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深山、与驯鹿为生的蒙古部落
3000年来,蒙古的泰加针叶林带一直居住着这么一群骑驯鹿的人,他们是杜科哈人。
杜科哈的蒙语名字“Tsataan”可以翻译为“驯鹿牧民”,驯鹿就是他们生活的全部。
对于杜科哈人来说,驯鹿绝不是普通的家畜。在他们的社会和宗教文化中,驯鹿拥有特殊地位,是他们心目中的图腾。
摄影师Hamid Sardar-Afkhami把镜头对准了与自然世界对话的人与族群,超过十年走遍世界各地,记录了许多濒危文化的故事。
泰加针叶林带拥有一种荒凉而严酷的美,虽然知名度无法与戈壁沙漠或者大草原相提并论,但却是地球上的最大的生物群落区之一。
这个针叶林带起于苔原之尾,几乎一直从欧亚大陆延伸到北美亚北极地区。
它拥有极大的环境价值,是杜科哈人和他们喂养的驯鹿的家园。不幸的是,这个家园现在正面临威胁。
3000年来,杜科哈人一直生活在泰加针叶林带,他们靠喂养驯鹿为生,经受住极端天气的考验。
从鹿肉、鹿皮到重要的驮畜,驯鹿几乎为他们提供了生活所需的一切。
在严酷的生存环境打磨下,他们培养出坚韧不拔的性格。
现在,杜科哈族的人数不断减少,赖以生存的驯鹿数量也呈下降趋势,为了能够延续古老的生活方式,他们必须尽快做出改变。
现在的杜科哈人是蒙古人数最少的一个民族,只有大约45户人家,靠喂养驯鹿为生。
15年前,杜科哈人(以及当地的其他3个游牧部落)共喂养了1.5万头驯鹿,现在的数量却萎缩到2200头并且仍在不断下降。
杜科哈人的精神传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萨满教的影响,他们的文化非常具有韧性,拥有悠久的历史。
过去,杜科哈人主要猎杀野生动物为食,只有驯鹿过了生育年龄或者过于老迈,无法继续充当驮畜时,杜科哈人才会屠宰驯鹿。
现在,由于经济不景气加之森林中的野生动物数量减少,越来越多的杜科哈人为了生存,被迫屠宰驯鹿。
活在零下35度的遊牧民族
涅涅茨人自古以养鹿、捕鱼、狩猎为生,居住的地区在距莫斯科3800公里的西伯利亚城镇纳德姆以外。
涅涅茨(Nenets)原意为“人”,其祖先住西伯利亚西南部,他们是北极冻土带驯鹿牧民、渔民和猎人。
涅涅茨人一年有260天生活在冰雪之中,主要以驯鹿为生。
涅茨人传代以父系为宗,凡同祖氏族各有其住地,并有共同墓地、祭祀场所以及氏族标记,氏族内部禁止通婚。妇女处于附属地位。
涅涅茨人在20世纪晚期约有34000人,一年有260天生活于冰雪之中。
他们的生活和驯鹿息息相关,新生婴儿离开子宫后首先接触的就是接生婆给裹上的鹿皮。
人死之后也同样是用鹿皮包裹。
他们食用生肉。
涅涅茨人信奉萨满教,后部分人改信东正教。
涅涅茨人的族源可追溯到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的“丁零”人。
中国汉代时丁零人游牧于萨彦岭地区。
因战乱一批丁零人沿叶尼塞河向北迁移,到达北冰洋沿岸,其中一部分越过了乌拉尔山。
“一位牧人要依赖领头驯鹿的本领。当迷失在大风雪中而毫无希望找到露营地时,他会通过观察领头头鹿找回家的路。如果领头鹿犹豫,或者打喷嚏,那就表示要横过冰河,牧人会返回,并寻找新的过河地点。”一位涅涅茨人这样说。
- 上一篇: 二战时的蒙古骑兵团 如何直捣柏林
- 下一篇: 蒙古族服饰文化的传承与活化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