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特中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地处北纬41°07'~41°28',东经107°16'~109°42'。北与蒙古国交界,东与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固阳县为邻,南与乌拉特前旗、五原县、临河区、杭锦后旗相依,西连乌拉特后旗。
旗人民政府驻地海流图镇,距巴彦淖尔市政府驻地临河区161公里,距包头市219公里,距呼和浩特市391公里,距中国甘其毛都口岸130公里。全旗东西长203.8公里,南北宽148.9公里,呈不规则四边形,总面积22868.11平方公里。全旗辖10个苏木镇,1个种畜场,1个牧羊海牧场,93个行政嘎查村(分场)。
今乌拉特中旗地区,战国时赵武灵王筑赵长城东西横亘于境,长城南为北假,旗境南部属云中郡辖九原、安阳城辖区;赵长城北、阴山北大部属匈奴游牧政权统辖地。秦时,阴山南属九原郡临河县(治所今临河巿北境内)辖区,阴山北部为匈奴游牧政权管辖地。西汉时,今旗境阴山南分属五原郡河目县和朔方郡临河县管辖;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置外受降城设都尉(治所约在今旗新忽热苏木);阴山北部为匈奴游牧政权统辖地。东汉时,今旗境阴山南分属五原郡和朔方郡,阴山北属鲜卑草原游牧政权统辖地。三国、西晋时期,今旗境属拓跋鲜卑管辖地。
东晋十六国时期,后赵九年(327)时,今乌拉特中旗中南部属后赵(羯族石氏)朔方郡辖地,中北部属代(鲜卑拓跋氏)统治;前秦建元二年(366)时,今旗境中南部属前秦(氐族苻氏)朔方郡辖地,中北部属代统辖区;前秦建元十八年(382)时,今旗全境属前秦五原郡地;后秦皇初二年(395)时,今旗境中南部属后秦羌族朔方郡地,中北部属魏统辖区。夏龙昇三年(409),今旗境中南部属夏(匈奴铁弗赫连氏)统辖地,中北部属北魏政权统治地。北朝时今旗境为北魏沃野镇镇戍地;西魏大统十二年(546)时,今旗境阴山南属西魏沃野镇辖区;北周建德元年(572)时,今旗境阴山以南属北周(宇文氏)永丰镇辖地,阴山以北属突厥族游牧政权辖地。
隋朝初,今乌拉特中旗境属丰州;隋炀帝大业初改属五原郡,后为突厥地。唐初为丰州辖地。唐贞观二十一年(647),唐朝应归附的铁勒诸部之请,置燕然都护府,治所在故单于台(今乌拉特中旗乌加河北岸40里),辖有今河套以北地区。有记载,回鹘“可敦城”曾建于今旗境西阴山北麓。唐景龙二年(708),朔方大总管张仁愿筑西受降城在今旗西南乌加河镇北。同时,安北都护府也设在此(至714年)。今旗北境为突厥地。唐开元、天宝年间,横塞军治在今旗境西阴山北麓。五代十国时期,晋天祐五年(908),今旗境东南部属晋天德军统辖,其余地区属契丹政权辖地;唐清泰元年(934)至后周,今旗地均属辽统治。辽天庆元年(1111)时,今旗境海流图镇以东基本属倒塌岭节度使管辖地;以西为西夏黑山威福军司(治所兀剌海城,今乌加河镇境)管辖地。
元至顺元年(1330),置兀剌海路,治所兀剌海城(此时兀剌海城约在今海流图镇附近),隶属甘肃行省。明朝初,今乌拉特中旗境阴山以南属山西布政使东胜卫管辖地,阴山以北属蒙古统辖,以后全境为蒙古牧地。明崇祯六年、清天聪七年(1633),乌拉特部驻牧地。清顺治五年(1648),编乌拉特部为乌拉特前旗、中旗、后旗(亦称西公、中公、东公旗)。今乌拉特中旗区域(包括原乌拉特中旗中东部和乌拉特后旗地区)。清朝册封图巴为乌拉特中旗镇国公爵位,并授札萨克职,世袭掌理旗务;册封巴克巴海为乌拉特后旗辅国公,授札萨克职,世袭掌管乌拉特后旗旗务。两旗属乌兰察布盟(今乌兰察布市)。
民国时期,沿袭盟旗制。民国3年(1914),今乌拉特中旗境随乌兰察布盟(今乌兰察布市)隶属绥远特别区。民国18年(1929),改隶绥远省。抗日战争期间(1937—1945),今旗境名属伪“蒙疆政府”乌兰察布盟,实为敌我拉锯地区。民国34年(1945)8月,日本投降,复归绥远省乌兰察布盟。民国37年(1948),绥远省地政局制《绥远省全图》中,乌拉特中公旗区域是从乌拉特中旗贝子府往西、往西北,包括今乌拉特后旗境在内;乌拉特东公旗区域在乌拉特前旗东北。这与《绥远通志稿》所记乌拉特“中旗在狼山后,当前旗之西北”;乌拉特后旗“在阴山后,当前旗之东北方”,大体一致。
1958年4月2日,乌拉特中后联合旗划归巴彦淖尔盟(今巴彦淖尔市)管辖。1970年10月30日,划出旗辖西部9个人民公社,设置潮格旗,驻潮格人民公社。1981年8月21日,乌拉特中后联合旗更名为乌拉特中旗。旗辖行政区划经过多次调整,至此全旗划分19个农牧区人民公社、1个镇人民公社。1984年,乌拉特中旗人大常委会和人民政府在全旗改革农牧区“政社合一”体制,以原农牧区、镇人民公社的辖区为基础,分别建立苏木、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1986年,将乌加河乡、温更苏木分别改设镇,并建立镇人民政府。
2017年,乌拉特中旗总人口143031人。其中,城镇人口(海流图镇)30252人,乡村人口(苏木、镇、场)112779人;少数民族29075人,其中蒙古族27844人,占总人口19.4%,是一个蒙古族、汉族、回族、满族、藏族、达斡尔族、朝鲜族、土家族等多民族聚居的少数民族边境旗。境内有中蒙边境线184.4公里,拥有巴彦淖尔市唯一的双边常年开放甘其毛都口岸及承接蒙古国矿产资源加工利用的口岸加工园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