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草原上,流传着一种在蒙古族游牧生产生活中形成的古老婚俗——阿日奔苏木婚礼。阿日奔苏木婚礼呈现给人们蒙古包、乘马、勒勒车、蒙古族服装、蒙古族长调歌曲、祝赞词、蒙古族奶食品和肉食品等,反映了该地区蒙古族人民多彩多姿的生活以及当地特有的草原文化,具有民族学、文学等方面的研究价值。阿日奔苏木婚礼于2007年6月被列入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阿鲁科尔沁旗位于内蒙古赤峰市东北部,全旗人口中,蒙古族占三分之一。阿日奔苏木是清朝的行政区域名称,泛指现在的罕苏木苏木一带地区。历史上的阿鲁科尔沁部落,是成吉思汗的胞弟哈萨尔的一部分后裔。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居住于原呼伦贝尔盟海拉尔河一带的阿鲁科尔沁部落,在首领昆都伦岱青的率领下,南下迁移到了此地。清朝时设立阿鲁科尔沁旗,归原昭乌达盟管辖。

阿日奔苏木婚礼,最早可追溯到成吉思汗蒙古国时期或更早。1985年,为了挖掘整理民族文化遗产,阿鲁科尔沁旗文化馆整理出了《阿日奔苏木婚礼》文稿。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赤峰市文化局在原巴彦温都尔苏木阿日呼布嘎查和玛尼图嘎查一对新人的婚礼上,进行了现场拍摄,制作出了反映内蒙古东部区蒙古族婚礼风情的电视片《阿日奔苏木婚礼》,收藏于内蒙古博物馆。



来源:方志内蒙古


0
0
打赏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