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族是青海特有的少数民族,关于这个民族的来源,在不同的史料中有不同他的说法,有的说来源于鲜卑吐谷浑,有的说来源于蒙古人,作为外行人真是莫衷一是无法判断。2018年元旦过后看了李克郁和李美玲编著的《河湟蒙古尔人》一书,对土族的来源和形成,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和明确的看法。

土族人自称是蒙古儿、蒙古勒、察罕蒙古尔,蒙古人称土族为察罕蒙古尔,达勒达,藏族称土族为霍尔,察罕意为白,察罕蒙古尔即白蒙古,察罕蒙古尔是历史上受汉文化影响较大的那部分蒙古人。土族称蒙古族为哈拉蒙古尔,意为黑蒙古,土族和蒙古族有着深厚的渊源,在互助土族中广泛流传祖先来自蒙古人,以及成吉思汗的大将格日利特(格热特)率部留驻今互助县一带。互助白崖庄土人称:“蒙古尔人原来是鞑子,是成吉思汗西征时来的,大汗的部下在青海互助、民和及甘肃的东乡各留下了一队人马,他们的首领就是格勒特,这些兵马原来准备进藏的,后来不知是什么原因,没有进藏而定居了下来”。经专家考证格勒特就是西平王奥鲁赤,它是元世祖忽必烈的第七子。互助红崖子沟的土人自称“是从克尔伦来的,是克尔伦人”,同仁有个土族老人说,“我们是从东方“尖卜落” 来这里守边的,或者说是从东方“卡陇” 来这里守边的”。克尔伦、卡陇即克鲁伦河,克鲁伦是蒙古的发祥地,成吉思汗统一草原之时,驻牧于克鲁伦一带的是蒙古克烈部和乞颜部,由于蒙古人连年征战,克鲁伦人就随军来到这里,并定居下来繁衍生息,所以青海土人不是客烈人就是乞颜人,民和三川有位土族老人说:“我们是从巴尔忽真地方来的”。巴尔忽真在色楞格河彼岸,色楞格河发源于蒙古共和国西部杭爱山北麓,向东北流经乌兰乌德注入贝加尔湖,巴尔忽真就在离贝加尔湖不远的地方,色楞格河的东南有斡难河、克鲁伦河,巴尔忽真和克鲁伦地域相连,互助的土族人唱家曲《唐德格玛》时,首先要唱一句“我们是蒙古可汗的子孙,唱一首蒙古的歌”。

土人是元末驻守河湟的蒙古军,他们中除蒙古人外,还有蒙古化的沙陀突厥人,中亚萨尔塔人,回鹘人和色目人。从他们的宗教信仰看,有信仰伊斯兰教的撒尔塔人,色目人和皈依伊斯兰教的蒙古人,还有信仰佛教的蒙古人。明初,蒙古帝国奔溃后,河湟地区的残元蒙古部众,在他们首领的率领下归附明王朝,朝廷安置他们在河湟地区的广大区域里,这里交通不便,彼此之间没有往来的条件,这些人与草地蒙古人完全脱离了关系,失去了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联系,走上了一条与其他蒙古人截然不同的道路,他们又处在不同文化的氛围之中,受到相邻民族文化的影响,经过近600年的发展,在黄河、湟水、隆务河、浩门河沿岸,形成了几个独立的新型的蒙古语族的民族,即土族、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他们仍使用着从蒙古语中分离出来,并走过特殊发展道路,形成独立的蒙古语族语言,因为他们是世守西土的蒙古人,而后来的汉人称他们为土达子、土达、土人、土民等,直至新中国建立后才确定为一个独立的民族。

土族从蒙古族中分离出来后,其语言也随社会的分化,逐步发展成为蒙古语的一个方言,这个方言长期处在异族语言的包围之中,受到周边语言的强烈影响,最终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独立语言。俄国语言学家桑席叶夫称:“13世纪初,处在青海西宁城东北的那些部落,失去了跟同族人的联系,跟其余的蒙古人分开了。这些蒙古人的语言,或如他们自称蒙古尔人的语言,处在汉藏语言包围之中,并受到强烈影响。”大约在13世纪和14世纪,蒙古语逐步分离成为东支蒙古语和西支蒙古语,地处河湟地区的西支蒙古语在其发展中,又逐渐形成了土语、东乡语、保安语、裕固语(东部裕固语)四种语言。土语和东乡语、保安语、裕固语比较接近,他们之间还可以通话,但同现代蒙古语之间距离则拉大。具体分析这几个民族的特点:土族是由蒙古人和蒙古化的沙陀人为主,吸收畏兀儿(即古之畏兀儿,今之裕固)、汉、色目人、藏等民族逐步发展形成的。东乡族自称撒尔塔,是由中亚来的撒尔塔人和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人为主,吸收其他民族之成分,逐步发展形成的民族,过去称河州土人、东乡土人等。保安族是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人和色目人为主,吸收汉藏等民族逐渐发展形成的民族,也叫保安土人,保安族原先居住在同仁保安城内外,清同治年间迁至甘肃积石山,解放后定名为保安族。裕固族自称为尧呼尔,西拉玉固尔,历史上曾被称为黄番、黄头回鹘、萨里畏兀儿、黄达子等,解放后定名为裕固族,裕固族是由一部分回鹘人和一部分蒙古人长期共处,互相融合而形成的民族。土族与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具有同源异流的民族起源和形成关系,在民族形成的历史长河中,东乡族、保安族不仅有信仰伊斯兰教色目人的遗传基因,更有大量的信仰伊斯兰教的当地回族的血统渗入,这就从宗教信仰方面出现差异,表现为土族、裕固族信仰藏传佛教,东乡族、保安族信仰伊斯兰教。

明初,朝庭对那些率部归附的蒙古人采取按抚政策,“待之以礼,授之以官”,分别封为西宁卫的指挥使司、指挥佥事、千户、百户等世袭官爵,实行以本族上层人物统治本族人民的土司制度。土司是土著少数民族中的上层贵族,也是少数民族中的首领,封建王朝授予这些少数民族首领一定的官职,借用他们来统治少数民族,为封建朝廷服务,授予官职的少数民族首领就叫土司。明清时期河湟地区有18家土司,除陈土司为汉族外,其他土司大都是蒙古族或已蒙古化的其他民族。青海西祁土司始祖贡哥星吉,是元朝勋臣之后裔,是成吉思汗的第六世孙,其世系表为:成吉思汗 (太祖皇帝)第四子拖雷(睿宗皇帝),拖雷第四子忽必烈(世祖皇帝),忽必烈第七子奥鲁赤,至元六年(1269年)十月封为西平王,奥鲁赤有二子:长子为八的麻的加(袭西平王),次子为铁木儿不花(镇西武靖王)。八的麻的加之子名贡哥,贡哥星吉是全名,贡哥是简称,元末兼甘肃行省理问宫,掌此地之司法大权,为正四品,赐封金紫万户侯。至元十六年(1279年)秋七月,“以朵哥麻思地之算木多城为镇西府”,说明西平王奥鲁赤驻兵在镇西府,镇西府在算木多城,算木朵在朵哥麻思地。经藏族学者任钦扎西对朵哥麻思地算木多城进行多方考证,今互助县松多境内与历史记载比较相符,曾在松多境内还找到了西平王府的城址。现今互助威远镇周边有很多村子的土族大多姓祁,这些人都是西祁土司贡哥星吉的后裔。现居住在平安区三合镇三合村的众多祁姓人家就是西祁土司贡哥星吉的后裔,他们一直自称是蒙古人,民族仍然是蒙古族。

青海土族和蒙古人有着深厚的渊源,土族是元朝成吉思汗西征时驻扎留守在河湟地区的蒙古军队,由于历史的原因,几百年前他们与本民族完全脱离了关系,并在特殊的环境中,受到汉藏等相邻民族文化的不断影响,而逐步独立发展形成的一个特有民族。



来源:内蒙古民俗网

0
0
打赏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