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尔基庙(佑安寺)庙会

佑安寺,又名巧尔基庙,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兴和县民族团结乡十四苏木行政村(原察哈尔正黄旗十四苏木)。

佑安寺是一座以藏传“黄教”为主,融入了汉传、南传佛教,并兼有蒙古“萨满老教”是多教一体的综合古刹。佑安寺为内蒙第二大藏传佛教寺庙,由清朝皇帝亲赐匾额、册封活佛。佑安寺的俗名叫做巧尔基庙(召),“巧尔基”乃喇嘛教最高学位,系乾隆年代所赐学位。有此学位特许直接晋见皇帝,遇有大事可径直去向皇帝面奏,而且免行跪拜礼。佑安寺主持活佛享有此特权,足见当年这座庙宇之威望及影响。

佑安寺初建于明朝万历年间(1573-1619)。清康熙三十年(1691)前后重修扩建,雍正十年(1732)完工,此时巧尔基庙和青海互助县郭隆寺同时竣工,请雍正皇帝赐予庙名。当时察哈尔八旗噶尔丹军已平息,人民安居乐业,故御赐名“佑安寺”。青海互助县郭隆寺则为“佑宁寺”。

佑安寺摹仿北京金銮殿、雍和宫和青海等地名寺式样建造,佑安寺是集汉、蒙、藏三个民族建筑风格于一身的殿阁群。面积广大,建筑宏伟、布局对称合理,是一所规模较大的喇嘛庙,佑安寺为绥东第一大庙。据《兴和县》记载:佑安寺占地三百余亩,建筑占地二百余亩。殿堂10座,共84间。有法相、时轮、医药三所僧院,全盛时期额定喇嘛二百零九名,有香火地三百六十顷,牲畜1300头。香火最旺时有九百余名喇嘛诵经,民国初年被称为“绥东第一庙”。

佑安寺坐北朝南,整个建筑呈长方形。以居中三层正殿为轴心,东西两侧对称布局。佑安寺主体建筑有三层楼正殿,居中央,两侧配殿为二层楼,一为文殊殿,一为普意殿,其余对称排列各种神殿佛堂,还有僧舍和伙房、仓库等。从南到北五进院落、三层殿阁。从东到西,各有侧殿配房几十间。佑安寺内曲径回廊。庭台楼阁,红砖灰瓦,错落有致,抱粗榆树荫盖,森严中有几分幽静。佑安寺僧舍建在大殿的两个街巷,各为独立藏式院落。

佑安寺(巧尔基庙)东西有两股清泉,从山涧流出,东有石拱桥一座(当地称大水道),中央正门(山门)为红砖二层阁楼,门前有石狮一对。七米高木质玛尼杆(经幡杆)两根,后有钟楼古楼相配。还有藏经阁对峙而筑。正对四大天王庙,绕过四大天王庙,踏二十七级石阶则步入正殿。

佑安寺正殿(当地称「三级楼」)规模最为宏伟,雕梁画栋,金碧辉煌。佑安寺主体建筑宫殿楼阁折合房间六百六十九间。天井内四根巨木高柱直径约为二尺(全为同样粗树木用卯相接,后缠麻丝,用牛皮纸裹,红色桐油漆刷其皮),其柱看似四根直径相同上下同粗的擎天大柱。其余四十多根小柱分散支撑在殿宇内厅四周,宽敞明亮,建筑设计科学合理。

佑安寺正殿殿内正中大佛底座共分大小不等佛像排列,还有供奉的铜盅、银碗,四周墙壁彩画连幅,经幡伞笼罩,亮灯彩帘悬挂,鼓钹法器陈列,铺展两排地毯。佑安寺佛大僧小,庄严肃穆。诵经等大小佛事皆在此殿举行。正殿二层前檐正中有冈磨铜铸成黄铜鹿和法轮(喇嘛教象征),金光闪闪,几里之外遥遥可见。朝圣者来自方圆千里之外,俗称“晨钟暮鼓漠南北,佑安佑宁河西东”。当时的佑安寺直接属北京雍和宫管辖,常有喇嘛进京进修学习,而且雍和宫下派喇嘛数十人,当地人称为“北京喇嘛”。另外和青海、西藏等名寺大庙都有交往,当地有几十峰骆驼驮银百两去拉萨交换经卷的佳话。

康熙三十五年,康熙再次亲征噶尔丹,曾在此屯兵养息,面对威宁海子(今涝利海)的宁静风光和巧尔基(佑安寺)里传来的朗朗诵经声,曾感慨地对部下说:明朝近二百年内几十次修复长城,“亦不见其安”而今“建一庙宇,则胜养十万兵”。从此,察哈尔八旗喇嘛教寺庙剧增,喇嘛也相应增加。到民国十九年(1930绥东第一大庙),据察哈尔省统计,寺庙八十座,喇嘛七千八百四十四人。而巧尔基庙(佑安寺)为当地绥东第一大庙。

新中国建立后,佑安寺亦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方政府供养喇嘛10人,佛事活动费用计划供给。有喇嘛三宝、达木沁、达嘎斯楞、刚格、沙木腾、阿要海、龙利格、刚木吉等掌管打扫庙宇,举行小型佛事活动。佑安寺三百多年历史,它集汉、蒙、藏文化艺术之大成,有极高的文化、艺术、历史价值。佑安寺佛像有泥塑、有纸型,汇聚天南海北之技术。“四大天王”雕塑为纸裱塑,其结实程度火烧不燃,水浸不烂,还有医药技术、藏医、蒙医、中医水平一流,庙内安置药性草木,味香,不但杀虫灭菌,而且还不返潮。佑安寺建筑技术虽为土木结构,但三百年风雨剥蚀,没有错位塌陷之处。庙内藏经无数,多为藏文,也有蒙文。藏经数量之多,经卷样式之繁中国寺庙之最。坟庙(当地称“古冬庙”)铜塔中活佛尸体用“木乃伊"技术保存,文革“扫四旧”中被取出焚毁,当时尸体并没有丝毫腐败,皮肤白晰,肉有弹性,慈容未改,确为罕见。

佑安寺文物中有“三绝”,即大佛、大锅、大水道。佑安寺大佛是三丈六尺高的铜佛爷,即释迦牟尼铜塑像,它安放在东仓二层高楼。像高二点四丈,坐于莲花台上,用五千余斤铜片拼集而成,佛重两吨,在塞北古城多伦铸造,用驼队运来,整个佛像表层镀金,金光闪闪,高大形象令人仰而观止,逼真的铸造技艺堪为一流水平。经过红卫兵“扫四旧”后,佑安寺大佛已经下落不明。

佑安寺大锅是僧用膳房中一口铸铁锅,能供万名朝圣敬香者喝奶茶。每到大佛事活动,提前一个月用羊砖(干羊粪砖)烧茶,然后才能饮用。此锅盛水万余斤,洗锅有专用梯,无专用梯人难爬上,而且所铸之锅技艺精湛,外边锅沿铸有花边云纹,还有铸造时间、地点,天下无双。此膳房占地近三百米,而且还配有中锅两口。大锅烧完粪灰堆积如山,在现在的佑安寺西南角遗迹尚存。大锅被“文革”中的革命小将砸毁,锻造成了战天斗地的工具。

大水道(石拱桥)即佑安寺为防止东北角顺山势而下洪水修建的一座石拱桥,其桥由白色长方形石条而砌。桥孔内可并排行走五辆车,能藏下上千人,其桥跨度大而坚实,造型奇特美观。一九五八年大跃进中,大水道(石拱桥)被拆毁,桥上白色长方形石条被用作铺砌黄石崖水库库岸和闸门过水道。

佑安寺当年的佛事活动主要有诵经、祭祀和“查马大会”(俗称“跳鬼”)。诵经每年阴历正月初一至腊月三十止。一年内集中诵经8次135天。“西殿”诵经次数较多,三大殿轮流进行。祭祀以祭敖包为主,喇嘛率领信徒随从,浩浩荡荡,鼓号齐鸣,场面壮观,有祭祀天地,消灾祈福之意。有时抬上黄油和白面制成的图案雕塑放在火上燃烧,举行所谓的“送鬼”仪式。“查马大会”为农历六月十三到十五,历时三天,六月十五最为热闹。它来源于西藏佛教《金刚驱魔神午》,有藏族“跳鬼”仪式,皆为大小喇嘛穿戴牛头马面之面具,分列有序,又叫又唱、又跳又舞,红火热闹,正值炎夏,整个佑安寺十几口泉眼很旺的井水难以供应众人之饮。当地有名的顺口溜“去巧尔基庙赶会,没赶上跳鬼,望了一阵脊背,喝了几口凉水”。

但到了一九六六年九月红卫兵造反派破“四旧”中,佑安寺则被彻底推毁:第一代建庙时的喇嘛铜棺被砸,尸体被焚烧,整个庙宇神像更是无一幸免。一九七二年,主楼也被拆毁,庙碑被砸坏,经卷被焚被抢,除供销社所占几间庙宇得以保留外,其余已荡然无存,变成一片废墟。在文革后重建前,佑安寺整座庙宇已荡然无存,连残断的石柱,倒塌的瓦砾也极少存在,只有一尊残缺的石狮在张口诉说着昔日的辉煌。

    2003年五月十五日,兴和县人民政府批准“恢复佑安寺藏传佛教活动场所”。2003年六月二十八日,县政府决定列入遗址遗迹景观旅游资源,在建设影视城的基础上恢复佑安寺的主体建筑及相应设施,目前佑安寺已初具规模,但昔日的经卷文物已无法重生。作为昔日“绥东第一大庙”的历史价值也不可复制。

我县非遗项目巧尔基庙(佑安寺)庙会已申报为市级非遗项目。

内容来源│兴和县文化馆  

声明:本文仅代表原作者或所属机构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编辑删除。

0
0
打赏
收藏0