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早在新石器时代,七湖之地就有人类居住。自辽金以来,他就是京畿与蒙古高原门户连接的战略要塞。在中国封建王朝的历史上,这里历来是汉地农耕文明与北方草原文明冲突与融合的最前沿。公元前300年燕昭王以秦开为将,破东胡,扩地千里,筑“燕长城”,至今遗迹尚存;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曾在多伦选风水宝地“拜月跐林”,举行盛大的祭天仪式,为大辽兴旺祈祷;成吉思汗囤兵多伦攻打金朝;忽必烈在滦河岸边建避暑东凉亭,成为元朝历代皇帝游玩狩猎之地;明成祖朱棣征伐北元,归途中病故榆木川,魂飞多伦。

清朝顺治帝巡视塞外,在多伦召见蒙古王公;康熙帝在多伦诺尔与内外蒙48家王爷和三部首领会盟,正式确定了清王朝的北方版图,并敕建“汇宗寺”;雍正帝又建“善因寺”,使多伦成为中国北方喇嘛教中心;班禅六世东行途经此地说法祈福,进一步提高了多伦喇嘛教的影响力;汇宗寺的兴建以及章嘉活佛对整个内外蒙古喇嘛教事务的主持和管理,大大促进了多伦城商业的繁荣和发展。在这之后,多伦城逐步发展成为拥有4000商号、18万人口(是北京同期人口的一半)的著名塞外商埠——旅蒙商之都,有“口外小北京”之称。

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在纵横交错的十八条大街里,商业店铺、手工业作坊、会馆、庙宇、清真寺与民居错落有致,分布其间,被称为“南迎中华福,北接蒙古财,日进斗金,日出斗银”富足的草原城市。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中曾经把多伦置于建设未来民主国家的重要地位,把多伦诺尔列为中国西北铁路系统的中心、移民政策的中心、满蒙政策的中心和国防计划的中心。

1924年,李大钊先后派陈镜湖、韩麟符等来到多伦城,组织建立共产党的组织,并于1925年亲自检阅多伦县早期革命武装;1933年7月,吉鸿昌将军亲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主力,打响收复多伦之战,使多伦成为我国抗日战争收复的第一座军事重镇,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2000年5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到多伦视察土地沙化和治沙情况,做出了“治沙止漠刻不容缓,绿色屏障势在必建”的指示,使多伦成为北疆草原开始大规模生态建设的发端地;内蒙古自治区于2011年9月29日确定在多伦建设锡盟南部中心城市,致力于把多伦打造成为锡盟南部五个旗县的经济中心和全盟对接京津唐、向南开放的桥头堡。多伦将成为锡盟南部地区经济实力最强、综合服务功能完善、产业层次高端、吸纳人口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生态宜居城市。

多伦县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成为多伦人勇往直前、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多伦十分注重挖掘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先后出版了《多伦汇宗寺》、《多伦文史资料》系列丛书、《康熙会盟》、《多伦诺尔史话》、《漠南商埠》等一批历史文献作品。创编了歌舞剧《姑娘湖》等一批文艺精品。同时正在筹拍40集电视剧《多伦会盟》。保护和修缮了汇宗寺、善因寺、山西会馆等11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清真八大碗、马鞍具制作技术和民间中兽医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多伦诺尔镇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总局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在多伦大街小巷随处可以找到宗教历史文化、旅蒙晋商文化、红色文化、伊斯兰文化、生态文化的踪迹。“龙泽湖”、“凤栖湖”等一些带有文化气息的城市园林建筑也让人流连忘返。

有了文化的滋养,多伦的旅游业发展迅速,多年来一直在草原山水之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特色,打造天堂草原南大门等方面做振兴城市、繁荣多伦之文章,用环多伦湖公路自行车赛、多伦诺尔冰雪节和多伦诺尔文化庙会等品牌活动吸引人,向外来游客展示旅蒙晋商文化的内涵、汇宗寺的宗教传奇以及滦源殿、多伦湖等生态自然景观的旖旎风光。

0
0
打赏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