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至21日,第十五届蒙古族服装服饰艺术节总决赛在内蒙古广播电视台1400㎡演播大厅如火如荼地举办着。


舞台上的服饰瑰丽炫目,精巧绝伦,仅仅是派系的多元、款式的丰富就足以让人咂舌,然而,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记者今天就要让大家在一饱眼福的同时,涨涨知识。


头饰中的小秘密

这是来自呼伦贝尔新巴尔虎旗的民族服饰,要说它最大的特色,那就是头饰,仿佛扇子一般从两边延展开来。

看着是不是很正式?那它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

那是因为,蒙古族女孩在出嫁时要佩戴这样的头饰,见新郎前可以将两边的”扇延“合起来挡住自己的脸蛋。是不是有点“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觉啊~


锡林郭勒正蓝旗民族服饰最大的特色就是头饰的设计,用金银做珠串,把红珊瑚、玛瑙等镶嵌其中。蒙古族的妇女喜欢用红珊瑚装饰头饰,这与蒙古族的观念有关,蒙古族是游牧民族,他们不像汉族那样积累各种各样的财富,他们的财富往往集中在妇女的装饰上,尤其是头饰上,而且,蒙古族喜欢红色,喜欢鲜亮的颜色,贵重的红珊瑚正好吻合了他们的这一习俗。


衣服上的小秘密

衣服上的全身刺绣是赤峰巴林右旗蒙古族服饰最大的特色,蒙古族刺绣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2000多年以前的汉朝。刺绣图案大多来自草原上的花卉、鸟兽、蝴蝶、虫鱼、犄纹、吉祥图案等,构图夸张,稚拙简朴,形态可鞠。

这是巴彦淖尔乌拉特中旗的蒙古族传统服饰。

它最大的特点体现在衣服下摆,按照地区传统,蒙古袍的下摆转动起来必须要像一个小蒙古包一样,乌拉特中旗蒙古袍的下摆可以说是所有蒙古族服饰里最大的了。

除此之外,服装下摆上还会佩戴鼻烟壶带、刀具、打火器。记者还专门掂量了一下他们使用的刀具,看似很笨重,其实拿着很轻巧,是用来割羊背子的。而打火器则是为了在野外狩猎时方便打火,这些可都算得上古董啦!


通辽扎鲁特旗的科尔沁部落蒙古族服饰带有很强的满族风格。这其中有很深的历史渊源,明清时期,蒙满关系密切,历史上的孝庄皇后就来自内蒙古科尔沁草原。


冬装中的小秘密

众所周知,位于祖国正北方的内蒙古,冬天是非常寒冷的。那么,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是如何过冬的呢?

来自赤峰翁牛特旗的大叔是这样告诉记者的:“看到我手上的老鹰了么,这些鹰都是从小训练,专门用来狩猎的,可以抓兔子、狐狸回来。还有我身上的羊皮大衣,背后的弓箭,这可都是我们蒙古族的传统习俗。”

冬日的草原,蒙古民族通常都会将打回来的猎物皮毛做成御寒的衣服,有羊皮、马皮、牛皮、狐皮等等。


如果你觉得这次决赛只是在展现蒙古族服饰,那就大错特错了,服饰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奶桶、奶豆腐都是蒙古族生活中必不可少的。

但是,记者还看到了一个从未见过的东西,一个木制的小床,床身雕刻着平安符,非常精致,猜猜它是做什么用的?

身旁的阿妈告诉记者,这是蒙古族母亲做给孩子的摇篮,无论是被褥的缝制,平安符的编织,还是床身的雕刻,都是母亲亲手制成,充满了对孩子的祝福与爱。


这次的内蒙古服装服饰决赛,不仅有来自内蒙古12个盟市的参赛队,还特邀了新疆、甘肃、云南等省的代表队,蒙古民族文化多元,不同的地域养育了不同的蒙古族文化习俗,他们又有怎样的故事?


新疆蒙古族

这是来自新疆巴州蒙古族自治州的和硕特蒙古族服饰。和硕特蒙古族东归的故事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乾隆年间,土尔扈特部、和硕特部的17万人,历经千辛万苦,牺牲了大半人口,剩余4万3千人终于离开沙俄,回到故土。

这个部落的女子结婚后,会将辫子拧成两股放到专门的小袋子里。胸前挂着的珠串、扣子非常华丽,是他们世代相传的传家宝。当女儿出嫁的时候,母亲会将这些扣子亲手缝在嫁衣上,从此随她走四方。


甘肃蒙古族

这是甘肃肃北蒙古族服饰,生活在青藏高原东北部边缘的他们,也称作雪山蒙古族。他们服饰有很明显的藏族风格,头顶的红缨帽也是西藏地区古时普遍流行的帽式之一。

因为生活环境比较艰苦,肃北蒙古族的妇女们把常用的东西做成一个小褡裢。上面挂着剔肉用的小双刀,铜钱,针线包,顶针,还有生火用的火石。

如今,这些虽然变成了装饰,但是这从头到脚,都把这个民族的骄傲和历史戴在身上。


云南蒙古族

他们是云南玉溪市通海县兴蒙乡卡卓部落。这可以说是“最不像”蒙古族的蒙古族了吧。13世纪时,蒙古可汗蒙哥发兵大理,卡卓人祖先即为当时蒙古军队征战至云南时所留下的基层官兵。经过数百年的民族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卡卓文化。卡卓语,就是一种蒙语与白语、彝语的混合语言。

就像内蒙古的蒙古族多以花鸟绣制造型,他们的银首饰都是以鱼虾为造型,服饰也多为短款。他们头顶的帽子越高,说明在家族中的地位越高。


服饰中的小小细节,往往隐藏着蒙古民族厚重的文化内涵,这场盛大的比赛,为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一场一场视觉盛宴,更是蒙古族源远流长的文化魅力。

@腾格里新闻


0
0
打赏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