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乐科技MTeam内容摘要:本文整理了中国境内蒙古族地区具有蒙古族代表性的部分乐器,共十一件,以萨克斯·霍恩博斯特尔分类法进行分类,分别为体鸣乐器一件、膜鸣乐器一件、弦鸣乐器七件以及气鸣乐器一件。通过文献梳理、实地考察等方式归纳出这十一件乐器的形制、起源、分布、演奏技法等。目的是将蒙古族音乐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乐器进行系统的整理、记录,使蒙古族音乐文化被更多的人所认识并传承下去。本文的十一件乐器是笔者截至完成此篇论文时,梳理出的具有蒙古族代表性且仍现存于世的部分乐器,在本文没有列出的、且具有上述特点的乐器将继续进行完善。
中国蒙古族乐器综述·上 蒙古族不仅是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之一,分布在世界各地,例如蒙古国、俄罗斯联邦境内布里亚特共和国、卡尔梅克共和国、图瓦共和国、阿尔泰共和国等国家和地区。在中国,蒙古族人民不仅仅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在新疆、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均有蒙古族聚居地。蒙古族音乐历史悠久、特征鲜明、内容丰富,是草原文化最生动,最鲜活的表征,是世界音乐文化中不可忽略的组成部分。在蒙古族音乐文化中,不仅是纯器乐还是民歌、说唱以及歌舞等各种音乐体裁,乐器都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体鸣乐器
1. 四块瓦四块瓦[1]
四块瓦,由四块长度为15cm、宽度为5cm的竹板组合而成,没有特定的音高。四块瓦起源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东路二人台;为东路二人台戏班伴奏乐器“四大件”之一。演奏技法是由演奏者的拇指和中指控制,进行演奏速度与力度的调整[2]。视频链接:https://tv.cctv.com/v/v1/VIDEHnQCSkzbyrJphY4AineT200604.html 2022/12/29
2. 腰镜腰镜[3]
腰镜,蒙古语称博色仁钦。是将大小不等的9面托力串联在一条牛皮腰带上作为“腰镜”;托力,圆形,青铜制,有花镜和素镜两种;花镜者,镜体正面光亮如镜,镜体背面铸有各种图案或文字,中央有一拴绳的乳钉状带孔镜钮,直径最大者18.9cm,最小者5.8cm;素镜者,镜体正面打磨光亮如镜,镜体背面无图案,主纹饰区有2~6个凸起的弦纹,中央有一拴绳的乳钉状带孔镜钮。腰镜起源于中国东北阿尔泰语系诸族萨满,分布在科尔沁左翼中旗。腰镜是在舞动时使其互相碰撞而发声;使用时,蒙古博先穿上神裙,神裙外再套上一个素色围裙(在神裙与托力之间起到衬垫的作用),然后再将腰镜围系在腰间;由于大小不一的托力密集地层叠串联在一起,所以在舞蹈时,托力就互相摩擦、碰撞而发声[4]。
二、膜鸣乐器
1. 蒙古鼓
蒙古鼓,蒙古语称“恒格勒格”,意为“鼓”。鼓身木制,两面蒙牛、羊或马皮,皮边四周用两排鼓钉固定;规格大小不一,鼓面直径40~80cm、鼓高15~20cm,鼓身两侧各置一鼓环。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青海省和甘肃省等省区。演奏时,双手执锤敲击[5]。视频链接: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tN4y1u7Ys?vd_source=e6944e9d36b1322ddb3934b211d02489 2022/12/4
1. 潮尔琴
潮尔琴,蒙古语称“锡纳干潮尔”,“锡纳干”意为“勺子”,“潮尔”意为“共鸣、和声”,名称来源于据流传第一把潮尔琴的制作灵感是一位牧民听到勺子掉在地上的声音所得的灵感。琴杆用硬杂木制作;琴箱多为上宽下窄的倒梯形造型,用硬杂木以榫卯结构制作琴箱侧板框架后,多采用双面蒙皮,以牛皮、羊皮或马皮等蒙制琴箱,单面蒙皮时背面用硬木板代替;琴弦分两股,由两束黑色马鬃尾毛制成,采用正四度定弦法,高音弦在外(左)侧,低音弦在内(右)侧;定弦A-d。潮尔琴的起源为宋代出现的火不思类型的胡琴;分布在内蒙古东部的通辽市、赤峰市、兴安盟和西部的巴彦淖尔市、阿拉善盟等地[6]。演奏时由琴下码底部凹槽插入一把蒙古刀,使琴箱面皮整体振动,用来调节音量和音色;多用外弦演奏高音旋律,内弦演奏持续低音;左手多用食指、无名指的内侧第二关节触弦演奏[7]。潮尔琴[8]
视频链接: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fZ4y1z74m?vd_source=e6944e9d36b1322ddb3934b211d02489 2022/12/4
2.传统马头琴传统马头琴[9]
传统马头琴,蒙古语称“莫林胡尔”,因琴首常雕刻为马头而得名。琴体大都用松木或其他草原上常见的硬木制作;琴弦多以黑色马鬃尾毛制成,分为粗细不同的两束琴弦,粗弦为120根,细弦为80根;琴箱为上窄下宽的梯形结构,用硬杂木以榫卯结构制作琴箱侧板框架后,双面蒙以马皮或牛皮、羊皮,单面蒙皮时背面用硬木板代替;琴弓多用柳条制成,长约50cm,弓尖处用羊“背式骨”固定黑色马鬃尾毛,另一端系于弓柄处,手持部位缠以布条;为正五度定弦d、a(称“胡尔呼格”)和反四度定弦a、e(称“孛尔只斤呼格”)。马头琴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大多数学者认为马头琴是由潮尔演变而来,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地区。常用演奏法分为泛音演奏法(称“勃依勒乐特·达日拉嘎”)主要使用双弦同时演奏,和实音演奏法(称“图伯尔·达日拉嘎”)食指用指甲根部顶弦,常用于反四度定弦法中[10]。视频链接:https://haokan.baidu.com/v?vid=10911235336446035794&pd=pcshare&hkRelaunch=p1%3Dpc%26p2%3Dvideoland%26p3%3Dshare_input 2022/12/29
3.现代马头琴
(1)高音马头琴
高音马头琴,蒙古语称“温都尔呼格•莫林胡尔”。琴杆、音箱的侧、背板采用长白山色木或川滇枫木制成,面板用桐木或鱼鳞白松,呈正梯形琴箱,琴弦为尼龙丝,弦轴为机械铜轴,琴弓用乌木或红木制作;在琴箱内加装音梁和音柱[11],定弦c1、g。现代高音马头琴分布于世界艺术舞台。
(2)中音马头琴
中音马头琴,蒙古语称“度木达呼格•莫林胡尔”。共鸣箱成正梯形,四角微圆;琴箱长33cm,上宽19cm、下宽28cm、厚7cm,面板孤高1.5cm、背板孤高1.3cm,面板中部偏上置琴马,两侧开有两个对称的奔马形音孔;有效弦长(山口至琴马)50cm、山口高2cm、琴马高2.6cm;金属琴弦在原大提琴弦的基础上,再增加多根裸体细钢丝,经多股合绳成为核心弦后,再外缠一层压扁的合金铝丝而成[12]。
(3)低音马头琴
低音马头琴,蒙古语称“道拉呼格•莫林胡尔”。琴箱采用传统马头琴的外形,擦弦点部位略向内弯曲,四个琴角修饰为小圆角,第一代低音马头琴琴箱呈正梯形,正、背两面都蒙以桐木板,张三弦,琴弓在弦外拉奏。1980年,中国广播民族乐团乐改小组改革成功,由北京民族乐器厂选派乐器制作师制作[13]。
4.四胡
(1)传统四胡
传统四胡,蒙古语称“多日本乌塔斯图胡尔”,“候勒禾”意为“四弦”,“胡兀儿”意为“胡琴”。琴筒木制,呈圆筒形,一底面钻有导音孔,一底面蒙有蟒皮;两根高音弦,两根低音弦,上下纯五度定弦,琴弦现为铜丝弦或钢丝弦,少部分使用银丝弦;琴弓由竹子和白马尾两部分组成[14]。传统四胡起源于我国古代北方奚部的拉弦乐器奚琴;13世纪后,四胡已在蒙古族地区流传;现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华北等广大地区[15]。传统演奏技法大致分为右手弓法(长弓演奏、短弓演奏、快弓、慢弓、倒弓、碎弓等)和左手指法(实音演奏、泛音演奏、潮尔演奏、弹奏、滑音、打音、高速揉弦)等[16]。视频链接: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34411A7Rn/?share_source=copy_web 2022/12/29传统四胡[17]
(2)低音四胡
低音四胡,蒙古语称“道拉呼格•多日本乌塔斯图胡尔”。为现代改良版本。琴筒早用一整块木料掏空而成圆筒形,后用硬木制成圆筒形、六方型或八方型,筒长30cm、直径15~20cm,筒前口蒙以羊皮、马皮或牛犊皮为面,筒后端敞口;琴杆木制,多为两截,全长110cm;琴弦为羊肠弦、丝弦或铜弦;琴弓用牛角加工、木料或柳枝作杆,两端系马尾,弓长85cm;定弦A-d。20世纪50年代,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民族乐器厂制琴师张纯华等将低音四胡的形制统一;现分布于内蒙古东部科尔沁、喀喇沁——东土默特、昭乌达、锡林郭勒东部的乌珠穆沁地区。演奏时将琴筒置于左腿根部,琴头稍斜向左方,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执弓拉奏;主要用左手食指、无名指第二关节处按弦,有时用中指或无名指的指甲从弦下顶弦来代替按弦,还不时从弦下弹弦,小指多用来奏出第一把位的滑音和泛音,常用的有揉音、滑音、泛音、打音和颤音等技巧;右手常用中弓部位演奏,并用弓杆敲击琴筒,以加强节奏、衬托曲调的热烈气氛;除常用技巧外,左手拇指的指甲弹拨里弦配合右手弓杆敲击琴筒,也经常用右手拇指、食指、中指轻弹琴筒皮面配合左手指甲弹弦,这些都是四胡独具特色的演奏技法[18]。
(3)中音四胡
中音四胡,蒙古语称“度木达呼格•多日本乌塔斯图胡尔”。为现代改良版本。琴筒用薄黄铜板卷焊而成,呈圆筒形,筒长16cm,直径10cm,筒前口蒙以蟒皮或牛皮为面,用铜箍禁锢,筒后端敞口;琴头琴杆用一整块红木或紫檀木制作,全长90cm;琴弦为丝弦或铜弦;细竹系两条马尾为弓,弓长68cm;两个八度,定弦d1-a1。中音四胡分布于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区的农区和半农半牧区[19]。
(4)高音四胡
高音四胡,蒙古语称“温都尔呼格•多日本乌塔斯图胡尔”,又称蒙古小四胡。琴筒由八块硬木薄板拼粘而成八方筒形,筒长14cm,前口蒙蟒皮或薄牛皮为面,面径9cm;琴杆用硬木制作,全长80cm,琴头平顶,上置四轴,轴长17cm;琴弦为钢丝弦;细竹系两条马尾为弓,弓长78cm;三个八度,定弦d1-a1。高音四胡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鄂尔多斯、察哈尔、喀尔喀等地区。高音四胡的演奏技法除上述技巧外,还用左手食指的第一关节处、中指的第二关节中间、无名指第一关节处(有时用指肚)、小拇指指肚等按弦;左手有滑音、颤音、打音、泛音、双音、双打音、双泛音等;右手弓法更为丰富[20]。
文章来源:中国音乐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 张杨
转载请注明来源[1] 图片来源于https://flying-daw.com/attachments/330/ 2022/12/4
[2]许著明.浅析东路二人台中“四块瓦”的演奏艺术[J].北极光,2018(08):47-48.
[3] 刘桂腾.中国东北阿尔泰语系诸族的萨满乐器及其文化特征[J].中国音乐学,2004(02):73-93.
[4] 笔者拍摄于内蒙古博物院 2022/9/23
[5] 布仁白乙、乐声. 蒙古族传统乐器[M].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2007.30-32.
[6] 布仁白乙、乐声. 蒙古族传统乐器[M].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2007.95-97.
[7] 博特乐图. 蒙古族传统音乐概论[M].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2015.292-293.
[8] 图片来源于http://pic1.nmgnews.com.cn/003/001/741/00300174184_53cfcf12.png 2022/12/4
[9] 笔者拍摄于内蒙古博物院 2022/9/23
[10] 博特乐图. 蒙古族传统音乐概论[M].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2015.297-300.
[11] 春英,邵环,阿勇嘎.现代木质马头琴的发展和生产技术[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1):237-242.
[12] 布仁白乙、乐声. 蒙古族传统乐器[M].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2007.102.
[13] 布仁白乙、乐声. 蒙古族传统乐器[M].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2007.103-104.
[14] 斯琴塔娜 高晓霞《蒙古族传统乐器工艺特征研究——以蒙古四胡为例》
[15] 布仁白乙、乐声. 蒙古族传统乐器[M].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2007.114-16.
[16] 博特乐图. 蒙古族传统音乐概论[M].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2015.287.
[17] 笔者拍摄于内蒙古博物院 2022/9/23
[18] 布仁白乙、乐声. 蒙古族传统乐器[M].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2007.116-118.
[19] 布仁白乙、乐声. 蒙古族传统乐器[M].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2007.118-119.
[20] 博特乐图. 蒙古族传统音乐概论[M].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2015.29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