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ruga mori》


桑都仍

       桑都仍(1926—1967),马头琴艺术家,蒙古族现代马头琴艺术的奠基人之一,科尔沁右翼前旗人。自幼爱好民间艺术,学会拉四胡、演唱好来宝,被乡亲们誉为小“胡尔奇”。1947年任内蒙古歌舞团乐队演奏员,1951年拜色拉西为师,系统地学习潮尔演奏技艺,是建国以后第一位蒙古族青年马头琴演奏家,并多次在内蒙古和全国文艺汇演中获奖。在色拉西所授 “四度定弦演奏法”的基础上,他又向巴拉贡学习察哈尔“五度定弦演奏法”,后赴蒙古人民共和国,向马头琴演奏家扎米扬学习马头琴艺术。他博采众长创立了一套音色明亮圆润、干净利落、演奏风格含蓄细腻、意境深邃的新型马头琴演奏技法。这一技法的创立,对于内蒙古马头琴艺术新流派的形成,演奏技巧的系统化、规范化做出了巨大贡献。他还创作了许多独奏曲,其代表作品有《蒙古小调》《鄂尔多斯的春天》(与他人合作)、《四季》《走马》《怀念》等,这些乐曲已成为蒙古族马头琴艺术的保留曲目。他在乐器改革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与别人合作,试制出多种型号的木面共鸣箱马头琴,组成80人的马头琴乐队,为后人的成功改革奠定了基础。(摘自:《当代草原艺术年谱·音乐卷》)


马头琴

       马头琴蒙古语称“莫林·胡尔”(morin hugur),是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乐器之一。形制大致为:琴体、琴杆采用梨木、红木或白松木、紫檀木等材料制作,身长约3尺有余,琴头刻以马首。琴杆呈半圆型,平面为指板。琴杆贯穿共鸣箱,下端方柄套以皮革,上端连接琴弦,靠定弦张力加以固定。琴颈上凿出空槽,左右各装一支弦轴,以两缕尼龙为琴弦。琴弓用硬木制作,弓端开小孔,穿以弓毛打结固定,以马尾或马鬃为两股弓弦。共鸣箱为木制梯形,音孔在正面。马头琴为反四度定弦,演奏时用指甲或手指关节由内侧向外顶弦,高把位时则用指尖触弦左侧。马头琴音色淳厚饱满,风格优美深情,极富感染力,经常用来独奏或为长调民歌伴奏。代表曲目《万马奔腾》《朱色烈》《凉爽的杭盖》《四季》《草原新歌》《新春》《叙事曲》等。(摘自:《当代草原艺术年谱·音乐卷》)


微信ID:MengGuYinYueBuLuo

0
0
打赏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