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页
-
【面孔】二战德军中的亚洲面孔:蒙古人、哈萨克人
卡尔梅克、突厥都有志愿兵加入德军。。志愿兵一般被组织为外籍兵团,隶属于国防军或党卫军。这几个都不是德国人,两个波兰人,一个哈萨克人。二战德军中的亚洲面孔。二战德军中的亚洲面孔...
2018-09-05 23358 -
【看点】最早成吉思汗画像之谜
现今保存的成吉思汗画像的真迹,总共只有两幅。一幅是由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史树清先生,1953年从民间用几块钱征集到的,1963年初,启功、史树清等著名专家对该画像进行鉴定:从纸地、墨色、人物形像、题鉴文字和用笔等方面考察后,一致断定这是一幅元人的作品。这幅画像收藏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元代作品,长58.3厘米,宽40.4厘米);在这之前只见一幅,为明朝人临摹(仿制品,长59.4厘米,宽47厘米)品,现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成吉思汗/元代(现藏于北京故宫博...
2018-09-05 14436 -
【看点】他给马群拍了组照片然后赢得了第十届PSAChina国际摄影大赛主席奖
获得美国摄影学会(PSA)、英国皇家摄影协会(RPS)和国际摄影师联盟(GPU)的认证,面向全世界摄影师与摄影爱好者的第十届PSAChina国际摄影大赛评审结果揭晓,锡林郭勒盟摄影家南吉德的作品《出奇制胜》从33个国家和地区的7767幅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主席奖。南吉德,内蒙古纪录片协会常任理事、内蒙古摄影家协会会员、锡林郭勒盟广播电视台资深编导,拍摄和播出了数百期专题节目,其中很多作品在全国、全区获奖。2011年,南吉德担任副导演的电影《额吉》荣获中国广播影视“...
2018-09-05 12894 -
【美食】云南蒙古族美食是什么样的?
在通海的兴蒙乡,生活着一个蒙古族的支系,这是云南唯一的蒙古族聚居乡,位于云南省通海县的杞麓湖西岸的杞麓山脚下,自元代以来世居于此。这是一个马背驮来的民族,从游牧到征战,其后裔在西南一隅经历了军垦、拓边、网鱼、农耕等变迁,生存繁衍、挣扎嬗变,时至今日,这已经不仅仅是个奇迹那么简单。生产和生活方式几经变迁,让这个在红土高地上生活的蒙古族支系在饮食文化上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让落籍云南的这一支蒙古族有着久远而独特的历史沉淀。说到太极鳝鱼,对于兴蒙乡的村民来说,可谓是各家各户皆会做,这是他们用来招待宾客的上席佳肴。太极鳝鱼...
2018-09-05 13271 -
【习俗】蒙古族生活中的艺术—银器
蒙古族银器品种有银碗、蒙古刀、蒙古银壶、饮酒器皿、头饰银簪、各种马具鞍花等。其特点是大方淳朴,精巧细致,色彩纹样古雅,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蒙古族是一个热爱银饰的民族,银器在蒙古族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打制银器的银匠师傅也就成了三百六十行中的一个行当,被流传了下来。不论是高原,还是牧场,蒙古族群众佩戴银饰品都非常普遍,由于同一族属但部落不同,银饰品的种类、造型、图案和佩戴方式也各具特色,呈现出不同的寓意和讲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使其成为蒙古族佩饰中的亮点。一件小小的头簪、发钗、挂件常常就是一件信物,承载...
2018-09-05 16970 -
【历史】探秘:元大都皇宫以蓝瓦白墙为主色调
元大都复原图北京是元大都所在地,现在的北京故宫是明朝永乐皇帝修建的,明朝故宫以红墙黄瓦为主要色彩,而元大都宫城以蓝瓦白墙为主,现在北京的北海白塔和白塔寺保留了元朝皇宫当时的风格,元大都内的民居则类似云南白族民居,以白和蓝为主。《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了元代老北京城墙,明确地写道:“它被涂成白色”。我认为他是对的,元大都城墙的确以白色为主。蒙古族向来崇尚白色和蓝色,这也是蒙古包的主基调,因为在以蒙古族皇帝为主的元大都则基本采用了蓝白相间的主色调,从宫城到民宅无不体现着蒙古特色。元大都是北京建城历史上最重要的时期,它...
2018-09-05 21761 -
【故土】身在异乡的蒙古人 -席慕容
身在异乡的蒙古人 “父亲曾经形容草原的清香,让他在天涯海角也从不能相忘。”席慕蓉父亲的故乡在一望无际的锡林郭勒大草原上,这片古老而广袤的地方,是大元帝国的发祥地。元世祖忽必烈在此继承汗位,在定都北京(大都)之前,这里是元朝的上都。 席连勃家族世代居于蒙古察哈尔部,世袭明安牧场护军校。这个家族在近代的流徙,就是半部内蒙古近代史。席慕蓉的父亲拉席敦多克(或译作喜瑞多布),汉名席振铎,字新民,察哈尔部镶白旗,蒙古末代王公德穆楚克栋鲁普亲王(德王)姨...
2018-09-05 18674 -
蒙古往事:1930代的“翻身”牧民(下)
1930年代蒙古政治跟随苏联经历了整肃。30年代上半期先是人民党内的布里雅特人和当时的总书记 Jambyn Lkhümbe被整肃,下半期蒙古内务部在苏联NKVD官员指导下扩大清洗,总理根登被整肃,乔巴山开始掌握实权。...
2018-08-30 14511 -
蒙古往事:早期军队现代化和俄罗斯
1911年蒙古首次宣布独立后就从俄罗斯得到了军事帮助,沙俄帝国曾经排出17名现役军官,42名不在役军官去蒙古培训蒙古军队。在1921年秋天,列宁和苏赫巴特尔会面,当时的俄罗斯苏维埃联邦和蒙古签定了友好协议。协议包括军事合作的内容,当时俄罗斯向蒙古运去3,000支步枪,3,000柄马刀。当时提供的武器还包括150支左轮手枪,40挺机关枪,4门炮,2架飞机,1辆装甲车,2辆卡车,以及一部分弹药和现金。一些苏维埃军事顾问也去了蒙古。由于来自苏联的军事技术帮助,1933...
2018-08-30 15303 -
蒙古往事:从无到有的装甲部队
在1930年代苏联取得许可开始制造6吨的Vicker坦克和高速的William Christie轮式和履带的美国坦克,那时候苏联就把半手工制造的BA-27装甲车援助给了蒙古人民共和国。那时候的蒙古没有购买坦克的资金,也没有制造坦克的工业基础。当时乔巴山争取到了从苏联转让的老旧装甲车。蒙古从苏联红军仓库中得到了32辆英国造Ricardo,5辆Taylor, 7辆Renault(雷诺)和11辆俄国造雷诺装甲车,以及一小批半手工制造的BA-27装甲车。乔巴山的想法是,让蒙古军人利用这些旧装备练手,以后能更容易地装备类似的...
2018-08-30 16172 -
【蒙古名人】震惊世界的10大蒙古族科学家
蒙古族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涌现出了明安图、占布拉道尔吉、李四光等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科学家。他们是蒙古民族的骄傲,也是我们学习的楷模。1飞机设计制造家巴玉藻(1892~1929)巴玉藻(蒙古族),著名飞机设计制造家。巴玉藻生于江苏省镇江市,祖先是克什克腾氏,祖父、父亲是蒙古八旗军武官。巴玉藻13岁考入南京水师学童。17岁时,他被选派留学英国、攻读机械工程。1909年,他被选派赴英留学,学习制造船炮。1915年巴玉藻转赴美国留学,考入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为第2期学生,1916年毕业,获硕士学位,被...
2018-08-30 20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