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性大襟短坎肩是用花缎、柞丝绸、丝绒、平绒、以及绣有镂金图案的蔚蓝色绸缎、黄色团花缎等有鲜艳色彩的高档面料制成。这种短坎肩的领边、领座、大襟、袖窿、下摆和4个开衩的边缘都镶有各种颜色的库锦,并在各色沿边儿之间镶有镂金彩条。短坎肩的内里镶嵌着金银曲线,在4个开衩的上角绣有方形或云形图案。


蒙古族坎肩之礼仪坎肩 第1张


礼仪性对襟长坎肩以颜色艳丽的缎子为面料搭配而成,无袖无领,圆领座。领座、袖窿、4片下摆、左右开衩和后侧开衩的边缘镶有3种不同颜色的库锦镶边和由镂金彩线、金银曲线、直线组成的四指宽的沿边儿。在左、右和后侧开衩的上角还绣有平底云形图案。前面的对襟边缘绣有各式各样的“孛勒阿鲁哈”图案。


蒙古族坎肩之礼仪坎肩 第2张


内蒙古乌珠穆沁地区新娘的对襟长坎肩两侧腋下有专门缝制的纽袢,其上各挂有一个银质孛勒。上边是法轮,代表无灾无病;下边是银质“乌力吉精嘎”,代表吉祥如意。这种饰品既是一种对新人的祝福,也是一种地方民俗特点的艺术体现。


蒙古族坎肩之礼仪坎肩 第3张

蒙古族坎肩之礼仪坎肩 第4张     坎肩是鄂尔多斯蒙古族成年男子和已婚女子喜欢穿用的服装。姑娘出嫁,以穿坎肩为做妇人的标志;鄂尔多斯坎肩分长短两种,多为色彩艳丽的绸缎质料,上面镶嵌着富有民族特色的花边,式样十分美观;不能不说地鄂尔多斯蒙古族在服装设计上的杰作。据说,早些时候,鄂尔多斯妇女出嫁时要在长袍外边还要穿上一种前后四开襟的长坎肩,蒙古族称之为“乌吉”。乌吉当时是已婚妇女的礼服,现在这种坎肩已不多穿,但也能时常见到。长坎肩庄重富贵,小坎肩则小巧精美,草原上的妇女至今喜欢穿用。穿坎肩也有说法,已婚妇女若不穿坎肩,会被认为是对客人和长辈不尊,对自己放纵。男子坎肩较肥大,一般不镶嵌花边,黑色、棕色为多,穿起来庄重、大方、潇洒,蒙古族服饰刺绣艺术和蒙古族服饰一样源远流长。展示蒙古族服饰美的魅力手法,便是蒙古族刺绣。刺绣。蒙古族刺绣同众多传统手工艺一样,在中华民族悠远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说起刺绣,人们马上会联想到那是江南秀女的专利。其实不然,草原上的蒙古族妇女,强健、丰腴,不但能牧羊,而且个个都是刺绣能手。自古以来草原的姑娘从小就学习刺绣艺术。主要师从于母亲,刺绣将伴其一生。《蒙古风俗鉴》等文献记载,在元朝以前,古代蒙古人在生活中就很注重刺绣艺术,而且应用范围广泛。心灵手巧的蒙古族妇女,仅凭一缕丝线,几片绸缎,巧妙地缝绣出一件件凝聚生活哲理,包含人间情趣的各种服饰以及生活日用品,可谓锦绣花团,竟相争妍。如果来辽阔的绿草如茵的内蒙古大草原,就会发现蒙古族牧民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刺绣世界里。她们在漫长的游牧生活中,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的双手创造出了纹样粗犷、线条明快,色彩对比强烈,具有北方游牧民族风格的蒙古族刺绣。

蒙古族坎肩之礼仪坎肩 第5张

蒙古族坎肩之礼仪坎肩 第6张

蒙古族坎肩之礼仪坎肩 第7张

蒙古族坎肩之礼仪坎肩 第8张

蒙古族坎肩之礼仪坎肩 第9张

蒙古族坎肩之礼仪坎肩 第10张

蒙古族坎肩之礼仪坎肩 第11张一个民族的刺绣图案,能够反映出这个民族的历史。图案纹样的产生、发展和演变,都有迹可寻,有源可溯,是与本民族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的。蒙古族刺绣,是民间艺术家们的作品,构图生动巧妙,题材广泛。凡是生活中有的,图案中就有所反映,生活中没有的,也有他们的追求和向往。其针法技法,多种多样,蒙古族妇女最常用的绣法有平绣、贴绣、素绣、彩绣、堆绣、盘绣、缉花、锁边绣等十余种。由于蒙古族部落习俗和审美情趣的不同,绣品的纹样、色彩和绣法也有所不同。在构图上采用规整、对称、夸张的手法,从而达到内容与形式、民族情感与表现手法的统一。

蒙古族坎肩之礼仪坎肩 第12张

蒙古族坎肩之礼仪坎肩 第13张

蒙古族坎肩之礼仪坎肩 第14张蒙古族刺绣,不但体现在软面料上,而且还用驼绒线、牛筋线等在羊毛毡、皮靴等硬面料上刺绣。刺绣针法也与其他民族有所不同,有自己的特色。刺绣艺术不仅纤细秀丽,而多以凝重质朴见长。其大幅的贴花,粗犷匀称的针法,夸张对比的色彩,给人以饱满充实之感。刺绣构图奇巧,多用于服饰和佩饰的装饰,部位曲直搭配,讲究对称。不论是坎肩、衣领、还是袖口,图案都能起伏变化,自然连缀。有的纹样还与特殊的部位相配合,显得雍容大方。

蒙古族坎肩之礼仪坎肩 第15张

蒙古族坎肩之礼仪坎肩 第16张

蒙古族坎肩之礼仪坎肩 第17张

蒙古族坎肩之礼仪坎肩 第18张

蒙古族坎肩之礼仪坎肩 第19张

来源图片八字胡文化传承 ,如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谢谢~

0
0
打赏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