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赛音朝克图(1914年2月23日至1973年5月13日),原名扎格普日布,又名赛春嘎,蒙古族,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当代蒙古文学奠基人。他24岁开始文学创作,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内蒙古自治区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内蒙古自治区分会主席等职。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8年春,纳·赛音朝克图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的主要作品有诗集《幸福和友谊》、《金桥》、《我们雄壮的呼声》、《正蓝旗组诗》、《笛声与清泉》、《红色瀑布》,长诗《狂欢之夜》、《南德尔和梭布尔》,中篇小说《春天的太阳从北京升起》、《太阳照亮了乌珠穆沁》、《互助组变成公社》及蒙古族古典文学评著《阿茹鲁高娃》、散文集《蒙古艺术团随行散记》等。其作品继承了蒙古族古典诗词和民歌的凝练、整齐、音乐性强、对照工整等特点,诗作铿锵动听,琅琅上口,自然优美,亲切感人。

1914年2月23日,纳·赛音朝克图出生于原察哈尔盟正蓝旗第二佐,今锡盟正蓝旗扎格斯台苏木希热图嘎查牧民纳顺德力格尔和冬吉玛家。15岁这年,纳·赛音朝克图走进了正蓝旗小学,接受启蒙教育。4年后,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之后在正蓝旗公署做了3年文书。1936年,纳·赛音朝克图被旗里选送到张北察哈尔蒙古青年学院学习。这是纳·赛音朝克图第一次走出浑善达克沙地,对诗人是一次思想意识上的飞跃。在学院学习不到半年时间里,就写出了《文化与生活》等7篇散文。1936年12月,纳·赛音朝克图在《丙寅》杂志上发表历史小说《六盘山》,这是他第一篇公开发表的作品,也是他的成名作,1944年入选蒙文学会编辑出版的《古今蒙古故事》一书。1937年4月,纳·赛音朝克图去日本早稻田大学师范系学习,在日本留学期间,他写了大量的诗歌和散文,对《成吉思汗圣训集》、《蒙古青旗》等蒙古族古典名著进行了研究,编辑了中外名人格言录《心灵之光》。


1942至1945年,纳·赛音朝克图在女子学校从事教育工作,1945年9月,他赴蒙古人民共和国苏赫巴托党校学习,1946年1月,纳·赛音朝克图在蒙古国用笔名乌·朝洛蒙发表了长诗《乌兰巴托》。同年,蒙古国家出版社出版发行了纳·赛音朝克图在蒙古国的第一部诗集《乌兰巴托》。1947年,纳·赛音朝克图回国后,到内蒙古日报社工作。1950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由乌兰浩特迁到了呼和浩特,他的工作也从内蒙古日报社调到内蒙古出版社,后又调到内蒙古党委宣传部工作,一直到1955年。1956年1月,纳·赛音朝克图到北京参加全国政协第四届会议。2月3日,在人民大会堂与老舍、侯宝林等艺术家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写诗歌《握着敬爱的毛泽东主席的巨手》在宴会上朗诵,并同毛主席亲切拥抱。从1955年到“文革”前夕,他连续出版了《我们的雄壮呼声》、《狂欢之歌》、《正蓝旗组歌》等多部诗集,同时有小说、散文、文艺评论等大量作品问世,在翻译和学术研究方面也颇有建树,积极参与《毛泽东选集》翻译工作,对蒙古族文学和内蒙古文学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1973年5月13日,纳·赛音朝克图在上海病逝,终年59岁。


1999年8月,正蓝旗党委、政府隆重举行了纪念纳·赛音朝克图诞辰85周年活动,内蒙古人民出版社也推出了《纳·赛音朝克图全集》共8卷150万字,纳·赛音朝克图成为第一位出版全集的蒙古族作家。


邮箱:zlqsdxw@126.com
编辑:上都新闻


长按二维码关注


0
0
打赏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