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蒙古族文学文史作品成就及主要代表人物
清代是蒙古文化发展时期,出现了不少蒙古人所编纂的优秀文学作品、史学篇章和语言学著作。文学作品,可分为两类:一是蒙古族文人自己的语言文字或他民族的文字创作的作品;二是翻译作品。由蒙藏两个民族的人民共同创作并在这两个民族广大人民中广泛流传的《格斯尔传》是著名的英雄史诗。史诗从产生、流传到增添修改,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最后才发展成定型的书面文学作品。《格斯尔传》通行有十三章版本。史诗作者歌颂劳动、渴望和平安宁,反对混乱、恶魔。作品中的格斯尔是群众智慧的代表,反映了游牧民族生产劳动和战胜大自然的英雄气概,同时也是同社会恶势力做坚决斗争并战胜邪恶势力的英雄。
《巴达尔沁努乌勒格尔》和《巴拉根仓》是民间创作的作品并广为流传;在卫拉特蒙古人中还流传着《乌巴什洪台吉的故事》、《卫拉特故事》和《四卫拉特征服记》等作品。
翻译作品中,哈斯宝所译《新译红楼梦》及其回批,是《红楼梦》研究中的佳作。汉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西游记》等,都有蒙文译本。并同样在蒙古族人民中广泛流传。
这些优秀的作品后面有一批优秀的历史、佛学、文学精英,今天在这里简要介绍几位代表性的著名学者。
咱雅班第达(卫拉特语:Зая Пандит;蒙古语:Заяа Бандида;藏语:ཛ་ཡ་པན་དི་ཏ་,1599年-1662年),又称为车臣鄂木布、车臣绰尔济,拉让巴呼图克图等,和硕特部巴拜汗五子,明末清初藏传佛教高僧。原名乌和特隆归达赖。他是使卫拉特蒙古人信仰藏传佛教重要人物,作为一个早期的宗教活动家,他的工作促进藏传佛教在西蒙古的传播。
17世纪早期藏传佛教传入卫拉特后,卫拉特四部首领商定各派一子为僧。首领拜巴噶斯无子,便以他为义子出家为班第达。1615年受戒,取法名纳木喀嘉木措(又译为南喀嘉措)。次年前往拉萨。此后他在西藏学经近二十年,获拉然巴格西学位,并获四世班禅赏识。1635年从五世达赖喇嘛受比丘戒。1638年代表他五世达赖喇喇嘛离开西藏回卫拉特部弘法。1640年参加蒙古喀尔喀部、厄鲁特部领主会盟,调解了卫拉特与喀尔喀间的矛盾。会后前往喀尔喀部传教,成为土谢图汗、札萨克图汗、车臣汗的上师,并由扎萨克图汗赐"咱雅班第达"称号。后返回卫拉特传教。他还曾前往土尔扈特等地弘法。
咱雅班第达另一大贡献是在1648年根据胡都木蒙古文创建了托忒蒙古文,这是因为卫拉特与蒙古不同发音,所以要编新蒙文。1650至1662年间,他用托忒蒙古文翻译藏文佛经一百七十二部。1662年,他在前往西藏途中在青海圆寂。
松巴堪布益西班觉(1704-1788)是青海卫拉特蒙古高僧,他的文集(gsum vbum)藏文,计九函、九十余部著作,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作为著名的思想家,其佛学、因明学、历史、佛教流派论、自传、多种体裁文学作品构成了独特的思想体系。印度西藏传统学科大五明(内明、因明、声明、医方明、工巧明)、小五明(修辞学[诗镜]、异名学[藻饰词]、韵律学、戏剧学、天文历算学),囊括现在的历史、哲学、逻辑、文学、文学理论、艺术、语言学、天文学、建筑、医学、习俗等多领域,松巴堪布著作均涉及到,这样的蒙古族高僧是罕见的。
尹湛纳希,(1837-1892),是中国近代蒙古族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诗人和画家。尹湛纳希是成吉思汗第28代后裔,乳名哈斯朝鲁,汉名宝衡山,字润亭。1837年5月出生于当时内蒙古卓索图盟土默特右旗忠信府(今北票市下府开发区),他的文学作品开创了蒙古族长篇小说的先河,揭开了蒙古族文学历史的新篇章,对蒙古族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蒙古族的文圣和世界文化名人。尹湛纳希及其作品在蒙古族文学史和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主要地位。他的作品反映了蒙汉民族悠久的友好关系,讴歌民族团结,抒发爱国主义情怀,对当今与未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极具启迪作用。
“武有成吉思汗,文有尹湛纳希”——是后人对尹湛纳希的最高评价。他自幼学会了蒙、汉、满三种文字,并通晓藏文和梵文。对蒙、汉古典文学造诣颇深,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并擅长丹青,留有著名画作《梅雀图》等作品。他天资聪慧,博闻强识,从小就开始了诗歌创作,擅长琴棋书画和戏曲音乐,还经常舞枪练拳,骑马射箭。他排行老七,一生未任官职,青年时代常以文会友,饮酒赋诗,谈古论今。游历过内蒙古部分盟旗和国内一些名胜古迹,结识不少学者名流,这对于他增长阅历,开拓视野,积累创作经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著作有《青史演义》、《一层楼》《泣红亭》等。尹湛纳希的长兄古拉兰萨是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作品《祝灭寇班师还》和《太平颂》等反映了蒙古族人民抗击英国侵略者,卫国保家的英雄气概。
阿旺丹德尔 1759年(乾隆23年)出生于阿拉善和硕特旗巴彦诺日公巴格(关于其出生年又有1758年出生之说),是牧民出身的叶赫辉特氏卫宗宰桑伊乃之次子。7岁时出家为僧,在定远营延福寺学习经文,18岁时(1777年)赴藏修习深造,在西藏名刹哲蚌寺继续攻读佛经,苦读24载,洞悉五明学(五明为以语言文字为主的声明;以工艺、技术、历算为主的工巧明;以医学为主的医方明;以思辩规则学为主的因明;以及专以阐明佛教自宗之学的内明),以超全的学识和优异的成绩领先于全藏佛理大统考、大答辩,技压群雄,一鸣惊人,被授予拉萨经学院制中的最高学衔--拉隆巴学位(相当于博士)。1800年41岁时返回故乡,在延福寺任朝克沁大经堂的掌堂师。1803年旗王爷旺沁班巴尔封其为卓尔济(法主之意),同年派往福因寺(北寺),成为福因寺的第一个拉隆巴,也是阿拉善历史上的第一个拉隆巴。
阿旺丹德尔精通蒙古文和藏文,擅长宗教哲学,又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历史文化名人,他的代表作品有蒙古语文语法著作《详解蒙文文法通讲》(蒙语称《贺楞其木格,1828年69岁时著》)、《知者语饰--藏文字词概述》、训诫哲理长诗《人道喜宴》(又名《人伦必修》,道光十年即1830年71岁时著)、藏蒙大词典《详解月光辞典》(又称《浩月辉映词典》,1838年79岁高龄著,由北京松竹寺木刻出版)、《千日光明词典》(道光18年木刻出版)等。阿旺丹德尔一生用蒙、藏两种文字著述40余篇著作,大部分由塔尔寺印经院于清朝末年木刻出版,书名为《阿旺丹德尔拉隆巴全集》,收录了他的哲学著作14篇,文学著作13篇,语言文学著作9篇,共计36篇约20余万字。
阿鲁特·赛尚阿(1794年-1875年),字鹤汀,蒙古正蓝旗人,阿鲁特氏;历仕晚清朝后六朝(乾、嘉、道、咸、同、光)晚清蒙古族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管理户部;编纂有《蒙文汇书》、《蒙文晰义》两部辞典,还参与编纂了清廷为治理西北少数民族制定之行政法规《钦定理藩院则例》,晚年以两次钦差大臣身份负责至湖南剿刚起义太平军却失败,被革职查办,于平定太平天国后准戴罪立功,再升官至副都统,光绪元年赛尚阿病逝。
齐心抗疫
END
众志成城
这一时期的历史著作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参加清廷主持编纂的大型官书。二是个人著述,三是蒙文翻译各种著作;
蒙古族文人以不同身份和方式参加官书的编纂、校阅、翻译、誊录工作;以满蒙汉三种文字书写的《满洲实录》是其中重要一部、这部“实录”成书早,史料价值高,蒙文内容可补充和订正《清太祖实录》。康熙年间重修实录,有孟格图等三人任蒙文纂修,喇马章等六人参加具体工作。乾隆时再修实录,参加编写、翻译和腾录工作的就有六十七人之多;《理藩院则例》的编纂有喀喇沁辅国公玛哈巴拉、曾任热河和乌鲁木齐都统蒙古正白旗图博特庆祥、科尔沁贝勒鄂勒哲依图参加。蒙古正黄旗卓特·富俊、蒙古正白旗萨尔图克·长令、蒙古正蓝旗阿鲁特·赛尚阿以及博尔济吉忒·拉木棍布扎布身为扎赉特旗扎萨克多罗贝勒,阿巴哈纳尔部的扎萨克多罗贝勒达木定扎布、茂明安旗的格楚克等人,分别以理藩院尚书、将军、总督等高官职位,参加编写并充任总裁、副总裁、纂修官、协修官及翻译官、校对官、誊录官等。蒙古著名文史学家和大学者,曾任管理理藩院事务大学士蒙古正蓝旗人玛拉特·松筠也曾参加编写。
有清一代重要典章制度和实录、方略和谱系等方面的“钦定”官书都有蒙古族文人参加编写。法式善参加了《四库全书》的编纂工作。其中重要的书籍,均有蒙文本,如《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皇清开国方略》和历朝蒙文实录等。
清代蒙古族学者的个人历史著作很多,内容丰富。有的是写蒙古历史和蒙古贵族谱系,有的是记述个人传记。还有记某一地区,特别是边疆史地方面的著述。内容从蒙古兴起到明清时代的历史,包括蒙古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宗教等各方面。著名的历史著作有1662年成书的《钦定蒙古源流》,由鄂尔多斯部萨冈彻辰所著,后译成满文,从满文译成汉文。《阿萨拉格齐史》,1677年成书。1690年喇德纳巴达喇写的《纳木海扎木素传》(又称《扎雅班第达传》),成书于十八世纪初的有罗卜藏丹津的《黄金史》(《大黄金史》),衮布扎布1725年写的《恒河之流》 。1734年成书的《乌喇特史》。著名的《博尔济吉忒氏族谱》是雍正间罗密撰,乾隆间由博清额续修 。1818年罗卜桑利克斯德达尔扎的《蒙古佛教史》,拉希朋楚克《水晶念珠》。用托式蒙文撰写的有噶旺沙喇布《四卫拉特史》、巴图尔乌巴什图们《四卫拉特史》及佚名作《和鄂尔勒克史》、《蒙古溯源史》等。
有不少蒙古族学者精通藏文,并有著作,史料记载用藏文从事写作的有二百多人,著作达数百部。著名学者有喀尔喀的扎雅班第达罗卜桑普日莱(1642-1715),著有《明鉴》,青海人松巴堪布伊希巴勒珠尔(1704一l788),撰写了《印度·西藏·中国·蒙古宗教史》(又译为《如意宝树》)、《青海史》、《世界之概况》;官布扎布的《汉地宗教史》,察哈尔人格布希罗卜桑却勒德穆(1740-1810)的《宗喀巴传》和《历史汇编》,齐木巴勒国师达日玛达喇的《蒙古佛教史》等。他们在著作中记述了蒙古历史,并对印度和西藏学者写的佛教教义进行注释和说明。
蒙古族学者汉文著述不少,且水平很高。其特点是多为八旗蒙古人所撰。乌尔济·法式善(1753-18l3)是内务府正黄旗人,撰有《清秘述闻》、《槐厅载笔》、《陶庐杂录》、《存素堂诗集》等。玛拉特·松筠(1752-1835),一说1754年生。蒙古正蓝旗人,著有《绥服纪略图诗》、《西招图略》、《西藏图说》、《秋阅吟》等;以总纂身份主持编写《西陲总统事略》。额勒德特·和瑛(?一1821)是蒙古镶黄旗人,所写《续水经》,可补《水经》之不足;还有边疆史地著作:《西藏赋》、《藩疆览要》、《三州辑略》和《回疆通志》等。博尔济吉忒·博明:《西斋偶得》和《凤城琐录》。
蒙文翻译的巨大工程是将藏文大藏经《甘珠尔》和《丹珠尔》译成蒙文,并刊刻发行。以贡噶奥斯尔为代表的数十名学者参加了这项翻译工作。蒙古族学者对语言文学、天文地理、文学艺术和宗教法律等著作,都进行了蒙译工作。汉族学者这一时期有关蒙古历史的专著也相继问世。
清代蒙古语言文字得到了迅速发展。1648年蒙古学者扎雅班第达纳木海扎木素创制了托忒蒙文,丰富和发展了蒙古文字。官修和私著的字典和辞典及语法修辞等纷纷问世,大大超过前代。康熙朝《满蒙合壁清文鉴》,乾隆间蒙古正黄旗卓特·富俊编辑的《三合便览》、《蒙文旨要》;《钦定满洲蒙古汉字三合切音清文鉴》,满蒙汉藏四种文字合编的《四体合壁清文鉴》 、《五体清文鉴》(满蒙汉藏维吾尔五体),《西域同文志》(满蒙汉藏维吾尔托忒蒙文六体)。有关蒙文正字法的著作有《蒙文启蒙没释》,此书由乌珠穆沁人莫洛木拉布金巴·丹津达格巴于1723年到1735年间写成,主要介绍蒙古语文学家搠思吉斡节儿所著《蒙文启蒙》的内容。伊希巴勒珠尔1777年藏文撰写的《简明词汇修饰·诗镜入门》;1789年达姆却喇布斋写的《蒙文百字头》,1828年阿拉善人丹达尔拉哈然巴的《详解蒙文语饰》和《诗镜三部之例明慧颈饰·珍珠链环》等,对蒙古语言文字和语法等的研究都是很有意义的。此外、还有赛尚阿编著的《蒙文晰义》和《蒙文汇书》,以及集体编写的《蒙文注解辞典》等。
来源:可汗部落 网络
- 上一篇: 著名喇嘛翻译家、图书资料收藏家—王庆
- 下一篇: 几何风格蒙古字体 Ailognom™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