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多年来,内蒙古涌现了一批优秀文艺家,他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创作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矢志追求崇德尚艺、德艺双馨的崇高精神。本平台开设“文艺名家风采”专栏,展现内蒙古当代优秀文艺家在各自艺术领域的成就与风采,以期带动更多的优秀文艺人才奔涌而出,让文艺的天空更加群星灿烂。
本期为哈斯乌拉专题。
哈斯乌拉青年时期
哈斯乌拉童年时代的生活是在东蒙地区蒙古族说唱艺术的氛围中度过的。《达那巴拉和金香》《嘎达梅林》等脍炙人口的民歌和朴实敦厚的蒙古族谚语,给了他深刻的艺术熏陶,让他从小就爱好文艺,上小学时便开始在街头巷尾和舞台上为阿爸、阿妈演出节目。1961年夏,从通辽二中初中毕业回到故乡后,写出平生第一首叙事诗《毕业歌》。高中毕业前夕,他将长篇小说《林海雪原》的“智取威虎山”片段改编成四场话剧,在学校成功上演。1964年9月,考取内蒙古农牧学院草原专业。在校期间,担任系学生会文体部部长、院文艺宣传队创作组组长。与人合作谱写的歌曲《我爱草原》在学院的文艺比赛中获奖。毕业后分配到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草原建设委员会、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办公室、党校等单位。1971年,哈斯乌拉发表第一部作品——一首反映牧民妇女打井抗旱的诗——《姐妹齐心战旱坡》。之后,第一篇短篇小说《战胜死神的人》在《锡林郭勒日报》发表,引起文学界关注。1983年,《草原》杂志第十期以头条发表哈斯乌拉的小说《虔诚者的遗嘱》,这篇表现草原独特风貌和深邃理趣的小说,接连被《人民文学出版社》等7家文学期刊转载,并先后获内蒙古自治区首届“索龙嘎”文学评奖一等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在发表这篇成名作的前后,哈斯乌拉还发表了《潺潺流淌的阿拉坦河》《两个女人的寻觅》《朝圣》《哦,男人们》《两匹马的草原》等中短篇小说,其他有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文学作品。他潜心创作的作品被文学界和评论界誉为具有“超越民族和地域的思想艺术品格”,著名文学评论家曾镇南将其称为“草原人生的歌者,马背民族的画师”。
1984年底,哈斯乌拉调入内蒙古文联工作,期间,他一边兢兢业业做好文联工作,一边坚持不断深入生活、观察社会、体验人生并诉诸笔端,先后创作出版有小说集《哈斯乌拉小说选》《两匹马的草原》;诗歌集《乌珠穆沁的传说》《马背恋情》《心野扬鬃》;散文集《牧野祥云》《饮马星河》;报告文学集《潇洒狱门关》《百年东方》等11部作品集和《哈斯乌拉文集》(十卷本)。短诗《思念》被选入内蒙古中学教科书,短篇小说《虔诚者的遗嘱》被编入内蒙古大学《语文》、中国作家协会收入《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经典文库》(1949-1999)小说卷。他先后出席中国第五、第六次文代会,中国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次作代会;三次获国家级“骏马奖”,六次获内蒙古自治区级奖励和十五次专项奖励,其中不少作品被译介到蒙古、俄罗斯与中国香港、澳门地区。
2003年,哈斯乌拉被选为内蒙古政协第九届常委
哈斯乌拉出席中国作协全国第七次代表大会
2017年,《哈斯乌拉文集》首发式,书画家赠送书画作品
2020年,哈斯乌拉一行在西乌旗进行采风活动
2020年9月,哈斯乌拉文学作品捐赠锡林郭勒盟图书馆
2021年文联二级巡视员喜山慰问退休干部哈斯乌拉
2022年1月,内蒙古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冀晓青看望退休干部哈斯乌拉
2022年,内蒙古文学馆向为文学馆捐赠文献的作家颁发入藏证书
2023年哈斯乌拉受邀参加“作家朋友,欢迎回家”内蒙古作家协会作家活动日
2023年文联离退处慰问调研退休干部哈斯乌拉、单桂珍夫妇
站在西辽河葱郁的堤岸眺望远处的自己。
再回首,往事很从容地铺排成一串五颜六色的诉说。
在文学这条路上跋涉几十载,竟还如同蹒跚学歩的初学者,只是无尽的光明在遥远的地平线上闪着希冀。文学对我的诱惑,远远胜于这几十年生命的辉煌。我愿意为她,忠贞不渝,尽管视力所及的前方到处是坎坷和艰辛,背上还驮着沉重的负荷,我却丝毫没有怨言地继续虔诚。
这背负的重荷,来自故乡涟漪的辽河水,来自科尔沁深处的高粮地,来自西乌珠穆沁草原和大林镇西庄屯殷殷的目光潮......
谁会想到,六十年通辽二中初二的一个农村孩子,看到与自己只隔两张书桌的同学写出的诗,在学校走廊的黑板上抄写出来的时候,心里便涌起澎湃的誓言。随即在减价书摊上开始勇敢地将五分钱一本的《呐喊》、《徬徨》之类名著厚厚地抱回一捧子。心里想,只有读鲁迅才能当作家。仅仅是这一瞬间的冲动和嫉妒,铸定了我整整一生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
从此,我便萌生了无意识的积累和有意识的尝试。初中毕业回家的路上,激情和兴奋使我淡忘了毕业后是继续求学还是回乡务农的艰难选择。回到家,胸中燃起彻夜不泯的心火,待到黎明,平生第一篇习作《毕业歌》发在我心爱的日记本上。就从那一九六一年七月二十八日的晚上,我开始写诗。
这种在生活中苦苦寻觅诗情的志趣,经过文化大革命的“水深”“火热”,经过美丽富饶的乌珠穆沁草原的洗礼,那颗执着的心终于走向神圣走向未来。
在草原下乡的途中,我发现一位老干部,在吞下最后一粒救心丸后,却毫不犹豫地继续向另一个抗灾点走去。这一切深深地感动了我。几乎用不着辗转反侧地结构故事,我便象端坐在飞驰的马背,仰望秀美的峰岚,终于写下了诗歌已不能容纳和表达的感受,第一篇仅六千字的短篇小说《战胜死神的人》诞生了,并引起文学界的注目。从此,追求和奉献演绎成一种和谐的执着,其间的苦乐悲欢,就在眼前淋漓纷繁。
一九八零年七月,在《草原》举办的赤峰热水笔会上,使我有幸认识了仰慕已久的著名作家和诗人阿·敖德斯尔、浩然、安米、江浙成等,并得到他们热心的赐教。尽管在笔会上写的两篇小说终未能在《草原》上发表,可那次笔会使我产生的创作激情和历史责任,象一杆神鞭,经常挞伐我的怠冷和懒惰。就在笔会传阅稿件时,读到的描写草原生活的小说与我所了解的草原和牧民相距甚远时,一种责无旁贷的涌动使我久久地震颠不已。我又一次发誓,一定要用自己纤细的笔,写出厚重的草原生活。
可是,多少年过去了,尽管有的作品在全国和自治区获奖,有的还引起评论家们挥毫洒墨,真正静下心来品评自己多年来的作品时,我突然感到惶恐,一种莫名的情绪倏然攫取我的心。面对几十年的苦心经营,不敢在众多的旧作中选定哪一篇是自己满意的。
我不甘心呀!真的不甘心。
战胜自己比战胜别人更需要勇气和魄力,我不能原谅自己的过去,更不能藉此姑息自己的将来。明天的太阳依旧很灿烂。我愿意从头开始。
洗一把脸,我又极其平静地坐在写字台前,铺开稿子,拧开笔帽,看自己奔涌的思潮怎样翻滚着倾泻......
前排从左至右:李仲臣、高音
从左至右:哈斯乌拉、奥奇、温小钰、汪浙成、青格里、高音
哈斯乌拉说:“文学源于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提炼生活,为的是给这个时代留下痕迹……”
“这是我对50年文学路的一个交代。”哈斯乌拉这套《哈斯乌拉文集》十卷本分别是:短篇小说卷,中篇小说卷、诗歌·上卷、诗歌·下卷、散文·纪实文学卷、长篇报告文学——百年东方、文论·影视文学卷、游记卷·饮马星河、回忆录——五更太阳红、作品评论集,这道臻美的草原文化盛宴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叶梅
来源:文艺报
《哈斯乌拉文集》发布会会场
2017年3月《哈斯乌拉文集》新书“首发式”在呼和浩特举办,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现年74岁的哈斯乌拉向台下上百名参加新书“首发式”的文化名人致意。
眼角一丝晶亮的泪光闪过,哈斯乌拉说:“文学源于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提炼生活,为的是给这个时代留下痕迹……。”
1961年,初中毕业后的哈斯乌拉回到故乡,倚着低矮的窗台写出平生第一首叙事诗《毕业歌》,闯进了向往已久的伊甸园。
1970年,哈斯乌拉开始“进行文艺创作。”此时他已被分配到锡林郭勒盟西乌旗草原建设委员会做通讯报道员,1971年他创作的作品《姐妹齐心战旱坡》获得了极高的声誉。
哈斯乌拉追忆说:“1971年,阿尔山公社遭遇旱灾,下乡时得知10多名汉族知青、蒙古族妇女打井抗旱的故事。”这对哈斯乌拉触动很深,于是在《锡林郭勒日报》发表了诗歌《姐妹齐心战旱坡》。这是一篇写了新的主题、新的人物,反映了现实生活中团结的力量,用新的伦理和新的道德精神教育人民的作品。
时光回到1979年4月的一天,哈斯乌拉随西乌旗老旗长下乡抗灾保畜。在雪地里跋涉了几天,老旗长携带的救心丸只够吃一次,随行人员劝他立即返回旗里,但老旗长说:“春天是抗灾保畜最关键季节,要了解牧民的生产生活所需,就不能有一点懈怠心理。”说完此话的老旗长又奔向草原深处的另一接羔点。
“一定把这个感人的故事写出来。”哈斯乌拉想,不久,短篇小说《战胜死神的人》出炉,并在《锡林郭勒日报》上发表。
哈斯乌拉爱文学远比任何爱好都上瘾,有时候偶得的佳句,构思好的一个情节,经常在夜里刚睡下又跳下火炕爬在油灯下创作,搞得牧区同事睡觉都不得安宁。
当时,哈斯乌拉工作的牧区,没有用汉语创作的文学爱好者,更没有可以求教的诗人和作家,他凭着自己的感觉写,写完就邮寄给各报纸、期刊。他在省市级报刊发表数十首诗歌、短篇小说和报告文学。
即便如此,哈斯乌拉觉得自己需要学的地方还有很多,他要用手中的笔,写出厚重的草原牧人的生活,他把看到的报纸、小说、诗歌收集起来,利用出差机会到书店购买反映草原生活的书籍。
1977年,哈斯乌拉被调到西乌旗知青办,在生产劳动中,哈斯乌拉听说附近有一座葛根庙废墟,曾有500个喇嘛诵经,是锡林郭勒草原的宗教圣地。
道布敦葛根是葛根庙的佛主,被扒为废墟后,道布敦葛根独居在废墟旁一座低矮土房里,终日伴着一棵老榆树生息,虔诚地守护着废墟。
第二天下午,哈斯乌拉赶到了老喇嘛的土屋,见到了这位老人。
“老人简陋的小屋和生活用具,扼腕的情景让我终生难忘。”哈斯乌拉说。
在葛根庙被毁的岁月里,道布敦葛根积攒了大量用以代替庙宇、佛像、祭器的简陋器物和画片,在一个隐秘的墙洞里布置了佛台和香龛,以寄托虔诚信念。
半年多时间里,哈斯乌拉不敢轻易下笔,几乎每天辗转反侧、冥思苦想,终于在一年后,一篇12000多字的短篇小说脱稿,名为《虔诚者的遗嘱》。
1983年,内蒙古文联《草原》编辑部举办改稿会,哈斯乌拉带着小说底稿来到呼和浩特。一周后,编辑说:“你的小说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初期牧区的草原和牧民的精神世界,是一部有牛奶味的小说。”同年《草原》杂志发表了这篇以其独特的草原风貌和深邃理趣的小说,并被人民文学出版社等7家国内文学期刊转载,还获得了自治区首届文学评奖“索龙嘎”一等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
若干年后,很多人征询哈斯乌拉创作时对文学的把握,他作答说:“我的作品来源于牧区,是一种时代的感悟,我是抓到了这种感觉。”
在与记者聊天中,哈斯乌拉一直重复说:“我读到一些作品所描写的牧人和牧区生活,离真实的情景相距甚远,内心的责任感不敢忘却。”
构成哈斯乌拉小说背景的时代,充满着复杂的矛盾、异向的选择、灵肉的冲突。哈斯乌拉小说最常见的主题,就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乌珠穆沁草原的牛羊,古老而神秘的葛根庙,欢快的那达慕,佛殿里的朝圣,蒙古袍等等,这些草原风光和牧人生活习俗的描写,构成了哈斯乌拉小说中的生活画面中特异、诱人的色彩,把读者带进了一个风光旖旎、民情淳厚、殊教异俗、充满新鲜感的生活天地。
文学创作成为哈斯乌拉生活的重要内容。1993年,内蒙古作协在呼和浩特召开哈斯乌拉作品研讨会,时任内蒙古自治区主席的乌力吉发信祝贺,誉其作品“以极富个性、色彩鲜明的文学笔触,表现出内蒙古各族人民的美好感情和追求,以及我们伟大时代的精神风貌,赢得了广大读者的赞誉。”
在文学创作路上奋斗50年,他比喻与文学之间为母子关系。为总结其文学创作成就,3月12日由内蒙古文联、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民族文学杂志社主办的十卷本《哈斯乌拉文集》新书首发式在呼和浩特举行。
著名作家玛拉沁夫、中国作协副主席吉狄马加、高洪波,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副会长叶梅、包明德,中国当代女诗人舒婷等众多名家纷纷祝贺,表达了对哈斯乌拉的崇高赞誉。
“这是我对50年文学路的一个交代。”哈斯乌拉这套《哈斯乌拉文集》十卷本分别是:短篇小说卷,中篇小说卷、诗歌·上卷、诗歌·下卷、散文·纪实文学卷、长篇报告文学——百年东方、文论·影视文学卷、游记卷·饮马星河、回忆录——五更太阳红、作品评论集,这道臻美的草原文化盛宴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50多年来,哈斯乌拉发表了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260多万字的作品。
著名作家玛拉沁夫说:“作为一个作家,草原,是哈斯乌拉上马的地方。该文集是一部巨大的艺术工程,是内蒙古大草原奏起的一部时代乐章。
来源:中国公益在线呼和浩特讯公益记者 梅刚
额吉,你听我说
额吉,你听我说,
小时候,
把我放在马背, 你告诉我
雕花的马鞍
也免不了在旅途上颠簸
老牛拉着勒勒车
也能走到天边的万里长河
当黄骠马把我送到千里外的浩特
我开始选择在大城市拼搏
你一听
焦虑的眼泪
模糊了你临行前的嘱托
额吉,你听我说
当我们挂起“玛拉沁奶茶馆”的匾额
你担心
你那儿媳妇没见过世面
你害怕
我套马的粗手
拨不了准星和秤砣
你再三地告诫
买进卖出 靠心计思谋
咱牧民决不能失去诚实的美德
额吉,你听我说
把煤气调成春三月的牛粪火
让马头琴唱响九曲的<锡林河>
北京王府井的调料盒
坝上张家口的铜火锅
咱烙的馅饼又香又薄
三岁羯羊的手把肉
溢香的奶茶坐满了九张餐桌
额吉,你听我说
为什么奶茶馆这么红火
狭小的茶馆门窗怕被挤破
你儿媳妇唱的民歌
羞落了满天星座
一个戴眼镜的小伙告诉我
浩特的市长都悄悄来过
还有那写书照相的一大群记者
额吉,你听我说
热闹的春节又来到北国
节日的奶茶馆多需要霓虹灯闪烁
客人定好的年夜饭更不能耽搁
所以,
不能回到您身边敬献哈达祝贺
也不能和亲友们摆放敬天拜地的酒桌
城里人一天也离不开香甜的奶茶
熙攘的街道更需要草原亲情的欢乐
大楼里每天播放“我和草原有个约定”
我高声唱出“新时代玛拉沁的牧歌”
电视台已经签约
明天来录制
《浩特里蒙古包的述说》
还有“马背牧人的中国梦”
城市演绎着飞奔的时代列车
我们马背上走来的创业者
拼搏,
依然是烈马追风的品格
春天来了,
草原的阳光会牵出牧场的欢歌
河湾的暖风
一定会推送
染尽遥遥远天的绿色
额吉,你听我说
额吉,你听我说......
草原,请收下我的依恋
(一)
每当我拖着沉重的熙攘
挤进汽车上班
我便想起骏马
曾泊过我青春的船
我将带回来的一粒思念
播进颤颤的心田
唯有草原的风,她才长
唯有草原的雨,她才壮
(二)
小草,我的伙伴
你枯荣我多少渴望
在你的叶片里
珍藏我多少绚丽的梦幻
我躺进你的菲芳
春天便跳进我的诗行
当“蒂哲布尔”羔羊
舔着我的鼻尖
我才把晚霞收进羊圈
(三)
黄昏,我捧起几缕
流连在霓虹灯下的夜风
让她带上我的怀恋
去看望草原七月
萨日朗花燃起的火红
在酿诗溢彩的草坪
我知道了
白云,擦亮了羞涩的蓝天
大地,养育着滴绿的黎明
(四)
我在羊群旁放飞的百灵
昨晚仍在梦中啼啭
埋在五月兰下的畅想
正在无垠的草原上翩跹
那写在手背上的壮语豪言
已被飞转的齿轮碾碎
只有牛粪燃起的青炯
久久地萦绕着我的思念
啊!草原,请收下我的依恋
黎明,在马背上成熟
当夜的絮语
缠绵少女的梦
北方的黎明
迷惶地冲离山脊
鞍上倏然腾起辉煌
坎坷的季节
在马的嘶鸣中
流成同一个曲线
灰色的愁绪
在马的颠簸中
幻成七色的光环
总有一束束漂亮的思考
涂抹昨天的颜色
倚在马背的心宇
总被擦得油光闪亮
一片片漫山的呼唤
闪出波倾浪涌的风景
山丘从远古
赶来羔羊的童话
小草从纤弱中
晃动松柏的臂膀
草原撩起皱折
黎明袁在马背上成熟
放纵广阔的张望
当黎明在马背上
急切地繁衍
牧民们早已
揉红了一轮浑圆
鲜亮起自己的日子
• 来源|内蒙古文联离退处 •
• 编辑、校审|官微编辑组 •
精彩推荐:
冀晓青一行赴阿拉善盟进行文艺创作专题调研
- 上一篇: 画家王忠仁的草原情怀
- 下一篇: 【意象】系列之 ---赵文华草原风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