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导致去年拍的一大堆照片一直来不及整理,却意外发现那些博物馆藏品成了远方的慰藉。
动物的屯粮本能,在我这竟成了屯精神食粮。
给这半年因为主观和客观原因而无法更新的自己。
也给可能哪里都去不了的你。


新疆博物馆在乌鲁木齐,不知是否太难企及,能找到的资料很少。不仅没有官网,甚至连官方公众号也只是用来预约、发发闭馆或者重开的公告、庆祝建党国庆等等。

(左起)【北朝】彩绘飘带圆点纹陶罐与彩绘木豆,吐鲁番出土

去年7月到访时,正值上海一波疫情,我们在北疆担惊受怕,一路自驾争分夺秒(无际疆域——北疆独库十日行)终于,经过某人一天十几小时自驾,于午夜有惊无险抵达乌鲁木齐。
(左起)【唐】木蓬车、骆驼俑、牛俑、羊俑

第二天去往大巴扎休整时,工作人员告知疫情期间博物馆一票难求并劝我们放弃,反而激起了我刷票的斗志。终于刷进两个位置,却又差点因核酸报告未出结果而无法进馆。百般周折、几经斡旋,掐表看完,当天晚上赶飞机回上海,回头看来,错一步都会“收获”蝴蝶效应。


如果说之前去过的各地博物馆都有所谓的镇馆之宝,那新疆博物馆本身就是一个宝——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让它的每件展品都颇具特色。比如这些绣花帽,也是到过新疆我们才知道,除了料作的不同,帽子的形制寓意着性别、婚否等等,本身亦是文化的象征。

(左起)【东汉】人首马身武士像缂毛壁挂、【北朝】舍利盒

又比如上图左出自东汉的人首马身武士像缂毛壁挂,又比如上图右出自北朝的舍利盒,几乎都算是其他地区见不到的孤品。

(左起)【北宋】和田三嘴白玉灯、【清】和田白玉透雕扶手

经久不衰的和田玉——在不懂玉器的小白眼里,大概只有博物馆里的展品能放心认为是真品了。

丝织品

和田玉以产地命名矿石已然足够说明出身高贵,而丝绸之路干脆用纺织品命名了连接世界贸易和文化的通道。想到以色列作家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里的著名论调:“人类以为自己驯服了小麦,其实是小麦驯服了人类。”

(左起)【东汉】延年益寿大益子孙锦衬袖残片、毛编织带,尼雅遗址出土

如此说来,丝织品那时是否也驯服了人类?现如今,手机是否又驯服了人类?

(左起)【唐】宝相花纹云头棉鞋、蒲鞋

一千多年的鞋子和时下流行的草编鞋几乎并无二致。


【元】灰地嵌银线狩猎纹缂丝

这样的色彩和画风亦古亦今。

女子——你见过浓眉的唐朝丫鬟吗?

印象中,传统的唐代女子一般长成这样:
【唐】周昉《簪花仕女图》

或者如陕历博(饿了就去艺术馆(十五)| 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博物院)所示:

然而在新疆博物馆,你看到的唐朝女性虽同样圆润,却明显更有个性:

就连发髻示意图也不忘突出浓眉:

食物——你见过汉晋的麻花吗?

(左起)【汉晋】麻花、菊花面饼

(第一排左起)【北朝】面卷、蓝色矿物颜料、枣子、粟
(第二排左起)【北朝】红色矿物颜料、黄色矿物颜料、黑豆、葡萄、麦

(左起)【唐】梨、葡萄干、酸梅干、核桃、哈密瓜、棉籽、馄饨、面饺、月饼、麦穗、馕

之前写石窟我曾经盘过逻辑:千年流传下来壁画之所以在西北更多,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气候。天干物燥,矿石的颜料反而以更好的形态保留。而相比精神食粮,物质食粮保存的状态更为惊人,原来粮食过了一千年、甚至一千五百年仍旧是我们熟悉的样子。更耐人寻味的是,从葡萄干、哈密瓜到馄饨、月饼、馕,人们时隔千年青睐的食物品类也仍旧那么相似。

残缺美
(左起)【唐】轮王说法图壁画残片、千手千眼观音残像

欣赏残缺美大概是看石窟带给我的一笔巨大财富。虽然印象里没有一幅壁画是完整的,甚至没有一尊造像是完整的,但是留下来的部分中那些细枝末节反而让“观看”这件事变得更有价值。左图轮王的小胡子和右图观音的三道颈纹,都在提醒着、诉说着唐朝的审美。

如果你对唐朝西域的历史、军事、政治感兴趣,强烈推荐B站UP主安州牧的《西北有孤忠》系列。

文字与宗教

新疆地区的民族多元性并非近代才有。从东汉开始,这片土地上每一种文字都记录下了一种文化和信仰:
(左起)【东汉】佉卢文木椟、木简、楔形木简,尼雅遗址出土

【北朝】比丘法磐经,吐鲁番出土

(左起)【北朝】于阗文木函、梵文贝叶经、道教符箓

【唐】龟兹文文书

(左起)【唐】根本菩萨多部律摄卷(行间夹写回鹘文批注)、【元】景教(即基督教)石碑

只是这样的多元性,还能留存多久?还是说,有些人只希望把多元化供在博物馆里,而把大一统活生生地刻在我们身上。

钱币

各朝代的钱币同样象征着不同的文化与历史:
(左)【距今约2800年】海贝从商代开始就被用作货币、(右)【元】代贮钱陶罐与水银瓶

【汉】汉代货币不仅长相各异,就连名称也未统一

【唐】唐与西域的紧密联结从货币上也可见一斑——除了本土通宝,还有东罗马的金币和阿拉伯萨珊王朝的银币

【宋】整齐排列(毫无新意)的宋代通宝与元宝

墓葬文化

【距今2700~3000年】恰尔格尔鹿石

据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国际保护中心考证,富蕴县有一座古墓葬遭到严重破坏,墓前立鹿石一尊。此类鹿石被视为萨满教对天地崇拜的产物。顶上圆形好似太阳,点点好似云朵,底下则是草原人民认为跑得最快的鹿,追逐着那至高无上的太阳。这类鹿石在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等地均有发现。

(左起)新疆博物馆展出草原石人、阿勒泰文博院展出草原石人

看着“萌萌哒”的草原石人,是新疆草原上的一大特色。学界对其来源说法不一,有说石人与鹿石一样皆为萨满教产物,也有说石人与中原帝王墓前的石翁仲功能相同——守护墓陵。

左:【唐】女娲伏羲图

整个新疆博物馆我最爱的展品,没有之一。伏羲手上拿着矩,女娲手上拿着规,寓意天地方圆,人首龙身,龙(一说蛇)尾交缠,上方的圆象征太阳,下方的圆象征月亮,四周的圆象征星辰。更难得的是因出土较晚又在新疆这个干燥的地区,色彩仍然颇为鲜亮。这交缠的伏羲女娲被很多人说像DNA螺旋,虽然并未证实任何实际关系,却让人无法否认甚至不想拒绝这种没来由的神秘宿命。

【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比伏羲女娲图更神的,只能是因《国家宝藏》火遍全国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由中日尼雅遗址学术考察队成员于1995年在尼雅遗址发现。五星指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出东方指五颗行星在一时期内同时出现于东方天空,中国指黄河中下游的京畿地区及中原。连起来就是五星出现在东方则于该地区有利。

若羌——不破楼兰终不还
(左起)【距今3800年】木雕人面像、木梳,若羌县出土

若羌,西汉时期西域楼兰国故地。原名婼羌,上世纪50年代因汉字简化被国务院无情地拿去了女字旁。

以下内容慎入
以下内容慎入
以下内容慎入
以下内容慎入
以下内容慎入
以下内容慎入
以下内容慎入
以下内容慎入
以下内容慎入
以下内容慎入


一进新疆博物馆,就听到有人直接问楼兰美女在哪,我好奇查了一下,才知道此楼兰美女已经3000多岁了……没错,她就是被口耳相传的新疆博物馆镇馆之宝——楼兰干尸。据报道,她”身高约1.55米,现重10.1千克,面容端详、五官精致,全身上下没有有一丝腐烂,皮肤组织保存的也是极为完好,手臂上也可以看得见血管。”


也不是没有犹豫过该不该把这几具干尸的照片放上来。考量有二:其一,他们也是博物馆展览的一部分,更是新疆博物馆独此一份。读者里一定有想了解却没时间去的人,如果引起了你的兴趣再去查阅资料,也是我的功德一件。


其二,像这样的夫妻合葬,我看了不仅不害怕,反而能感受到一丝安宁。毕竟生命的终点不就是如此。退一万步讲,多多少少人消散在时间里,得以留存下来的,反而是一种福分。

0
0
打赏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