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页

  • 【文物拾珍】信众圣地 璀璨生辉——赤峰佛教寺庙撷影(二)

    【文物拾珍】信众圣地 璀璨生辉——赤峰佛教寺庙撷影(二)

    晨钟暮鼓,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迷路人。古往今来,多少人因见道场清幽庄严而生清净心;或因在道场见闻经书法宝,若有所思而生欢喜心;或因见佛相慈悲,顿觉众生深处苦海而发起救世度人的慈悲心……佛家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和向往,也与世间殊途同归。惩恶扬善,国泰民安,是人们共同的追求。佛教在赤峰地区影响久远,而寺庙则是赤峰各民族传统文化积淀、承传、发扬的场所,是各族信众精神寄托的圣地。游览寺庙,可以了解历史、认识宗教、欣赏艺术。佛教在赤峰地区传播及寺庙建立。佛教传入北方草原地带,始于匈奴时期。此后统治北方的各个民族...

    2025-01-19 295
  • 【史海钩沉】红颜早逝  塞外挽歌——下嫁喀喇沁部的和硕端静公主

    【史海钩沉】红颜早逝 塞外挽歌——下嫁喀喇沁部的和硕端静公主

    和硕端静公主,生于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康熙第五女,序齿为三公主。母为布贵人兆佳氏,参领塞克塞赫之女。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受封为和硕端静公主,同年十月下嫁喀喇沁部蒙古杜棱郡王次子乌梁罕氏噶尔臧。更进一步密切了喀喇沁部与清廷的联系,成为满蒙民族亲善融合的佳话。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三月,公主卒于喀喇沁右旗公主宫内,享年36岁。盛大婚礼从首领苏布地投奔皇太极开始,喀喇沁部与清廷的关系一直极为密切。喀喇沁部凭借协助清朝开国创业和巩固北疆的军功,以及对清廷的忠诚,在蒙古诸部中倍受恩宠。喀喇沁部地理位置也很...

    2025-01-19 437
  • 【美食美文】麻籽豆腐寄乡情——名作家笔下的“赤峰 12 峰味”

    【美食美文】麻籽豆腐寄乡情——名作家笔下的“赤峰 12 峰味”

    自幼从农村长大,对农村听过、见过、经历过的事情感触多,记忆深刻。前几天,在逛集市的时候,听见商贩一声声地吆喝“卖麻籽豆腐”,猛然间勾起了我对这一传统美食的回味和对家乡的思念。麻籽豆腐,是一种用麻籽做出来的特殊美食,它和日常里所见用大豆加工的豆腐一样,都是利用植物蛋白质能够凝固的特点做成的,但它的形状比较散,不能像普通豆腐那样能凝固成块,所以在形状上就属于豆腐中的“异类”。麻籽豆腐的原料是麻籽。麻籽是大麻(也称作火麻、野麻、北麻、线麻)的植物果实。《本草纲目》:“处处种之,剥麻收子……五六月份细黄花成穗,随即结实,大...

    2025-01-19 530
  • 【档案记忆】冀察热辽中央分局在赤峰

    【档案记忆】冀察热辽中央分局在赤峰

    1945年8月,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共中央制定“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向北发展,就是首先控制冀热辽地区,进而向东北发展,控制全东北。为了开辟和巩固根据地,党中央先后派出2万名干部和10万大军,挺进东北和冀热辽地区。这些干部到达后,冀热辽地区的工作迅速展开。1945年9月中下旬, 中共热河省委在承德成立。同年10月27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冀热辽中央分局,隶属于晋察冀中央局。1945 年冀热辽中央分局部分领导人员合影,(左起:欧阳钦、李运昌、赵毅敏、程子华、黄火青、高自力)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不顾中国共...

    2025-01-19 444
  • 我的母校——林西中学

    我的母校——林西中学

    2009年春夏之交,我最崇敬的邢康和邵青云老师从北京回赤峰探亲。这一消息惊动了在赤峰的林西中学老教师联谊会,组织者通知在赤峰的旧友同仁,尽地主之谊,为邢、邵一行接风洗尘。老同志到了一起,倍感亲切。人至桑榆之年,面貌几乎一年一改版,更加珍惜每次的重逢。问候、叙谈、回忆、追思,总局限在林西中学的框架中。1953年,经昭乌达盟上报,由内蒙古自治区批准,在林西建立一所地区性中学,担当起林西、克旗和大板的中学教育,初名为林西中学。林西中学校址选在林西西门里路北。在伪满时期,这里是日伪宪兵队所在地,解放后改为县大队驻地。春季动...

    2025-01-19 303
  • 林西为何曾被称为“小延安”

    林西为何曾被称为“小延安”

    【引题】:1947年6月,冀察热辽中央分局与热河省领导机关撤出林西,林西完成了中国革命赋予的光荣历史使命!主动撤退抗日战争胜利后,由于热河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国民党和共产党又在此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1945年9月,国民党在重庆宣布恢复热河省政府的建制,10月8日又进行了一次改组,由东北军将领刘多荃出任热河省主席。12月4日,这个热河省政府由重庆迁往北平,31日迁至锦州。与此同时,1945年9月中旬,中共热河省委成立。随后,热河省建立了5个地委,即热中、热东、热西、热北、热南。其中,热北地委的驻地在林西。 ...

    2025-01-19 329
  • 追忆人民的好县长——松来

    追忆人民的好县长——松来

             在赤峰市林西县,四、五十年代出生的人都记得有一位蒙古族县长叫松来,他的一生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但他的口碑和业绩,却在林西的山川大地上留下了响亮的回声。        松来,原名松来扎布,1925年2月20日出生于内蒙古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中旗一个比较富裕的蒙古族人家庭。1946年10月在哲里木盟财粮处参加工作,1947年2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0年4...

    2025-01-19 173
  • 【林西旧事】忆旧林西文化馆

    【林西旧事】忆旧林西文化馆

    忆旧林西文化馆兆宁  秋童【一】文化是一种成为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它的最终成果是集体人格。我党从建国初期就关心群众文化建设,关心群众文娱活动。在林西很早就有花园,花园东面是礼堂,西有图书馆、展览馆。花园里面,也是古冶区最早文化馆所在地。古冶解放后,政府在1950年就开始筹备文化馆,52年在林西成立。馆址在中横街老四署大院内。我们去老四署是从林西新立大街西走,有林西唯一的银行,银行东有一胡同,胡同促狭,二人不能错过行走,胡同中间有狮子耸立,来往行人都要摸挲石狮子头。胡同南通公安街,公安街东西走向,西有...

    2025-01-19 200
  • 人民公安从这里走来丨听93岁老公安讲述新中国第一代公安人的故事

    人民公安从这里走来丨听93岁老公安讲述新中国第一代公安人的故事

    林西,是冀(河北)察(察哈尔)热(热河)辽(辽西)的大后方和指挥中心,有“热北小延安”之称。在这片被革命历史深深烙印的土地上,人民公安的历史与现代交响在这里回响。黎明之光,山河永念。跟随“人民公安从这里走来”主题宣传活动,我决定去采访一位93岁的老公安、林西公安离退休民警雷万林,听他讲述新中国第一代公安人的故事,近距离探寻林西公安的精神传承。图右一为雷万林这是一张七十年前的老照片,照片中这位身穿戎装、浓眉大眼的小战士就是今天故事的主人公--93岁老公安雷万林。1932年9月出生的雷万林,13岁入伍,15岁参加公安工...

    2025-01-19 163
  • 【林西文史】苏军兵经林西纪略

    【林西文史】苏军兵经林西纪略

    苏军兵经林西纪略陈  广(一)一九三三年三月,林西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日本侵略者在政治上对人民实行残酷的法西斯统治,他们一面收买培植汉奸,充当奴才,一面设置军队、宪兵、特务、警察,压迫老百姓,镇压人民的反抗。解放前驻扎在林西的日伪军事机关有警备军司令部、关东军475部队、兴安军骑兵三团、血银部队,特务宪兵机关先后设过盛岛公馆,阿巴嘎特务机关林西出张所,兴西特务分室(保安局、派遣办事处)林西调查班、目本宪兵队、满洲宪兵团、警务科,还有警察署、矫正局、缉私队。这些组织,安排有密如牛毛的特务,对...

    2025-01-19 196
  • 【林西文史】旅蒙商在林西活动概况

    【林西文史】旅蒙商在林西活动概况

    旅蒙商在林西活动概况侯文义 整理大约在康德二、三年间,林西的大部分商人开始同牧区的草地人进行了经济活动交往(注:草地人指现在的牧民),随着同牧区经济活动的频繁,逐步出现了大量外地商人来林西做买卖。由于这些商人主要以到牧区活动为主,因此被称为旅蒙商。一些较有实力的旅蒙商纷纷在林西建立商号,林西变成了当时旅蒙商主要活动集镇之一。从康德二年至日寇入侵林西后的康德九年(1935—1942年),林西旅蒙商主要分为三个时期:一、兴起:在这一期间(1935—1942年),林西旅蒙商主要分为两大派。一是山西派,另一个是直...

    2025-01-19 221
  • 【林西文史】天朝山惨案

    【林西文史】天朝山惨案

    天朝山惨案 李殿文伪康德七年(1940年)春,两辆日本军用卡车开进夜来改村(今五十家子镇九连三村)。车上插着日本国旗,满载着全副武装的日本关东军官兵,约有一连人,该部由日本三方面军44军管辖。当时,夜来改村只住有皮景云、张荣、张凤鸣等几户人家。日本关东军来到后,住户全部被赶走,每户只许带铁锅,其余的物品全得留给日本人。群众稍有怠慢,便遭日本关东军的打骂,带兵的头目是个小个子日本人,他三十多岁,方脸大口,名字不详。两天后,关东军用卡车拉来一百多人,全是来的“劳工”,多数是东北锦州一带人,还有少数朝鲜人。那个...

    2025-01-19 247
  • 【林西文史】解放前林西的旅店业

    【林西文史】解放前林西的旅店业

    解放前林西的旅店业                                  刘德珠  整理解放前林西的旅店,大都不是单独的旅店,而是兼营粮油、皮毛、布...

    2025-01-19 228
  • 【林西文史】小城子区政府保卫战

    【林西文史】小城子区政府保卫战

    小城子区政府保卫战 韩德胜每当春节的爆竹响彻四野、五彩缤纷的焰花直冲云霄;锣鼓喧天、乐声四起,各式各样的秧歌队穿街过巷,龙飞凤舞;亲人团聚、同志亲友互致节日祝贺的喜庆时刻,我都情不自禁地想起三十多年前的那次难忘的战斗……。那是林西解放后的第二年,即一九四七年旧历正月初四发生的事情。那年我刚刚十八岁,参加工作不久,在我县三区人民政府当通讯员。当时区政府有干部二十三人,区小队干部战士三十四人,另有两名伙夫和一名马夫,总共是六十人,其中还有三名女同志。当时,全国正处在热火朝天的解放战争时期。我县的土地改革工作即...

    2025-01-19 155
  • 【林西文史】林西戏园子

    【林西文史】林西戏园子

    林西戏园子张志敏 调查整理康德八年(1941年)前,林西境内就有戏曲艺人不定剧场、不定时间的演出活动。当时的艺人团体都是班主制,领头人物称为“班主”、“业主”或“戏东”。班里财产(戏箱、服装、器乐等)都属于某人或某几个人所有。业务演出由后台老板(戏东)主持,对外由班主的贴身管事作对外联系等事务,名叫“外写”。由外写直接与某村(庄)的“会首”联系有关演出地点、戏价,确定演出剧目及吃住接送等琐事。这样的流动演出形式叫“跑台口儿”,唱庙戏。时间一般都是六天,这就是当地人所说的“京腔大戏”。这个时期的戏剧活动主要...

    2025-01-19 145
  • 【林西文史】水 头 惨 案

    【林西文史】水 头 惨 案

     水 头 惨 案   李殿文  一九四五年冬,是我党开辟林西地区工作的最困难时期。那时气候比现在冷,一进冬腊月,便是寒天雪地,滴水成冰。当时林西刚被苏联红军解放不久,九月末十月初,我党从冀东、延安派来的少数干部,才陆续到达林西。十一月十三日,在这个边陲小镇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政权——林西县人民政府。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权诞生了,它像冲破黑暗的曙光,复苏着这块塞北的冰封大地,温暖着各族人民的心扉。当时的林西社会情况非常复杂,虽然建立了革命政权,但各种反...

    2025-01-19 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