傍晚,群星布满天空之际,也是吉时,祭“嘎林宝日汗”(火神)活动开始。家庭长者代表全家,首先在灶坑口上沿边抹黄油(奶油),把备好的“德吉”供品,在灶坑里点燃烧香磕头,以示火神一年保佑家庭兴旺,吉祥平安。蒙古人视“火”为生命的象征,是民族和家庭的保护神,是驱逐各种妖魔与邪恶、医治疾病、施恩惠福于人类的神灵。

       大年三十这天,家家户户迎着朝霞,炊烟升起,简单吃一些炒米、奶茶等早点,就开始忙碌。家庭主妇炒菜煮肉,调味调鲜,男人们担水劈柴,点火添柴。孩子们穿着节日的新装,兴高采烈。学生们忙着写春联,贴对联,挂灯笼。肉已煮熟后,首先拿出“德吉”备用于祭祖,另取几块肥肉,开饭前祭洒八方,供奉神灵,请求保佑全家平安,这时院内鞭炮齐鸣,更增添了节日的欢乐气氛。吃饭时请长辈们入上座,家里人依次拜年磕头敬酒,长辈们给晚辈们祝福。

   长者祝福完毕,晚辈各自入座,欢聚一堂共享色香味全的除夕美餐。吃完饭后要举行烧送“吐勒希”的祭祖仪式,主人拿着已备好的“德吉”肉、纸钱、香、茶、布条面子等祭品,选择一个平坦开阔的地方,向自家祖坟茔地方向给祖先烧纸供奉祭品,祭拜时不断在口中祝词承诺,表示让已故去的祖先在天堂吃穿不愁,保障供给,同时也向茔地方向跪拜磕头,请求祖先保佑全家平平安安,吉祥安康,五畜兴旺五谷丰登。祭祖结束回到家中,清洗尘土,换上新装,男孩子们仨一伙俩一帮提着灯笼在屯中玩耍,女孩子们玩起了嘎拉哈,老人们听乌力格尔,好来宝,心灵手巧的媳妇布置年画剪纸、圈饰、画边。慈祥的老额吉清理佛龛、供奉佛祖。德高望重的老阿爸高举祖先“呼日格”(成吉思汗画像)挂在了西墙。家家户户灯笼挂,灯火彻夜通明,各个角落都有灯光,总之不留黑暗死角,意在光明普照。
       到午夜凌晨,也就是大年初一已到,男主人领着孩子们,向本年度的吉神方位“莫日嘎日嘎那”走一百米不回头,不说话,随手可捡一些柴(财)去迎接全年的财神,喜神,贵神。回来后,院中摆放祭桌,祭桌上摆满祭品,点燃九柱香、九杯酒,拿一把柴草和烧纸点燃,举行“腾格里乌格塔那”(迎长生天)。同时,主妇们也煮好了初一的饺子,用红筷子夹着放到了祭桌上、窗台上、门框上、橱柜上,主人带领全家人在祭桌前跪下,先南后北,左东右西拜祭四面八方。男孩们放起烟花、爆竹,响彻云霄。迎“腾格里”仪式结束后,进屋摆好餐桌,桌上摆好菜肴,端上新年的饺子,按家中辈份依次给长辈磕头拜新年。

       祝福完毕,长辈拿出压岁钱分发给孩子们,全家沉浸在节日欢乐的气氛中,到早晨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全屯性的大拜年活动开始,把春节的气氛推向新高潮。

        正月初二这天主要有两个活动,一是新娘领着新郎回娘家,新订婚的男孩去女方家,二是全家人今天必须吃馅饼,象征团团圆圆。从初二以后,拜年的跪着磕头改为问安,年轻人或晚辈见到长辈后左膝向下,两手按膝半蹲式问安。

       从初三到十五,家家都尽情的欢乐,亲朋们相互邀请,请来知名的胡尔沁听乌力格尔、好来宝等。到了正月十六是“哈日乌得热”,嬉闹的人偷着给对方抹黑脸,意思是庄稼一年不出黑穗病。二十五是填仓日,意思是迎来一个粮食满仓的丰收年。二月二是龙抬头,一天不套车辆,不碾米,以上习俗都与生产生活相互关联,祈求一年风调雨顺。至此,“查干萨日”习俗全部结束。
       郭尔罗斯蒙古族“查干萨日”习俗,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它具有较高的民族文化价值,充分体现了蒙古族对自然的崇拜与爱护,对生活的渴望与热爱。





0
0
打赏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