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 在 前 面
赤峰,是一部深沉厚重的文化典籍,走近她,你就感知到中国北方近万年波澜壮阔的民族历史——
这里是中国北方文化的摇篮,中华文明的第一把篝火从这里点燃。
这里是驰名中外的红山文化命名地,6000年前的“中华第一龙”就腾飞在这片绿土地。
这里有全国最大的古城古国遗址,4000多年前中华国家的雏形就从这里肇端。
这里是威震四方的大辽帝国的故都,1000多年前契丹民族控悬欧亚大草原的遗迹神秘莫测。
这里有北方草原唯一一座“清代蒙古亲王府”,200多年前满蒙贵族鲜为人知的生活起居,令你耳目一新。
赤峰,是一幅色彩斑斓的风情画卷,走近她,你就步入蔚蓝色蒙古高原神秘的艺术殿堂——
一曲如泣如诉的马头琴声,带你走进洁白的蒙古包,你的心灵就是一次洗礼;一首缠绵动情的蒙古长调,陪你一起看草原,会牵动你无限遐思;一杯醇香甘甜的奶酒,捧到你胸前时,你情不自禁陶醉在姑娘温柔的酒杯里……原生态的贡格尔大草原,恬静、壮阔、绮丽;走近她,让你神清气爽,流连痴迷。
第四季冰川造就的“世界地质公园”,奇绝、突兀、怪异,走近她,不得不让你为大自然的神来之笔,叹为观止。
名震九州的浑善达克、科尔沁沙地,驼铃声声、万鸟齐飞、鱼翔浅底,走近她,让你真切感受到大草原的神奇壮美。
赤峰,是一曲奋进激越的生命凯歌,走近她,你就融进松州儿女敢为人先、自强不息的人生进程里——
在克什克腾草原,特薛禅家族演绎了一个个历史传奇。一代才女车泊尔对蒙古族传统文化的大胆改革,为草原文化的变革注入了生命活力。
徜徉在乌兰布统的蓝天白云之间,回望历史,我们不会忘记那场事关国家民族统一与分裂的殊死征战—乌兰布统之战。佟国刚等将士们虽已化作草原泥土,但将军湖的水却滋润着草原数代人的灵魂。
喀喇沁旗蒙古亲王府,这是近代蒙古草原文明的策源地,贡桑诺尔布,以他特有的、胆识和智慧,开启了一扇通往外界的大门。在他身后,赤峰又走出了一批具有远见卓识志士才俊—蒙古族杰出出版家特睦格图、我国第一位水上飞机设计师巴玉藻、中国民主革命先驱韩麟符、我国新闻界泰斗萨空了……他们都曾生长在赤峰这片土地上,是草原特有的文化精神引领着他们走进了赤峰不朽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吮吸着草原充盈的文化乳汁,一大批赤峰文化精英,怀揣青春梦想,走出这片神奇绿土地,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续写着赤峰古老文化的传奇……
鲍尔吉·原野
鲍尔吉·原野,蒙古族散文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副主席。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已出版散文集《草木山河》等数十部作品。其作品被收入上海市高中、小学语文课本。《人物》杂志封面人物。获全国少数民族骏马奖、蒲松龄短篇小说奖、内蒙古文艺突出贡献奖及金质奖章、朵日纳文学奖、文汇报笔会奖,人民文学散文奖,是第十届中国新闻奖副刊作品金奖得主。连续三年被内地和海外评为“90年代中国十大散文家”、“中国大陆十大散文家”。他与画家朝戈、歌手腾格尔并称中国文艺界“草原三剑客”。
鲍尔吉·原野,蒙古族散文家。鲍尔吉,即蒙古族诸部落中黄金家族的命号。成长于赤峰,毕业于赤峰师范学校,现为辽宁省公安厅专业作家,三级警监,中国作协会员,辽宁省作协副主席。
鲍尔吉·原野从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已出版散文集有《草木山河》等数十部。主要作品有:《譬如朝露》、《羊的样子》、《青草课本》、《让高贵与高贵相遇》、《原野文库》、《原野上的原野》等,先后荣获全国少数民族骏马奖、蒲松龄短篇小说奖、内蒙古文艺突出贡献奖及金质奖章、朵日纳文学奖、文汇报笔会奖,人民文学散文奖等,是第十届中国新闻奖副刊作品金奖得主,连续三年被内地和海外评为“90年代中国十大散文家”、“中国大陆十大散文家”,他与画家朝戈、歌手腾格尔并称中国文艺界“草原三剑客”。
台湾诗人席慕容说:“原野是我们中国最优秀的作家之一。”著名文学评论家楼肇明发表文章指出:“继老舍、萧乾、沈从文之后,鲍尔吉·原野成为中国最优秀的少数民族作家中的一员。他的一些散文,即使是放在整个20世纪散文金字塔也无愧色。”有专家评论说,“豪放、幽默、雅洁、细腻,皆是鲍尔吉·原野作品的特色。他毫无困难地把这因素融合,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从容宁静、自领风骚。但最鲜明的,是他笔下倾心描写人间的美与善,使人回味不已。”
这位从大漠走来的成吉思汗子孙,在曾祖母怀里聆听咏唱史诗《格萨尔王》和讲述《成吉思汗箴言》长大,人世间的喜怒哀乐伴随着他的成长、创作走上文坛。时至今日 ,他仍然把《成吉思汗箴言》中的箴言“与友人交往像花牛犊一样温顺;与亲人交往像黑牛犊一样温顺;与兄弟交往像黄牛犊一样温顺。”归纳为“善良”,并做为自己的座右铭,认为做一个善良的人比做一个作家更重要。所以,在他的文学作品中,为人待事中,也随时体现这种风格与善良的品质。
草场、牧民、牛、羊、狗、流动的河水、蔚蓝的天空共同构成了草原特有的生活场景,这一切吸引着他流连其间,并催生出他强烈的写作欲望。鲍尔吉·原野曾说“我是城里长大的蒙古人,按说并不熟知牧区的事情,但血液像一条河流,随着歌声的气息——携我返回祖先的栖息地。”这栖息地即文本中不断出现的故乡胡四台。作为一个地名,胡四台在作者反复描摹和详细介绍下,彰显出原生态的草原生活情趣,祖居在这里的伯父、堂兄、堂妹、琪琪格姨妈、宁丁舅舅、大姑姥爷、校长宝音三、音乐家银老师、孩童阿拉木斯这些亲朋挚友、左邻右舍一一走进了读者的视野,用草原人特有的淳朴、善良、快乐讲述自己的故事,他们谦卑、恭顺、单纯,过着宁静而略显贫穷的日子。而牛、羊、狗、大雁、草、花、大风、星星与人类的朋友马同样居住在这里,自然、幸福,与博大的草原和谐一致。
胡四台这个地图上也许无法标注的草原小村落,在鲍尔吉·原野笔下得到了永恒的美,人与动物也渐渐显示出非比寻常的审美意义。阅读《银说话》仿佛在观看一幅草原写意画,体会着温暖和善良,感受着清爽和惬意,如同台湾作家张晓风所说:“我读其文,如入其乡,如登其堂,和每一个居民把臂交谈,看见他们的泪痕,辨听他们的低喟,并且感受草原一路吹来的万里长风。鲍尔吉·原野写活了他所属的原野。”
作为成吉思汗的后裔,虽然鲍尔吉·原野身居城市远离故乡,但书写草原揭示蒙古人的心灵世界,却成为他义不容辞的责任,成为他郁结于心无法化解的一个情结,对蒙古草原与生俱来的情感、对本民族文化历史的肯定、对牧民生活的眷念在他笔下都化成如诗如画的美文,使读者徜徉其间,真切地品味着悠久而深远的艺术魅力。
- 上一篇: 【人物传真】著名蒙古族青年艺术家——敖特
- 下一篇: 藏传佛教真的毁了蒙古民族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