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牧人的传统居住形式除蒙古包外,还有帐篷等简易的居所。帐篷,蒙古语称“麦汗”。用深蓝色或深灰色的双层厚斜纹布制成,内部用两根立柱在两端作支撑,立柱分别用钎、绳固定好即可。在帐篷的角端补绣有用大绒或黑布剪贴出的各种吉祥图案。这种帐篷在牧民家遇婚丧嫁娶、庙会等大型临时性集会时使用。


还有一种被称为“塔嘎特”的居所,实际上是形似亭子的帐篷。用四根柱子撑起布顶,四边用毛绳向外抻拉紧后,用铁钎钉在地上。四边角上用大绒和呢子剪贴、纳缝祥云、蝙蝠及寿字图案。“ 塔嘎特”塔嘎特通风凉爽,在清代多为贵族所用。清代以降,当皇帝举行盛大的宫廷那达慕大会时,搭建帐篷作为官员休息之用,清画《塞宴四事图》中就有此形制的帐篷。

此外,还有一种圆形拱顶房,外形似蒙古包,蒙古语称“窝棚格日”。建造时选择粗柳条做骨架,然后以柳枝围骨架编制,要留出门。房顶开天窗,用柱子固定。在前面和两侧留窗户,编制后用牛粪、粘土及草灰在墙壁内外涂抹即成。这种房在鄂尔多斯市一带多见。

蒙古语称为“布日格格日”的,是牧区相对固定居住的房屋,多半以树条编制或用土块砌成,形制与窝棚格日相同。


在通辽市开鲁县还有一种以柳条编制,外壁涂泥的简易居室,称“崩崩”,后来用于仓储,现以逐渐被淘汰。


蒙古包外的庭院配置也有一定的形制,一般以柞、桦木条或柳树条围栅院墙,在避风处用牛粪、羊粪堆积围一处畜圈,数辆勒勒车排列成圆形围绕在蒙古包周围。





0
0
打赏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