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段某电商专家在北京就医经历的视频在全网疯传,一时间大家对视频中的这位“蒙古大夫”的神奇医术倍加赞赏!把个脉就能把你的病情病灶说得一清二楚?这也太神了吧?!这位身怀绝技的蒙古大夫是何方神圣呢?
由于视频的传播,让全国各地的众多无助的患者看到了一丝治疗的希望,纷纷搜索、寻找这位神奇的蒙古大夫,最后终于有人找到了,请看下面的视频:
有网友亲自去见了一次这位秦玉东院长因为疫情,进门非常严格,看码、填表、测温一套流程,但进去后,戴好口罩可以随便走、随便看,电视滚动播放着介绍400年蒙医传承历史、蒙一堂做的慈善、秦院长作为人民代表的一些活动介绍等,整个医馆里布置得很有民族风,看到墙上挂有秦院长与斯琴高娃、陆树铭等名人的合影。彩页资料可以随手拿,工作人员态度很好,随便问什么都热情解答。
蒙一堂进京20年,没有做过广告,可能很多人还是不太知道,也许某电视剧里的一句有关台词,多少给蒙古族医生带来一些偏见的缘故吧,以前秦院长的门诊量限定在30人一天。近期抖音传播却给秦院长带来困扰,患者剧增,加之疫情形势下,让一个面积有限的诊所难以承受,因此秦院长出来澄清一些事,请看下面视频:
据说,秦院长近几月的号已经挂满,门诊人员希望没有挂到号的患者不要贸然前往。
蒙医御药一代宗师秦玉东,给百姓带来大草原的关爱
秦玉东(苏乙拉)
达尔罕王府御医第十八代传人
蒙一堂医馆院长,曾经是呼伦贝尔市人大代表,目前是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协会理事、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培训中心特约首席专家
蒙一堂源自宫延御医其木德·道尔吉创建的“达尔罕蒙医堂”,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达尔罕王府御医第十七代传人韩金莲正是秦玉东的母亲,老人家今年已经94岁。
▲秦玉东与扎嘎寺主持合影
秦玉东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蒙古人有句俗语:‘出门拜佛不如在家拜佛,我们家中就有两座活佛那就是我们的父母’”。所以他怀着感恩崇拜之心将自己的母亲韩金莲女士树立为蒙一堂的精神领袖。
从7岁起,秦玉东便开始跟随父亲秦扎木苏学医。在他记忆中,父亲常常冒着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背着药箱骑马去农牧区,义务为广大农牧民看病。
“父亲是军人出身,他骑马到农牧区,经常是人尚未下马,就有许多人跪拜。”秦玉东说,“虽然那时父亲没有留下来任何照片,但他得到的是人们的敬重、爱戴和口碑!”1983年,秦扎木苏荣获了由国务院办公厅、国家民委、中国科协联合颁发的荣誉证书,这是对其长期在民族地区从事科技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鼓励。
▲秦玉东与统战部部长福莱旺合影
秦玉东长大后,最初并没有从医,而是致力于发展实业。他当过会计,做过农畜产品生意,开过宾馆,办过小煤窑,曾是改革开放后最早一批的“万元户”,先后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社会主义优秀建设者勋章、市级优秀企业家称号。
但发展实业并未磨灭他对民族蒙医事业痴迷的热爱。他坚定要做一个和父母亲一样治病救人的蒙医,弘扬蒙医御药文化让世人皆知。
为此他一边学习蒙医一边经商,他心中有个目标,尽快完成原始积累投资。上天真的很厚爱那些信念执着、辛勤耕耘的人,在四十岁时秦玉东先生完成了从商人到蒙医的角色转换,这时他毅然结束了在商界的多处生意回归到他肩负的使命上来。
▲秦玉东与斯琴高娃老师合影
1994年,父亲去世,秦玉东承诺担当起传承民族医学瑰宝、传播民族文化的重任,将蒙医传承下去。
国内某知名空调企业老总他的心梗面积达75%,偶用蒙一堂的药品,两月后复查心梗面积仅剩25%,于是提出用2500万购买秦玉东先生的宫廷秘方时,他毅然决然地拒绝了:“不卖,因为这秘方不属于我一个人,她属于我们蒙古民族,我只有用他救治更多患者的义务而没有出卖他的权利。”
▲秦玉东与阿富汗大使合影
不断对蒙医学习研究,熟读钻研各类医学丛书后,他找到了一把可以开启生命之门的钥匙,这就是韩金莲大师首创,并经他总结完善的“平衡疗法”。
早在1999年就开始为“蒙一堂”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做了前期工作,着手进行了十三种成药的制剂的认证工作。而后他又整合了蒙一堂药品资源,对疾病进行归类,制定了科学的、可复制的、简洁的治疗模式,引进连锁分诊经营。
过去,“蒙一堂”一直称为“达尔罕蒙医堂”。为了与市场对接,秦玉东用“蒙医堂”的谐音起名为“蒙一堂”。在母亲的指引下,将复杂难学的蒙医药及临床,最大程度地简单化、市场化。
2008年,秦玉东在北京密云开办了一家“蒙一堂”,正式将蒙医引入北京。今年2月底,北京蒙一堂正式进入北京主城区。
如今蒙一堂大发展的春天已经来临,他在为“人类健康事业的草原上”继续策马驰骋,勇往直前。
▲秦玉东与政协主席任亚平合影
现在每天不管多忙,秦玉东老师每天都会查看患者的问题,认真解答,提供合理的治疗方法。如果您有健康阀门后面的问题,您可以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留言,我们会尽快回复
来源:北京蒙一堂 网络
请点个「在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