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蒙元素·蒙古族服装服饰走秀
编者按: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中国由此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40年来,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占国土面积的41.7%、却由于历史地理等多方面原因一度比较落后的广袤草原上,方方面面的变化尤其令人印象深刻。
40年后的今天,对于草原人民来说,曾经缺电的地区如今电器齐备、曾经交通不便的地方如今通了飞机高铁、曾经黄沙漫天的地方如今已是林草丰茂;对于内地人民来说,餐桌上的牛羊肉价格便宜了、想去草原玩可以“说走就走”了……中国网草原频道通过衣食住行等各个视角,带您回味光阴流转间,改革开放带给草原地区的变迁。
辞旧迎新之际,人们喜欢穿新衣给盼个好兆头。草原儿女置办新衣服,量身定做一件漂亮的蒙古袍绝对是最佳选择。蒙古袍是内蒙古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也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它有哪些讲究呢?今天为您一一细数。
(摄影创作:赵晓莉)
春秋穿夹袍,夏季穿单袍,冬季穿皮袍或棉袍,草原儿女一年四季都喜欢穿袍子。蒙古袍由来已久,于元代发展,清代形成。草原牧民一年中常穿的长袍是把生绵羊皮用酸乳加以毛皮朝外缝成,日可为衣,夜可当袍。蒙古袍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2004年被列入国家民族民间保护工程试点项目,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
长袍
在草原上,男女老幼四季都喜欢穿长袍,这就是蒙古族特有的蒙古袍。袍身宽大,束有腰带,因性别不同,样式和颜色也不同。一般女子所穿的蒙古袍比男子的窄些,多以红、粉、绿、天蓝等为主色,逢节庆之时,还要配戴用玛瑙、珍珠、珊瑚、宝石、金银玉器等编织的头饰;男子则多喜欢穿棕色和蓝色的蒙古袍。
蒙古长袍(图片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2
腰带
腰带是蒙古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多用棉布、绸缎制成,长约三四米,色彩多与袍子的颜色相协调。在草原这样一个多风的地方,束腰带主要是为了抵抗风寒。腰带上还要挂上"三不离身"的蒙古刀、火镰和烟荷包。男子扎腰带时,多把袍子向上提,束得很短,骑乘方便,又显得精悍潇洒。女子则相反,扎腰带时要将袍子向下拉展,以显示出娇美的身段。
腰带是蒙古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图片来源:阿呆谈非遗)
(一)欧洲人是上帝的宠儿吗
在1924年的老上海,大约是暑期。在一辆电车的头等座位上,坐着白人父子。儿子也就十一二岁,长园的小脸,面颊白里透红,眼睛上有着金黄的长睫毛,和平而秀美。车上的一位中国青年人,不由得仔细地多看了这个孩子几眼。谁知,白人孩子到站下车时,在青年人面前停住,突然把脸向这个青年人尽力伸过来,恶狠狠的,好像是说,黄种人,看罢!你配看我!然后下车扬长而去。年轻人羞辱、愤怒而又无奈。他知道,白人孩子凭借着种族的优势和国家的强势,在这个孩子眼中,黄种人就是劣等人。
这个青年人把这次经历,这次羞辱的感受写成了一篇文章,名为《白种人——上帝的骄子》,抨击白人身上的种族主义。这个青年人就是写了著名的散文《荷塘月色》作家朱自清。
朱自清先生是语言文学家,可能不太了解欧洲的历史。其实,欧洲历史辉煌的时期是在两端,早期是古希腊、罗马帝国时期,晚近是英法德等资本主义帝国时期。从罗马帝国衰落的公元500年到欧洲资本主义兴起的1500年间,欧洲是一个贫弱之地,是欧亚大陆经济版图上的遥远边陲。欧亚大陆中心草原地带的游牧民族经常劫掠欧洲,匈奴人、突厥人、蒙古人、阿拉伯人都曾对欧洲进行过不同程度的冲击。匈奴首领阿提拉在公元5世纪在欧洲纵横驰骋,以至于被欧洲人称为“上帝之鞭”。可见欧洲人的痛苦和无奈!英国地理学家麦金德在他的《历史的地理枢纽》一书中认为,所谓欧洲,实际上就是在抵抗欧亚中心地带草原游牧民族的侵略过程中形成。这也反面说明,当时欧洲的积贫积弱。
欧洲兴起于1500年。水手哥伦布相信地球是圆的,向西航行也可以到达印度。这样,就可以找到一条替代被穆斯林世界控制的欧洲通往印度的商路。1492年8月2日,哥伦布在西班牙国王的支持下,率领三艘帆船出发。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后来西班牙人又在美洲发现黄金、白银,开始了欧洲的殖民时代。通过杀戮当地印第安人,抢夺黄金白银,欧洲人抢到了第一桶金,有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资本”。1498年,葡萄牙人达·迦马率领四艘帆船绕道好望角,来到印度马拉巴尔海岸的中心城市卡利卡特。回去的时候,达·迦马搜集了一船胡椒和肉桂,回到家乡卖了大价钱,是整个船队探险经费的60倍。暴利让葡萄牙人眼红了,他们要独霸这条商路。不是通过商业竞争,而是用武力把对手消灭掉,把对手赶走。葡萄牙人以一种“海盗+商人”的手段,最终独霸这条商路,并美其名曰“持剑经商”。后来的荷兰、英国纷纷效仿。由此,欧洲人开启了所谓的“大航海时代”。这是欧洲兴起的原点。实际上是欧洲人在母国的庇护下,纷纷驾船出海,碰到强大的国家就老实经商,碰到弱小国家就掠夺。现在好莱坞有一种星际探险类型的科幻电影,总是描写一只宇宙飞船船队在外太空探险、作战,消灭黑暗势力,消灭邪恶生物。这背后,笔者怀疑,是否无意间渗透着欧美人对大航海、大探险时代的集体记忆,集体无意识。
但是,在1500年时,欧洲的生产力却是乏善可陈。欧洲是欧亚大陆一个荒僻的角落。1498年,达·迦马到达印度卡利库特,但是,却没有带来任何反响。葡萄牙人带来的都是零碎小物件和羊毛织品。看看达·迦马献给卡利库特统治者的礼单:羊毛织物、帽子、珊瑚珠串、脸盆、罐装的油和蜂蜜。[1]笔者不太了解印度当时的生产水平,但是,想想我国传统评书中国家间互赠的礼品,达·迦马的这份礼单实在是太差了。卡利库特的统治者卡拉巴尔王公对这些东西毫无兴趣。他让达·迦马给葡萄牙国王带回一封信,信上说,他的国家繁荣富足,他希望从葡萄牙得到的是黄金、白银、珊瑚和胭脂。[2]实际上,应该替达·迦马感到幸运,这要是赶上暴君式统治人物,还不落一个羞辱君王的罪名,掉了脑袋。更重要的是,不仅统治者没兴趣,就是普通老百姓也没兴趣。由于葡萄牙,以至欧洲的生产水平落后,葡萄牙商品在葡萄牙本地的价格要远远高于在印度卡利库特的价格,根本就无法进行贸易。
因此,欧洲人在1500年时,只能抢,只能进行所谓的“持剑经商”。
真正改变欧洲人的生产能力,改变欧洲人在欧亚大陆经济版图地位的,是英国的工业革命,从此欧洲真正崛起,欧洲列强瓜分世界,成为上帝的“宠儿”。
(二)工业革命巨变
一般认为,英国的工业革命发生在1760年。标志性事件是瓦特改进的蒸汽机被广泛应用。推动蒸汽机发明的是两个行业,一个是棉纺织业,一个是炼铁业。
棉纺织业在当时是英国的新兴产业。16世纪尼德兰发生资产阶级革命,约三万名纺织工人逃到英国,给英国带来了纺织技术。棉纺织业属于轻工业,需要的资本较少,资金周转快,容易获利。英国棉纺织工业很快发展起来。最初的棉纺织业都是手工操作,家庭式小作坊生产。1733年,约翰·凯伊发明“飞梭”。这种织布器械改变了过去织工们用双手相互穿梭的织布方法。织工们只要用两脚交替踏板,飞梭就会自动地织成布匹,工作效率由此提高了一倍。随着飞梭的改进和应用,织布技术迅速领先纺纱技术。六个纺工才能供应一个织工所需的棉纱。
提高纺纱技术成为当务之急。1765年,织工詹姆士·哈格里夫斯发明了一种手摇纺纱机,被称为“珍妮机”,又称多轴纺纱机。纺锤的数目开始时装八个,后来增加到十六个,到1784年增至一百二十个纺锤同时工作。棉纱产量由此大幅度增加。但是,珍妮机的缺点就是必须用手摇。1768年,普雷斯顿的理查德·阿克莱发明、制成了(实际上是偷了别人的发明)水力纺纱机。这种机器使用滚筒以不同的速度纺成棉纱。从此,纺纱机的转动不再依靠人力,而是利用自然力。英国也从此能够制造出纯棉织品。水力纺纱机体积较大,不适于家庭分散应用。它需要建造厂房,集中生产。1771年,阿克莱在德比郡附近的德温特河岸开办了英国第一家水力棉纺纱厂。工厂出现了。不久,他雇佣了六百多名工人,其中多数是工资较低的童工,这是近代机器大工厂的开端。
1779年,兰开郡的塞缪尔·克隆普顿吸取珍妮机的活动架子和水力机的纺纱滚筒的优点, 发明了综合纺纱机,又称走锭精纺机。这种机器纺出的纱既精细又而结实,一次能够带动三百至四百个纱锭。综合纺纱机自然代替了珍妮机。
今生我们有缘,陪你一起看草原,让爱留心间……
阳光灿烂的夏日,心驰神往。一起到草原,看那蓝蓝的天,看那白白的云,看那远飞的燕……再一次走进你,我的家,我的草原,我的天堂。扑进你温暖的怀抱,紧闭双眼,与你相拥。将我的情,我的爱留在草原再一次走进你,我的家,我的草原,我的天堂。扑进你温暖的怀抱,紧闭双眼,与你相拥。将我的情,我的爱留在草原再一次走进你,我的家,我的草原,我的天堂。扑进你温暖的怀抱,紧闭双眼,与你相拥。将我的情,我的爱留在草原再一次走进你,我的家,我的草原,我的天堂。扑进你温暖的怀抱,紧闭双眼,与你相拥。将我的情,我的爱留在草原
走进草原,心飞扬。青青的草,烂漫的花,暖暖的风,一切是那样亲切。根在草原,心怀爱恋,草原的开阔,总能打开紧锁的心胸。这是山的宽厚,风的抚慰,天的洁净,云的懒散,草的青香给予的。
再一次走进你,我的家,我的草原,我的天堂。扑进你温暖的怀抱,紧闭双眼,与你相拥。将我的情,我的爱留在草原。
草原,你山地草原的特点,离天很近,人称你是倚天草原,摩天草原,一直向往天的无垠和明净,却注定不能与天相连,只能与天相望,与天相恋,这是天与地的绝恋!
根在草原,爱在草原,我要为你歌唱,歌唱蓝蓝的天,歌唱浓浓的情,让歌声随草原的风,传给我的亲人。那里有我的思念,有我心中的恋曲。
作一首草原恋歌,爱你,想你,思念你,化作山雨,淋透我身,浸润我心。
草原,我对你的情永不变,变的只是容颜。你是我的歌,心中永远的歌,一首无名的草原恋歌。
3
坎肩
鄂尔多斯等地区扎腰带还有一定的讲究和规矩,未婚女子扎腰带,并在身后留出穗头,一旦出嫁,便成"布斯贵浑"(蒙古语,意为"不扎腰带的人"),代替腰带的是紧身的坎肩,以此来区分未婚姑娘和已婚妇女。一般,已婚妇女在袍服外面配有长、短不同款式的坎肩。
(摄影:图图)
4
镶边
在蒙古袍的边沿、领口、袖口,镶上美丽的花边,以"盘肠"、"云卷"蒙古传统图案为主,花边的边沿则一般以动物的皮毛做装饰,如:虎、豹、水獭、貂鼠等皮毛。有条件的还会适当的镶嵌金银珠宝,这样的一件盛装,价格因为成本水涨船高。
在蒙古袍的边沿、领口、袖口,镶上美丽的花边(摄影:图图)
5
靴子
蒙古靴作为蒙古族服饰的组成部分,它是蒙古民族形象的标志,它不仅融合了诸多民族手工技艺和智慧,也是蒙古族古老文化的缩影。它是游牧民族在其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顺应生活需要的必需品,它的演变见证了蒙古族服饰发展的史,对维系蒙古族传统服饰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蒙古靴传统手工制作工艺复杂,工序的细腻和要求之高,是其它鞋类生产无法比拟的,这些生产技艺且难以为现代技术所替代,它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基因,是一份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见证蒙古族文化传统的独特价值,需要挖掘、传承、保护和发展。
蒙古靴(图片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蒙古人爱穿靴子,蒙古靴分布靴和皮靴两种。布靴多用厚布或帆布制成,穿起来柔软、轻便。皮靴多用牛皮、马皮或驴皮制成,结实耐用,防水抗寒性能好。其式样大体分靴尖上卷、半卷和平底不卷的三种,分别适宜在沙漠、干旱草原和湿润草原上行走。蒙古靴做工精细考究,靴帮、靴靿上多绣制或剪贴有精美的花纹图案。
蒙古靴传统手工艺人(摄影:马建荃)
6
蒙古帽
佩挂首饰、戴帽是蒙古族习惯,且蒙古族在头饰上十分讲究,不同年龄段、不同地区的妇女使用的头饰不一样,因此蒙古族头饰上的珠宝种类丰富多样,且各具特色。蒙古礼帽一般用精致呢料制作,是一种椭圆形的、四周有一圈宽边檐的帽子,多为黑色、棕色或灰色。帽筒前高后低,帽顶中央稍凹陷,帽筒与帽檐相接处,缀以花纹镶边。穿蒙古袍或西服,佩带礼帽,显得文雅美观。
精美的蒙古帽(摄影:图图)
7
首饰
头饰选料珍贵,工艺精湛,制作精美,嵌有红珊瑚、玛瑙、松石、银饰等,显得雍容华贵。
优雅别致的蒙古首饰(来源:阿呆谈非遗)
8
装饰“哈布特格”
妇女穿的蒙古袍有个细节引人注意,右上襟扣子上的装饰细腻精致,小巧玲咙,蒙语叫“哈布特格”。这是用两片浆过的布,垫上棉花,裹上绸纱缝制成的一种空心小夹子。形状多种,有的象桃、石榴,有的象蝴蝶、葫芦,上面用五光十色的金银丝线绣各种花纹图案和鸟兽。“哈布特格”既是装饰品,又有实用价值。因其上端留口,里面又放针线和草原上采集来的花草等香料。“哈布特格”绣制的漂亮不漂亮,在草原上是判断一个姑娘聪明不聪明、手巧手巧的重要标志,也是小伙子们选不选对象的一个重要条件。因此,“哈布特格”,常是传播友谊和爱情的媒介。
精美的蒙古袍(摄影:图图)
9
穿法
蒙古袍的穿着是一件正经、严肃的事情,整洁端正的穿戴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别人都是一种尊重。穿袍子时,一定要穿靴子,戴帽子。尤其到祭祀的时候,必须是袍子、靴子、帽子配套,这样才显得整体协调,严肃庄重。在端茶敬酒的时候,不能捋袖,不能袒胸露颈,袍子的下摆不能从锅碗瓢盆上扫过。收拾存放袍子时,前襟要朝上,死人的衣服才朝下。领子冲西北放置,不能冲门。在缝制袍子时,忌讳留下线头。
蒙古袍要求穿戴整洁端正(图片来源:虎贲)
10
着装礼节
蒙古民族是一个非常注重礼节的民族。哪怕在衣服上也不例外。重大节日和场合,他们着装庄重,那是对这件事或这个人的尊重;端茶敬酒的时候不能撸起袖子,更不能解开扣子露出胸膛甚至脖子,那是对客人的尊重;袍子的下摆不能从厨具和餐具上掠过,那是对食物的尊重。当放置袍子时,要记得前襟向上放置。因为只有当一个人去世了,家人在收放他的衣物时,才会把他的袍子前襟向下收起来。
重大节日和场合,他们着装庄重,那是对这件事或这个人的尊重(摄影:于涟三)
随着流行趋势的改变,近年来蒙古族服饰积极融合潮流,民族特色与现代潮流的完美结合必将是一件亮丽的产物。如今在街头,经常能看到身穿时装化蒙古族服饰的爱美人士,去繁就简,点缀标志性元素,简约而不失传统,这种时装化的新式蒙古族服装成为引领流行的趋势。
综合:内蒙古新闻网、正北方网、
光明网、搜狐网、百度百科等
- 上一篇: 第十六届蒙古族服装服饰艺术节,绚丽多彩的蒙古袍
- 下一篇: 全网最全蒙古象棋都在这里 【值得收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